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堂北大歷史課

每天一堂北大歷史課

郁海彤編著的《每天一堂北大歷史課》藉助北大歷史課程的精華與史學大師的智慧,立足社會現實。旨在讓讀者從那些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和風雲變幻的歷史故事中感悟人生的真諦和成功的哲學。從本書中,也許你無法領略中國歷史的全貌,也許無法達到北大史學大師的大境界,但是“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你完全可以從歷史的演變過程中,通曉世事變幻的規律,從古代的帝王將相身上,學習到為人處世的大手法。

內容簡介

中國華夏歷史文明,源遠流長。北京大學的歷史課在古老的建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經過那些飽含詩書弘揚國家歷史的文化大師們之口,將苦心沉澱下來的歷史知識和燦爛的歷史文化娓娓道來。
郁海彤編著的《每天一堂北大歷史課》,汲取北大歷史課程精華,以每天一堂的形式,讓你受益終生立足歷史真相,還原歷史事實,匯聚百家智慧。是一部可讀、可研究、可學習的歷史寶典。

圖書目錄

第1章 夏朝、商朝的歷史發展
第1天 “三皇五帝”的巨大貢獻是什麼
第2天 黃帝是男人還是女人
第3天 第一個成功治理黃河水患的人是誰
第4天 中國歷史上的夏朝真的存在嗎
第5天 商朝最強盛的時期在什麼時候
第6天 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家是誰
第7天 商朝的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是怎樣的
第8天 商朝的比干是“文財神”嗎
第9天 商紂王到底是不是暴君
第10天 妲己的真實身份是什麼樣的
第2章 西周、春秋戰國的紛爭
第11天 西周王朝的興盛與衰落
第12天 “百家宗師”姜子牙是神仙嗎
第13天 “兵家始祖”姜太公的兵家韜略是什麼
第14天 春秋五霸都有誰
第15天 為什麼說“春秋無義戰”
第16天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的管仲改革
第17天 孟姜女真的哭倒了長城嗎
第18天 勾踐真的“臥薪嘗膽”了嗎
第19天 “商聖”范蠡是反派人物嗎
第20天 “太上老君”老子是道教的創始人嗎
第21天 孔子是個文弱的儒者嗎
第22天 商鞅變法解救了弱秦嗎
第23天 中國封建社會裡后妃掌政的鼻祖是誰
第24天 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自殺呢
第25天 長平之戰趙國為什麼會輸給秦國
第26天 “一代軍神”李牧之死
第27天 荊軻刺秦王的行為真的值得稱頌嗎
第28天 蘇秦的“合縱”與張儀的“連橫”講的是什麼
第29天 韓非子法家思想的智慧
第3章 封建帝國的第一朝——秦朝
第30天 秦始皇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帝”
第31天 秦始皇為何不立皇后
第32天 呂不韋究竟是不是秦始皇的生父
第33天 李斯的政治經濟學為什麼被稱為“老鼠哲學”
第34天 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的將領是誰
第35天 秦始皇“焚書坑儒”都是他的錯嗎
第36天 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的領袖是誰
第4章 兩漢歷史的發展繁榮
第37天 為什麼在鴻門宴上項羽不殺劉邦
第38天 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皇后是誰
第39天 為什麼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第40天 什麼是“蕭規曹隨”
第41天 漢文帝為何不重用賈誼
第42天 誰才是殺死晁錯的真正兇手
第43天 漢武帝在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第一”
第44天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何意義
第45天 司馬遷為什麼會被處以“宮刑”
第46天 “飛將軍”李廣為何沒有封侯
第47天 張騫通西域沒有達成目的依舊成功的原因
第48天 為什麼說劉弗陵是睿智之君
第49天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在監獄成長的皇帝是誰
第50天 “漢室柱石”霍光是忠臣還是野心家
第51天 “昭君出塞”對歷史的貢獻是什麼
第52天 王莽為何不應該背負千載罵名
第53天 集“中興之君”和“定鼎帝王”兩項頭銜的皇帝
第54天 東漢“雲台二十八將”為何馬援未入圖畫
第55天 誰被稱為“中國歷代賢后楷模”
第56天 東漢著名的“四大家族”
第57天 東漢著名的“四大外戚”
第58天 “神醫”華佗究竟是怎么死的
第59天 為什麼漢獻帝並非亡國昏君
第5章 三國兩晉歷史風雲
第60天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第61天 劉備是英雄還是梟雄
第62天 為什麼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第63天 關羽“刮骨療毒”是真的嗎
第64天 後主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第65天 諸葛亮“七擒孟獲”是否真有其事
