個人簡介
毛曉冬,1962年10月生,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沉積礦產勘查與評價、沉積岩石學、岩相古地理及沉積盆地分析、礦床地質學及礦床地球化學的教學與研究。先後主持和主研國家、原地礦部、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科研項目十多項,合作編寫完成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30th IGC Geology Excursion Guide T106/340》。編寫完成“三峽史前奧秘”電視錄相片(中、英文版)撰稿及角本(第二負責人)。 在《地質論評》等核心刊物上發表文章近20篇,參編和獨著專著5部。獲部、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次(排名第一、第三),四等獎一次(排名第二),獲湖北省科普教學片一等獎一次。
工作經歷
[1]參加地質礦產部科技攻關項目“中國南嶺泥盆系層控礦床”、“華南泥盆紀岩相古地理及成礦作用”(1984年7月-1987年12月);
[2]主持地質礦產部科技攻關子課題“華南泥盆紀靈山-衡陽台間盆地形成演化研究”(1986年-1988年),獲地質礦產部地質科技進步三等獎;
[3]參加地質礦產部科技攻關項目“武夷—雲開典型成礦區礦產預測”、“雲開典型礦集區金、銀、銅、鉛、鋅成礦地質背景及找礦靶區優選”(1996年-2000年);
[4]主持地質礦產部科技攻關子課題“廣東省高明-高要地區金銀銅鉛鋅成礦地質條件和成礦規律研究”(1998年-2000年);
[5]參加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華南成礦區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綜合研究”(2000年-2001年);
[6]參加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南嶺錫礦成礦規律綜合研究”(2002年);
[7]負責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南嶺錫礦成礦規律綜合研究”(2003年-2004年);
[8]負責中國地質調查局計畫項目“南嶺地區錫多金屬礦評價”(2003年-2004年);
[9]參加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張業明研究員負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制約海南島大地構造格局的南碧溝組構造地層問題”。
國際合作研究項目:
[1]Study on the Geological Setting and Mineralization of Cu-Pb-Zn Poly-Metal Deposits, North Guangdong(與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合作);
[2]Investigation on Palaeo-Magnetic Stratigraphy of Sinian to Cambrian in Yangtze Platform, Central China(與美國耶魯大學地質地球物理系合作);
[3]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al Stratigraphy of Sinian to Cambrian in Southeastern Edge of Yangtze Platform, South China(與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合作);
[4]Probe into the Accurate Boundary between Permian and Triassic and Bio-Extinction and its Isotopic Chronology in China(與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及美國伯克利同位素年代中心合作);
[5]The Geological Excursion cross Yangtze Platform to Central Orogenic Belt to Huabei Platform(與日本國大坂大學合作)。
2005年1月-2017年: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資源勘查工程系工作;2007年由四川省人事廳轉為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教授職稱。在完成學校本科(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區域地質及礦產資源調查、勘查地質學、礦山地質學)、研究生(區域成礦學、礦床地球化學)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先後參與或負責承擔了一些國家級、省部級、礦業公司和石油公司的固體礦產及油氣資源調查的科學研究及勘探工程。
先後在自然科學進展、岩石礦物學雜誌、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等雜誌發表文章2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