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教堂列表

比薩教堂

博爾戈聖彌額爾堂(San Michele in Borgo) 是義大利比薩的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 教堂與修道院(最初屬於本篤會)均建於10世紀末到11世紀初,位於城牆外,一座供奉瑪爾斯的古代神廟原址上。[1] 此後教堂與修道院都曾數次改建。 立面建於14世紀。上部有三層典型的比薩哥德式柱廊。內部莊重,有一個中殿和兩個走道,藏有尼諾·皮薩諾的十架苦像(14世紀),以及13世紀的壁畫遺蹟。地下室可能是是一個舊教堂的遺蹟。
博爾戈聖彌額爾堂 博爾戈聖彌額爾堂
聖伯多祿宗徒聖殿(Basilica di San Pietro Apostolo) 是義大利比薩的一座羅馬天主教宗座聖殿,位於市中心以西7公里。此處曾經是現在已經消失了的比薩港(Porto Pisano)。根據傳統,在公元44年,聖伯多祿從安提阿來到義大利,考古發掘表明在該地區的早期基督教建築,修建在羅馬建築之上,後來又被中世紀早期(8-9世紀)更大的教堂取代。目前的建築,在10世紀開始,在11世紀末12世紀初重新裝修,可能建於阿諾河洪水之後。入口位於北側。12世紀的鐘樓毀於1944年,僅恢復了底座。
聖伯多祿宗徒聖殿 聖伯多祿宗徒聖殿
聖加大肋納堂(Santa Caterina d'Alessandria) 義大利比薩的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哥德式建築。 它首次提到是在1211年,然後歸屬醫院。目前建築建於1251-1300年之間,由多明我本人委託多明我會修士修建。白色和灰色大理石的立面完成於1326年。1651年火災後,內部在18世紀重新裝修,作品包括《聖托馬斯·阿奎那的勝利》(1363年)、《聖母與聖伯多祿和保祿》(1511年),以及安德烈·皮薩諾的大理石雕塑。 根據傳說,17世紀的木製講台,是當年聖托馬斯·阿奎那講道的地方。 1320年,西蒙尼·馬蒂尼為該堂創作了他的名作《聖加大肋納多聯畫屏》,現在藏於比薩國立聖馬特奧博物館。
聖加大肋納堂 聖加大肋納堂
參考: Guida per il passeggiere di pittura, scultura, ed architettura Nella Citta di Pisa, by Pandolfo Titi, Lucca (1751), page 144. Barsali, U.; U. Castelli; R. Gagetti; O. Parra. Storia e Capolavori di Pisa. Florence: Bonechi. 1999. Donati, Roberto. Pisa. Arte e storia. Narni: Plurigraf.
聖托馬斯·阿奎那的勝利 聖托馬斯·阿奎那的勝利
聖基斯定堂(Santa Cristina) 是義大利比薩的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該堂自9世紀見於記載,但後殿是10至11世紀。1115年曾被洪水摧毀,三年後重建。 Luigi Archinto伯爵在18世紀後期從米蘭搬到比薩,在1814年收購了毗鄰教堂的羔羊宮,隨後出資重建已經破敗的該堂以及鐘樓。 該堂內部只有一個中殿,裝飾為新古典主義風格。堂內有畫作《聖母子》(14世紀)。
聖基斯定堂 聖基斯定堂
聖墓教堂(義大利語:Chiesa del Santo Sepolcro) 是義大利比薩的一座教堂。 它建於12世紀初,由迪奧提撒威(字面意思是“上帝拯救你”)設計。他在四十多年後又設計了比薩主教座堂的洗禮堂。。它有一個八角形的平面。 歸屬於[聖墓]是後者的文物這當中的任何比薩大主教進行參考。這種結構類似於確實[岩石]的圓頂]在[],由十字軍1099征服。 命名為聖墓教堂,是因為比薩總主教達戈貝爾曾參加第一次十字軍,從耶路撒冷帶回了聖物。該建築確實類似於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 門上裝飾著大理石的動物和獅子的頭。內部在1720年修復,巴洛克風格,在19世紀被摧毀。未完成的小鐘樓為比薩-羅馬式風格,矩形平面。
聖墓教堂 聖墓教堂
聖尼各老堂(San Nicola) 是義大利比薩的一座教堂。 聖尼各老堂首次見於記載是在1097年。在1297年至1313年,奧斯定會加以擴建,也許是由喬瓦尼·皮薩諾設計(東側)。在17世紀該堂增加了祭台和聖體小堂。內部擁有14世紀以來若干名作。 該堂通過有頂通道與寡婦宮相連,使得住在那裡的美第奇家族的貴婦可以不通過街道就到達教堂。該堂擁有全市第二有名的鐘樓,僅次於比薩斜塔,可能建於1170年,並且也略微傾斜。
聖尼各老堂 聖尼各老堂
聖弗雷迪亞諾堂(San Frediano) 是義大利比薩的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羅馬式建築風格。現為比薩大學的教堂。 歷史 該堂早在1061年就已見於記載,由Buzzaccherini-西斯蒙第家族創建,最初供奉都爾的瑪爾定。它曾經附設一家醫院。 羅馬式的立面,可追溯至12世紀初,展示了比薩中世紀建築的典型特徵,使用雙色石材(正如比薩主教座堂),以及堅固的磚砌鐘樓。 內部雖然在1675年發生火災,但保持了原來巴西利卡的平面,有一個中殿和兩個走道。大理石柱裝飾有羅馬風格的雕刻人物。它擁有一個罕見的繪有《十字架和受難史》的鍍金十字架(12世紀),一些巴洛克祭台和17世紀的畫作,以及多梅尼科·帕西尼亞諾的壁畫。穹頂壁畫則是Rutilio Manetti的作品。
聖弗雷迪亞諾堂 聖弗雷迪亞諾堂
斯德望騎士團教堂(Chiesa di Santo Stefano dei Cavalieri) 是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位於義大利比薩市中心的騎士廣場。 該堂始建於1565年4月17日,由科西莫大公創建,歸屬聖斯德望騎士團,與地中海的薩拉森海盜戰鬥。設計者是喬治瓦薩里。此處原有一座聖巴斯弟盎堂,興建於1074年以前。新教堂在1569年12月21日祝聖。白色大理石立面由科西莫一世的私生子喬萬尼美第奇設計。鐘樓也是由瓦薩里設計,於1572年完成。
聖斯德望騎士團教堂 聖斯德望騎士團教堂
聖方濟各堂(San Francesco de' Ferri) 是義大利比薩的一座教堂。該堂初次見於文獻記載是在1233年,費德里科·維斯康蒂總主教下令,從1261年開始重建。該堂得到比薩的貴族家庭的贊助,他們擁有一系列的私人小堂用於墓葬;方濟各會僅限於管理該教派。工程結束於1270年,包括高聳的鐘樓。 大理石立面建於1603年。內部在同一年代翻新,有雅格布·達·恩波利、帕西尼亞諾和托馬索 皮薩諾等人的畫作。 該堂曾一度改為軍營,於1893年宣布為國家古蹟。喬托的《聖方濟各的聖痕》和契馬布埃的《Maestà》原來都在該堂,但都在1810年代被法國人搶走,現在收藏在羅浮宮。 參考:
  • Barsali, U.; U. Castelli; R. Gagetti; O. Parra. Storia e Capolavori di Pisa. Florence: Bonechi. 1999.
  • Donati, Roberto. Pisa. Arte e storia. Narni: Plurigraf.

