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館簡介
毛岸青紀念館共設“苦難童年”、“赴蘇礪煉”、“荼火日月”、“光彩人生”、“革命家庭”、“老區精神”六個展區,展示出毛岸青同志1947--1948年在克山縣參加土改工作的光輝業績,及其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同時展現以偉人毛澤東為代表的革命一家人的偉大歷史風範,以及克山縣革命老區近些年來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所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和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建設紀念館旨在銘記歷史,昭示後人,傳承文明,繼往開來。該館的建成,必將對廣大幹部民眾和青少年在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必將為我們偉大愛國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做出更大的貢獻。
人物生平
1924年11月2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的美國教會醫院湘雅醫院,是毛澤東與其第一位妻子楊開慧的次子。
1927年何鍵在湖南開始清黨,楊開慧帶著3個兒子到板倉鄉下躲避。
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被何鍵捕殺後,毛岸英與毛岸青兄弟被保釋出獄。後來寄養在牧師董健吾家中。
1932年寄養在牧師董健吾(其實是地下黨員)家中。
1933年中共中央遷往江西瑞金後,經濟資助中斷,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流落街頭,毛岸青曾被上海警員擊傷頭部,造成精神病。
1936年,在上海流浪5年之久的毛岸英、毛岸青被張學良部下李杜帶到巴黎,後來再被中共黨組織送到蘇聯學習,進入莫尼諾第二國際兒童院。在蘇聯衛國戰爭中,毛岸英主動要求參軍上前線,毛岸青積極參加挖戰壕、運傷員等支前活動。在蘇聯留學期間,曾用名楊永壽。
1947年,毛岸青回國,在大連養病。後來由李富春、蔡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遵照父願參加了黑龍江克山縣土地改革試點,時間長達8個月。
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傳部馬列著作編譯室任俄文翻譯,他翻譯出版了10多部馬列經典著作和政治理論書籍,並發表了十幾篇文章。
1960年毛岸青和邵華在大連結婚。
1967年江青到北京大學萬人大會演說,聲淚俱下控訴邵華“主動送上門”勾引毛岸青,當時邵華就在台下。
1970年育有一子毛新宇。
2007年3月23日凌晨4:18在北京301醫院逝世。
生活概況
長期以來,毛岸青和夫人邵華懷著對父親毛澤東的深厚感情和對事業的忠誠,先後共同主編了紀念文集《我們愛韶山的紅杜鵑》、大型紀實文學叢書《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參與策劃攝製了《楊開慧》等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在各種刊物上發表了幾十篇紀念文章。
岸青和邵華有個十六歲的兒子叫毛新宇,小名毛毛,在北京一所中學住讀。他喜歡歷史,是班上的歷史課代表。雖然只有這一個孩子,但邵華對他要求很嚴格,有時作業沒做完,邵華就不讓他吃飯,岸青卻很溺愛兒子,常站出來袒護地說:“沒聽說不吃飯就能做出作業來的。”有一次岸青實在沒法救兒子了,就跑過去說:“我來幫你做!”兩人趴在了一塊,邵華又好笑又心痛丈夫,只得讓步了。
晚年的毛岸青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祖國統一,擁護改革開放,熱心支持老少邊窮地區建設,多次和夫人邵華、兒子毛新宇重走長征路,到革命老區、到工廠、到農村調研,並以多種形式幫助失學兒童,支持創辦了多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毛岸青愛好廣泛,多才多藝,堅持讀書、作詞、譜曲。在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始終保持頑強的毅力、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他會說一口地道的俄語。在蘇聯長期的學習和回國後的工作使他養成了用俄語思維問題的習慣。與人交談時,找不到詞就冒出一句俄語來,弄得對方不知所措。這次在京山遊覽空山洞,縣裡請他題字,他用流利的俄文寫下了“我熱愛京山人民。”然後用中文簽了自己的名字。
