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件
1946年美國把居民移到南部的龍厄里克島和基利島,將該島作為核武器試驗基地。美國從1946年到1958年在馬紹爾群島共進行了20多次核子彈和氫彈的爆炸。比基尼環礁於2010年8月2日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比基尼環礁(Bikini Atoll,亦作Pikinni Atoll)是太平洋中西部馬紹爾群島北部的珊瑚島,是德國航海家及探險家Otto von Kotzebue發現。在北緯11°35'、東經165°25'。由36個礁嶼組成,中為潟湖,長35公里,寬17公里,面積達229.4平方英里(594.1 km)。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史進入了以冷戰為標誌的新一頁,在此背景下,美國決定在位於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環礁恢覆核試驗。 他們疏散了居民,並在1946年至1...
比基尼環礁的核試驗基地,美國核試驗雞蛋,礁中還能看到巨大的“布拉沃”彈坑,它們都是核武器爆炸最直接的證據。
景點簡介比基尼島(英文:Bikini Island),是一個位於馬紹爾群島北端的堡礁,為比基尼環礁(Bikini Atoll)中最大的一個島。美國從1946年到...
簡介 核試驗 比基尼島事件 悲劇 發展前景比基尼(Bikini,香港稱為“比堅尼”)一般指女性游泳時穿著的泳衣,即比基尼泳衣。比基尼泳裝可以說是服裝史上最具有視覺衝擊力的服裝,其名稱本來指太平洋...
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服裝簡介 服裝由來 服裝歷史1954年,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封核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為核武器研究主席,在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的不久,美國準備在比基尼環礁試驗兩枚核彈,核彈B...
核彈Baker 核彈Abu 爆炸原理 核子彈 W-79核炮彈比基尼(Bikini,香港譯稱為“比堅尼”)一般指女性游泳時穿著的泳衣,即比基尼泳衣,也稱“三點式游泳衣”。 泳裝可以說是服裝史上最具有視覺衝擊力的服裝...
詞語信息 英文翻譯 詳細解釋 名稱來歷 發明者比基尼環礁機場是位於馬紹爾群島比基尼環礁的公用機場。
比基尼(Bikini,香港稱為“比堅尼”)一般指女性游泳時穿著的泳衣,即比基尼泳衣。比基尼泳裝可以說是服裝史上最具有視覺衝擊力的服裝,其名稱本來指太平洋...
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服裝簡介 比基尼新類別 服裝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