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約克內斯
(Vilhelm FrimannKoren Bjerknes, 1862—1951)
1862年3月14日生於克里斯蒂安尼亞(今奧斯陸)。畢業於克里斯蒂安尼亞大學,後入波恩大學繼續深造,在電磁波發現者赫茲的指導下,研究電動力學和流體力學。1893年任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1905年後先後在斯德哥爾摩研究所、克里斯蒂安尼亞氣象研究所、萊比錫市地球物理研究所、卑爾根博物館地球物理研究部任研究員,1927年任奧斯陸大學教授。1932年退休,仍積極從事學術活動。他從1905年以來,長期兼任美國卡內基研究所特約研究員,達40多年。1951年4月9日逝世於奧斯陸。
主要貢獻是運用力學原理對大氣進行了研究。1897年研究大氣中的環流運動,首次引用力管的概念。1905年到美國講授電磁與流體力學相似理論,並提出用力學原理進行天氣預報的方法。1910年提出在天氣圖上繪製流線,以表示空氣的水平運動狀況,並分析輻合、輻散區。 1917年在萊比錫發現大氣不連續面,後改稱鋒面,並發現各種鋒型,提出中緯度氣旋的極鋒學說,創立氣旋的現代模式,並為挪威培養了許多氣象學人才,在氣象學術界形成了挪威(卑爾根)學派。1921年提出著名的大氣環流圖案。
著有《動力氣象學和水文學》,全書三卷,均與有關專家合著,其中第一卷為《靜力學》
(1910年),第二卷為《運動學》(1911年),第三卷為《物理流體力學及其在動力氣象學中的套用》(1933年)。此外,還有《論圓形運動和渦旋在無摩擦流體中的形成》(1898年)、《論圓渦動力學及其在大氣和大氣渦旋、波動方面的套用》(1937年)等論文。
曾獲英國皇家氣象學會西蒙斯獎。
比約克內斯
(Jacob Aall BonnevieBjerknes,1897—1975)
雅各布·阿爾·博納雅·比約克內斯,又譯傑·皮葉克內斯,美國氣象學家。挪威人,挪威物理學家、氣象學家V.F.K.比約克內斯之長子。1897年11月2日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1918年奧斯陸大學畢業後在挪威卑爾根氣象台工作。1920—1931年為卑爾根天氣預報中心負責人。1924年在奧斯陸大學獲氣象學博士學位。1931—1938年任卑爾根地球物理學院教授。1939年移居美國。1940年在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任氣象學教授。1946年加入美國籍。兼任美國氣象學會副理事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空軍顧問。1965年退休後為加利福尼亞大學名譽教授。1975年7月7日逝世於洛杉磯。
他主要研究近代天氣學和大氣動力學。1919年首先從天氣圖上發現極鋒傾斜面上的波動會發展為氣旋,提出極鋒學說,描述溫帶氣旋的結構,提出氣旋生命史模式。曾研究中緯度西風帶中大尺度波動的三維結構,並提出波動的物理模式。五十年代以來。研究大尺度長時間的海洋大氣間,由於熱量交換作用與氣候變遷的關係,提出海氣相互作用的數種物理過程。並曾把高空研究火箭拍攝的照片用於天氣分析和預報,成為最早採用航天技術進行氣象研究的學者之一。六十年代末,提出赤道太平洋東部海面溫度變化與中緯度大氣環流之間,存在遙相關的論述。
他是美國全國科學院院士。曾獲名譽法律博士學位、國際氣象組織獎、英國西蒙斯獎等二十項。 著作有《移動氣旋的結構》(1919年)、《氣旋的生命史和大氣環流的鋒面學說》(1922年,與蘇爾保合著)、《關於氣旋的理論》(1944年、與霍姆波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