岸青平時在家休息,翻譯就成了他的一種消遣,他常翻譯點小東西,由劉松林(摘者註:劉是岸英的夫人,岸青的嫂子)負責找資料。不僅如此,他在音樂上也頗有造詣,會作曲,常在家編編曲子,如果出去聽一次音樂會,回家他就能在鋼琴上把主鏇律彈下來。他在家喜歡下象棋,中國象棋他有時下不過妻子邵華,但西洋棋,他在家裡所向披靡,誰也不是對手。
毛澤東與毛岸英、毛岸青之間的“鴻雁傳書”
為了革命事業,父母四處奔波,毛岸英兄弟從小就過著“吃百家飯、走萬里路”的生活。
毛岸英是毛澤東的長子,為楊開慧所生,曾用名楊永福。1922年10月生於長沙,1950年10月犧牲於朝鮮前線。
1922年10月,毛澤東和楊開慧住在湖南長沙小吳門外的清水塘。當時,楊開慧懷有身孕,已經足月,卻遲遲不見分娩。毛澤東正忙於領導長沙泥木工人舉行聲勢浩大的罷工運動,每天回家很晚。有一天,他見楊開慧愁眉苦臉,就建議她別成天坐在屋裡,出去到嶽麓山一帶轉轉,或許可以生得快一些。第二天,楊開慧按照毛澤東的建議,出去走一走,果然,第三天即10月24日,孩子生了下來。毛澤東抱著這個又白又胖的頭生子,高興極了。正巧,那天是泥木工人大罷工勝利結束的日子,真是雙喜臨門。“就叫他岸英吧!”毛澤東給孩子起了個響亮的名字。
岸英從小就隨父母四處奔波,1924年到上海,1925年回韶山,1926年去廣州。之後,又赴長沙,奔武漢,直到大革命失敗,毛澤東開完八七會議,才秘密把妻子楊開慧、保姆陳玉英(人稱孫嫂)和岸英三兄弟送到岳父家———板倉楊宅。毛澤東曾十分感慨地說:“為了革命事業,這些孩子從小就吃百家飯,走萬里路啊!”為了組織秋收起義,毛澤東又遠離親人了。此後,整整三年,毛岸英在媽媽的身邊讀書、成長。
1930年10月24日凌晨,岸英在夢中被槍托撞門聲和雜亂的吆喝聲驚醒了。他睜開眼爬起來,看見媽媽正被提槍的大兵從隔壁一間小屋子裡推了出來,押著朝外走去。岸英站到媽媽面前,口裡嚷嚷著:“不去不去,我媽媽是好人,哪也不去!”為首的敵人一把將他拖開,兇狠地說:“好,把你這小共產黨也一起帶走!”孫嫂趕緊出來阻擋,也被敵人一起抓走。
敵人把三人關進協操坪監獄。楊開慧在獄中受盡了敵人的種種酷刑,但她堅貞不屈。
在獄中關押20天后,1930年11月14日上午,楊開慧被反動派殺害,年幼的岸英哭喊著媽媽,心裡埋下了復仇的種子。
楊開慧英勇就義後,經熟人出面說情、作保,毛岸英和孫嫂被釋放,但板倉楊宅受到了特務的嚴密監視。鑒於毛澤東的三個孩子所處的危險境況,黨組織決定將他們轉移到上海。在周密的安排下,60多歲的楊老太太和20多歲的李崇德舅媽扮著走親戚的樣子,領著岸英三兄弟坐火車前往武漢,而後改乘輪船到達上海。
當時,毛澤東的弟弟毛澤民和夫人錢希鈞在上海搞地下工作,他們親自把三個孩子安排到上海大同幼稚園,這是我地下黨領導的中國互濟會辦的。1931年4月,因上海地下黨機關遭到嚴重破壞,大同幼稚園被解散,岸英兄弟暫時寄養在董健吾家。後因白色恐怖嚴重,董健吾又去武漢工作,岸英兄弟生活無著落,開始流浪街頭。老三毛岸龍在幾次遷移中病死(亦說失蹤)。岸英、岸青曾在燒餅鋪當學徒,挨打挨罵,受盡折磨。逃出店鋪後,兩人靠賣報紙、拾破爛、揀菸頭、幫助推人力車來維持生活。
1936年,上海地下黨找到了岸英和岸青,兩個流浪兒見到親人,傾訴著一肚子委屈,傷心地哭了。黨組織想盡辦法,通過在白區的統戰關係,由國民黨高級將領張學良介紹,乘東北義勇軍司令李杜將軍去西歐考察的機會,帶岸英、岸青和董健吾的兒子董壽琪一同出國 。
1937年初,岸英、岸青來到莫斯科,開始了新的生活,先後在莫斯科郊區的莫尼諾國際第二兒童醫院和在伊萬諾夫城的國際第一兒童醫院等地學習。毛澤東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他時常眺望西北方,惦念著自己的兒子。1938年,有人從蘇聯帶來了岸英、岸青的照片。毛澤東喜出望外,一遍又一遍地看著,禁不住熱淚盈眶,不久,有人要去蘇聯,毛澤東趕緊書寫了一信,托人捎去 。
毛澤東的信件
親愛的岸英、岸青:
時常想念你們,知道你們情形尚好,有進步,並接到了你們的照片,十分的歡喜。現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們寫信給我,我是盼望你們來信啊!我的情形還好,以後有機會再寫信給你們。
祝你們健康、愉快與進步!