聖方濟各堂 聖方濟各堂
聖柴諾堂(San Zeno) 是義大利比薩的一座教堂以及原修道院。 該堂自1029年見於記載,是一個修道院的一部分,在古代建築物上興建。並且,直到15世紀,它還設有一個醫院。 該堂內部擁有古羅馬柱子以及中世紀繪畫的痕跡。 參考:
  • Barsali, U.; U. Castelli; R. Gagetti; O. Parra. Storia e Capolavori di Pisa. Florence: Bonechi. 1999.
  • Donati, Roberto. Pisa. Arte e storia. Narni: Plurigraf.

聖柴諾堂 聖柴諾堂
聖洛克教堂(Chiesa di San Rocco) 是義大利比薩的一座小型教堂,位於市中心的騎士廣場。此處原有聖伯多祿堂,建於1028年。1575年,該堂歸屬聖洛克修會時,幾乎徹底重建。1630-1634年,增加了一個新立面。聖洛克修會在1782年被取締,教堂轉而歸教區管理,在1899年進行修復。 內部有13世紀的壁畫。天花板描繪的是《聖洛克保護鼠疫患者》。 參考:
  • Stefano Sodi e Stefano Renzoni, La chiesa di Santo Stefano e la piazza dei Cavalieri, collana Mirabilia Pisana, edizioni Ets, Pisa 2003