毛澤東三月四日
事隔一個月,毛澤東又托人捎信,並隨帶自己的照片。信的一開頭就詢問:“早一月給你們的信收到沒有?收到了,寫點回信給我……”一種盼兒心切,急不可待之情躍然紙上。
從此之後,父子之間“鴻雁傳書”,頻頻往來。
1939年8月26日,毛澤東又有一信:
岸英、岸青二兒:
你們上次信收到了,十分歡喜!
你們近來好否!有進步否?
我還好,也看了一點書,但不多,心裡覺得很不滿足,不如你們是專門學習的時候。
為你們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買了一批書,寄給你們,不知收到否?來信告我,下次再寫。
祝你們發展、向上、愉快!
毛澤東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為了讓這些革命的後代學到更多的知識,毛澤東幾次托人買書,在戎馬倥傯、炮火紛飛的境況下送往蘇聯。1939年他寄了一批書,遺憾的是中途遺失了。這次他又親自挑選了21種60本書,既有哲學、經濟、歷史書,又有古典文學和武俠小說,並註明:“這些書贈給岸英、岸青,並與各小同志共之,由林彪同志轉交你們。”
自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背信棄義,悍然向蘇聯發動閃電戰以來,毛岸英十分關心戰爭的發展。每天,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聽廣播,然後回到房間裡,在世界大地圖上作紅白標記。
這一時期,毛岸英擔任國際兒童院共青團支部書記和伊萬諾夫市列寧區團區委委員,為配合戰爭這箇中心任務而開展工作。在戰爭最艱苦的時刻,1942年5月,他用流利的俄文給史達林寫了一封信:“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國青年,我在您領導下的蘇聯學習了五年。我愛蘇聯就像愛中國一樣,我不能眼看德國法西斯的鐵蹄蹂躪您的領土,我要替千千萬萬被殺害的蘇聯人民報仇。我堅決要求上戰場,請你一定批准我的請求!”落款寫上“謝廖沙”和“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信發出後十天無音訊,他又寫了第二、第三封信,都石沉大海。
正當他萬般焦急之時,蘇共駐共產國際的代表曼努意爾斯基將軍來了。毛岸英因同他有過一面之交,就主動纏住他,最後將軍同意他進學校學軍事。於是,毛岸英先後來到蘇雅士官學校快速班,莫斯科列寧軍政學校和伏龍芝軍事學校學習,並於1943年1月加入全聯盟共產黨(布)(1947年回國後轉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軍校畢業後,毛岸英獲中尉軍銜,被任命為坦克連的黨代表,參加了蘇軍的大反攻。千里長驅,英勇擊敵,穿越了波蘭等好幾個東歐國家,在毛岸英回國前夕,史達林接見了他,送給他一支手槍,作為他參加蘇聯衛國戰爭的一次最高獎賞。
毛岸青:一生都不能忘記毛岸英
童年
毛岸青是毛澤東和第一任妻子楊開慧的二兒子,1923年11月13日出生於湖南長沙東鄉板倉。
剛滿月的時候,毛澤東奉命離開長沙去上海,準備赴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此後,毛澤東與楊開慧分多聚少。毛岸青4歲那年秋天,在參加完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後,毛澤東秘密把妻子楊開慧、保姆陳玉英和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三兄弟送到岳父家——長沙板倉楊宅,奉命去發動秋收起義。
直到20年後,毛澤東、毛岸青父子才得以重逢。
毛澤東走後的三年,毛岸青是在母親楊開慧的身邊,住在長沙板倉成長的。
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被湖南軍閥何鍵捕殺,毛家三兄弟跟隨外婆向振熙生活。不久,遠在上海的毛澤民來信,讓向振熙將孩子送至上海。在周密的安排下,60多歲的向振熙老太太和20多歲的兒媳李崇德扮成走親戚的樣子,領著三兄弟坐火車前往武漢,而後改乘輪船到達上海。
到上海後,毛岸青三兄弟被送到中共地下黨辦的上海大同幼稚園讀書,後因上海地下黨遭到嚴重破壞,大同幼稚園被解散,毛岸英、毛岸青兄弟被寄養在董健吾家,二人飽受生活艱辛之苦。
毛岸英後來回憶那段悽慘生活時說:我除了沒偷人東西,沒給有錢人當乾兒子,別的都跟《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一樣。睡馬路呀,給人拖地板呀,從垃圾箱裡找破爛呀,全乾了。上海有個外白渡橋,黃包車拉上去很費力,我跟弟弟岸青就在後面幫著推,推上去人家給幾個小錢……
病痛
更不幸的是,在這一時期,毛岸青由於被人毆打,腦部受到傷害,留下了腦震盪的毛病,這幾乎影響了他一生。
1936年,在董健吾為首的上海地下黨人的幫助下,毛岸英和毛岸青兩兄弟乘東北義勇軍司令李杜將軍去西歐考察的機會,取道法國,然後抵達蘇聯。
1937年初,兩兄弟抵達莫斯科後,先後在莫斯科郊區的莫尼諾國際第二兒童醫院和伊萬諾夫城的國際第一兒童醫院等地學習。這時,毛澤東已率領紅軍到達陝北,建立了以延安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
1938年,有人從蘇聯帶來了岸英、岸青的照片,毛澤東喜出望外。不久,有人要去蘇聯,毛澤東書寫了一信,托人捎去:“親愛的岸英、岸青:時常想念你們,知道你們情形尚好,有進步,並接到了你們的照片,十分的歡喜。現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們寫信給我,我是盼望你們來信啊!我的情形還好,以後有機會再寫信給你們……”
也是這一年,在蘇聯的毛澤東第二任妻子賀子珍和毛岸青兄弟聯繫上,經常照顧二人。
1947年,毛岸青回國,由李富春、蔡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遵照父願參加了黑龍江克山縣土改試點。
1946年7月,腦袋在上海受到的傷害無法根除。
毛澤東的保健醫生王鶴濱回憶,有一次,在對毛澤東進行健康探視後要離開,毛拿出一個裝得鼓鼓囊囊的大信封,遞給了他。
王鶴濱把大信封拿回宿舍,抽出來一看,是毛岸青寫給毛澤東的信。信中詳細敘述了他的腦子裡有一個“小傢伙”,他與腦子裡的“小傢伙”無休無止地糾纏。
此後,毛澤東不得不送毛岸青去蘇聯治病,“本來不願意為孩子的病去麻煩蘇聯政府”,但實在別無良策。
婚姻
1959年,從蘇聯治療歸國後的毛岸青到大連南山賓館休養。其時,毛岸英已經在朝鮮戰場犧牲,根據大連市公安局警衛處原處長張世保回憶,毛澤東的親家母張文秋有意與毛澤東再續親緣,於是就趁毛岸英妻子劉松林的妹妹邵華(原名張少華)放寒假之機,帶其到大連療養,“多少有些相親的色彩”。
不曾想,毛岸青和邵華一見如故,聊得很是投機。此後,二人鴻雁傳書頻頻。毛澤東得知此事後,還特意致信毛岸青:“聽說你的病體好了很多,極為高興。仍要聽大夫同志和幫助你的其他同志們的意見,好生靜養,以求全愈。千萬不要性急。你的嫂嫂思齊和她的妹妹少華來看你,她們十分關心你的病情,你應好好接待她們。聽說你同少華通了許多信,是不是?你們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華是個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談一談……”
後來,按照雙方老人的意願,市委特地為在北京大學讀書的邵華辦理臨時轉入遼寧師範學院插班學習的手續,一來這裡學習比較寬鬆,二來邵華可以有更多時間和毛岸青在一起。
1960年五一勞動節前夕,毛岸青和邵華的婚禮在大連賓館會客廳舉行。新郎身著藍色中山裝,新娘身穿鵝黃色連衣裙,當兩人相擁著走進婚禮大廳時,全體來賓熱烈鼓掌。婚禮由中共大連市委第一書記郭述深親自主持,邵華代表毛岸青講話。
1970年,毛岸青和邵華產下一子,毛澤東為其取名“新宇”,即“要如崑崙山崩絕壁,又恰似颱風掃環宇”之意。
業績永存
翻譯業績永存
辛勤耕耘
毛岸青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默默奉獻的一生。毛岸青同志在反動統治的白色恐怖下,同他的哥哥毛岸英一起,度過了苦難的童年。1936年,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被我地下黨組織送往蘇聯學習。他先是在共產國際兒童院學習,後考入莫斯科東方語言學院深造。毛岸青在童年時代沒有機會上學,到蘇聯後既要學習俄語,又要補習中文。經過勤奮學習,他嫻熟地掌握了俄語,中文水平也有了很大進步。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他認真鑽研馬列著作,為後來從事編譯工作打下了良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1947年,他回到祖國,被分配在黑龍江省克山縣工作。1949年7月,他調到北京,被安排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史達林全集》翻譯室工作。從此,他開始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而努力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短短几年時間裡,毛岸青同志就參與翻譯了列寧的《我們究竟拒絕什麼遺產》、《俄國工人報刊的歷史》和史達林的《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論批評與自我批評》、《反對把自我批評口號庸俗化》、《民族問題與列寧主義》、《在蘇聯列寧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八次代表大會上的演說》等著作。他還參與翻譯了蘇聯學者寫的一些政治理論著作和《聯共(布)關於青年工作的兩個決議》等歷史文獻。此外,他還在《人民日報》等報刊上發表了20多篇介紹蘇聯政治理論和文學的文章。他參與翻譯的列寧史達林著作,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曾經大量發行,廣泛傳播,成為廣大幹部和理論工作者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必讀著作。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這些著作的翻譯和傳播對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和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樹立榜樣