聖洛克教堂 聖洛克教堂
聖若望洗禮堂(義大利語: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 是義大利比薩的一座用大理石砌築的宗教建築,建於1152年,以取代舊堂,1363年完成。它是奇蹟廣場上按時間順序的第二座建築物,鄰近比薩主教座堂和著名的比薩斜塔。 該建築高54.86米,周長107.24米,是義大利最大的洗禮堂。聖若望洗禮堂為從羅曼式建築到哥德式建築風格的過渡的例子。下層使用羅曼式的圓形拱門,而上層採用哥德式風格的尖拱。 室內裝飾簡潔樸素。中心為八角形洗禮盆。講道台為尼古拉·皮薩諾在1255年至1260年的作品。 聖若望洗禮堂構建在不穩定的地基上,向主教座堂傾斜0.6度。 該堂有內外兩層屋頂,內層為金字塔形屋頂,外層為圓頂,兩層之間形成共鳴腔。這樣的設計使之內部聽覺效果完美。
聖若望洗禮堂 聖若望洗禮堂
聖西斯篤堂(San Sisto) 是義大利比薩的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羅馬式建築風格。 該堂於1133年祝聖,但此前已用作比薩共和國最重要的公證處所。內部有一個中殿和兩個走道,用古羅馬柱子劃分。堂內還有阿拉伯文墓碑等文物。
聖西斯篤堂 聖西斯篤堂
德國人聖喬治堂(San Giorgio ai Tedeschi) 是義大利比薩的一座教堂。 該堂建於1316年後,紀念死於蒙特卡蒂尼之戰的德國士兵。該堂完全使用磚砌,只有一個房間。內部修復於1722年以後,有一個德國藝術家製作的14世紀十字架,奢華的金色裝飾,以及18世紀以來的繪畫。
德國人聖喬治堂 德國人聖喬治堂
荊冕聖瑪利亞堂(Santa Maria della Spina) 是義大利比薩的一座小教堂.該堂約建於1230年,比薩哥德式建築風格,1325年後擴建。 最初稱為“新橋聖瑪利亞堂”(Santa Maria di Pontenovo),得名於附近的新橋(15世紀坍塌,未再重建)。新名稱“荊冕”得名於據稱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戴荊棘冠冕的一部分,1333年被帶到這裡。1871年該堂被拆除、抬高重建,以避免阿諾河河水的威脅。約翰·拉斯金在1872年訪問比薩時被此激怒。 該堂一直由城市管理,除了在十七和十八世紀短時由醫院管理。該堂是歐洲最傑出的哥德式建築之一,外部完全由彩色大理石裝飾,並有玫瑰窗,以及14世紀比薩主要藝術家雕像,包括弗朗西斯科盧波、安德烈·皮薩諾,以及他的兒子尼諾·皮薩諾和托馬索·皮薩諾等人。與豪華的外觀相比,內部顯得相當簡單。堂內有哥德式雕塑的傑作“玫瑰聖母”,由安德烈·皮薩諾和尼諾·皮薩諾創作。
荊冕聖瑪利亞堂 荊冕聖瑪利亞堂
阿諾河畔聖保祿堂 (San Paolo a Ripa d'Arno) 是義大利比薩的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在當地又稱為“老座堂”(Duomo vecchio)。這是托斯卡納羅馬式建築的一個傑出範例。 該堂歷史可追溯到925年,到1032年教會建築已經存在。最初附屬於本篤會修道院,1092年歸屬Vallumbrosan會修道院,1147年又歸屬一家醫院。 該建築,其設計歸功於建築師Bruschetto,在11至12世紀改建,風格類似於比薩主教座堂, 由尤金三世在1148年重新祝聖。
阿諾河畔聖保祿堂 阿諾河畔聖保祿堂
1409年該建築群歸屬樞機主教 Landolfo di Marramauro,自1552年歸屬聖米尼亞托的 Grifoni家族。1565年後,交給聖斯德望騎士團。修會被取締後,在1798年該堂成為一個堂區。 1853年該建築由彼得貝里尼進行改建,恢復原來的羅馬式風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比薩許多教堂遭到破壞,該堂也不例外。在1949 - 1952年進行了修復。在修復過程中,拆除了後面的建築,聖亞加大小堂恢復其原有的獨立狀態。 雙色大理石立面設計於12世紀,但可能是由喬瓦尼·皮薩諾完成於14世紀。內部是拉丁十字形平面,一個中殿和兩個走道,由厄爾巴花崗岩圓柱劃分,中心是一個穹頂。堂內有13世紀壁畫《十字架》、14世紀的《聖母與聖徒》,以及2世紀的羅馬石棺。石棺的浮雕被尼古拉·皮薩諾和他的學生阿諾爾福·迪·坎比奧用作模特。 教堂後面是聖亞加大小堂,由僧人圍繞1063內置了一款羅馬式風格,由修士建於約1063年。修建小堂是為了慶祝在這一年征服巴勒莫,供奉在西西里島殉道的這位聖人。然而,教堂存在的第一份書面認證是在1132年。 這是一座磚砌八角形建築,有壁柱,拱門包括直欞窗和一個不尋常的金字塔尖。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小堂位於迴廊中,從外部看不到它。在1943年轟炸中,周圍建築被破壞,戰後重建時沒有恢復,只剩小堂獨立於綠地之中。
聖亞加大小堂 聖亞加大小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