毛岸青同志翻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實踐為我們做好這項工作樹立了榜樣,留下了寶貴經驗。翻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一項嚴肅而艱巨的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以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全面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透徹理解原文的含義,真正弄通原著的理論內涵,還要用規範的漢語準確地表達原著的內容。恩格斯說過,翻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一項真正老老實實的科學工作。這項工作要求譯者在原意把握、史實考訂和語言表達三個層面反覆斟酌,反覆推敲,決不能有絲毫的隨意和疏忽。毛岸青同志正是這樣做的。他對黨的理論事業有高度負責的精神,有紮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同時又有很高的俄文造詣。他參與翻譯的列寧和史達林著作是高水平、高質量的。這些著作後來稍經修改被收入《列寧全集》和《史達林文集》。毛岸青同志的翻譯經驗是留給我們的重要精神財富,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發揚。
翻譯業績永存
我們黨歷來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工作。黨成立之初就著手組織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著作。1938年黨中央在延安馬列學院成立編譯部,專門負責翻譯馬列著作。毛澤東同志十分重視這項工作,他勉勵翻譯工作者,“學個唐三藏及魯迅,實是功德無量的”。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央宣傳部《史達林全集》翻譯室和中央俄文編譯局相繼成立。1953年,經毛澤東主席親筆批示,中央決定將這兩個部門合併正式成立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以便有系統有計畫地翻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全部著作。在我國長期的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上,湧現出燦若繁星的一大批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翻譯家,他們在不同歷史時期為黨的理論建設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勳。毛岸青同志就是建國初期在這條戰線做出重要貢獻的翻譯家,他的業績在我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上留下了值得銘記的篇章。
紀念活動
2008年11月23日毛澤東次子毛岸青紀念館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克山縣正式開館,毛岸青之子毛新宇、兒媳劉濱和孫子毛東東參加了開館儀式,並為毛岸青夫人邵華將軍的銅像揭幕。毛岸青紀念館共設六個展區,不僅展示了毛岸青1947年至1948年在克山縣參加土改工作時的情況,也展現了革命家庭的偉大風範。
毛岸青紀念館舉行五周年座談會 毛新宇致賀電。
毛岸青紀念館也迎來了五歲生日。2013年11月22日上午毛岸青紀念館建館5周年座談會隆重舉行。
五年間,毛岸青紀念館依託革命老區的紅色資源,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宣傳毛岸青同志1947--1948年在克山縣參加土改工作的光輝業績。毛岸青紀念館已成為全國十大紅色旅遊景區和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各級領導、社會各界和紀念館人的共同努力。
毛岸青紀念館在克山建立並作為標誌性建築,在文博戰線及其它方面必將產生前所未有的影響和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讓全社會了解克山,了解克山的寶貴資源,以此來建設克山,擴大招商引資力度,走一條綠色農業發展和工業發展的經濟文化之路。
紀念館交通
毛岸青紀念館 距碾北(碾子山-北安)公路9公里 |
公路:克山縣西大街 3路公車克山政府二號院下車即是 |
鐵路:齊北(齊齊哈爾至北安)鐵路經過克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