第66天 為什麼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67天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傻子皇帝”嗎
第68天 不可不知“傻子皇帝”的醜皇后賈南風
第69天 才貌雙全的美男潘安因何被滅三族
第70天 晉朝第一美男衛玢是被看死的嗎
第71天 才女左芬為何不及哥哥左思幸運
第72天 融合族群、締造東晉的宰相王導
第73天 “東山再起”的名臣謝安
第74天 《蘭亭序》不是王羲之寫的嗎
第6章 南北朝時期
第75天 “定亂代興之君”劉裕
第76天 世界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奴隸皇帝
第77天 前秦皇帝苻堅為何不能統一江南
第78天 世人為何多知謝安,而不知王猛
第79天 “和尚皇帝”梁武帝蕭衍
第80天 不善騎射的人也可以做將軍嗎
第81天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到底是怎么死的
第82天 拓跋弘為什麼被稱為“悲情皇帝”
第83天 冉閔的“殺胡令”時間歷史真的存在嗎
第84天 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的大事
第85天 北齊文宣帝高洋真的患有“精神分裂症”嗎
第86天 高緯為什麼要殺有功的蘭陵王
第87天 北齊的女宰相陸大姬是陸貞的原型嗎
第88天 中國歷史上首次提出“男皇后”的概念
第89天 為什麼說陳叔寶被歷史埋沒了
第7章 隋唐——開放的封建帝國
第90天 隋文帝對世界的影響超過了李世民嗎
第91天 隋文帝被兒子迫害奪位了嗎
第92天 隋煬帝真的昏庸無能,毫無建樹嗎
第93天 科舉制度的創立
第94天 被稱為“大隋鐵帽子王”的是哪位將領
第95天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是怎么回事
第96天 唐朝名將張士貴為什麼會被醜化
第97天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自稱皇帝的女人
第98天 “唐室砥柱”狄仁傑可不僅僅是“神探”
第99天 女皇武則天的無字碑之謎
第100天 有宰相之實,無宰相之名的上官婉兒
第101天 哪位皇帝被笑稱為“六位帝皇丸”
第102天 我國最早測量子午線長度的人是誰
第103天 唐玄宗為何不殺李白
第104天 藩鎮割據對後世的影響是什麼
第105天 郭子儀為何功高蓋世而主不疑
第106天 唐代宗為何不算“賢君”
第107天 自居易為何一首詩害死了名妓關盼盼
第108天 元稹就是張生的原型嗎
第109天 為什麼唐宣宗被稱為“小太宗”
第110天 牛李黨爭的牛李兩派是如何形成的
第8章 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第111天 朱溫是“流氓”皇帝嗎
第112天 愛表演的皇帝“李天下”是白痴嗎
第113天 後晉高祖石敬瑭是“漢奸”嗎
第114天 被譽為“五代第一明君”的周世宗柴榮
第115天 南唐《韓熙載夜宴圖》是政治情報畫嗎
第116天 女人裹腳來自南唐後主李煜嗎
第9章 科技最為繁榮的兩宋
第117天 “黃袍加身”的宋太祖趙匡胤
第118天 宋太祖趙匡胤是趙光義殺死的嗎
第119天 剛正清廉的“無第宰相”寇準
第120天 “狸貓換太子”是真事嗎
第121天 乾隆皇帝為何會佩服宋仁宗
第122天 “大宋的判官”包拯
第123天 真實的“楊家將”與傳說有多遠
第124天 司馬光和他的《資治通鑑》
第125天 王安石變法為什麼會失敗
第126天 蘇小妹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人
第127天 “潘仁美”的原型潘美是北宋的奸臣嗎
第128天 范仲淹為何在大災之年大興土木
第129天 《清明上河圖》中隱藏著宋朝的“軍事機密”嗎
第130天 秦檜是奸臣嗎
第131天 岳飛的母親是否給岳飛刺字了
第132天 “傀儡皇帝”張邦昌稱得上是“千古奇冤”嗎
第133天 巾幗英雄梁紅玉是否存在
第134天 才女李清照真的改嫁了嗎
第135天 文天祥為什麼值得稱讚
第10章 馬背上征服世界的元朝
第136天 為什麼成吉思汗被稱為全人類偉大的帝王
第137天 成吉思汗席捲歐亞用兵制勝的秘訣
第138天 元朝真的近百年沒有舉行過科舉考試嗎
第139天 少數民族的政治家——耶律楚材
第140天 忽必烈為什麼是讓世界都震顫的帝王
第141天 大元帝國建國藍圖的總設計師是誰
第142天 推動歷史發展的“元朝一人”許衡
第143天 郭守敬的歷史貢獻是什麼
第144天 “守成之君”的元成宗失敗在何處
第145天 趙孟頫與管道升的經典愛情
第146天 亡國之君元順帝的歷史貢獻
第147天 死心塌地保元朝的漢人——王保保
第11章 漢人的最後一個封建帝國——明
第148天 為什麼朱元璋被稱為“勞模”皇帝
第149天 燕王朱棣為什麼起兵造反能成功
第150天 歷史上唯一一個被“滅十族”的人是誰
第151天 歷史上唯一“一夫一妻”的皇帝是誰
第152天 “風流才子”唐伯虎真的有那么得意嗎
第153天 “瀟灑帝”朱厚照真的很昏庸嗎
第154天 文武全才的大聖人王陽明
第155天 挨了“乾刀萬剮”的大太監劉瑾
第156天 嚴嵩是個奸臣嗎
第157天 嘉靖帝為什麼不殺海瑞
第158天 張居正為何有“萬曆首輔”之稱
第159天 為什麼說戚繼光是民族英雄
第160天 魏忠賢是怎樣從市井無賴變成九千歲的
第161天 袁崇煥是好人還是壞人
第162天 為什麼說崇禎帝“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
第163天 李自成為什麼失敗了
第12章 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王朝——清
第164天 順治皇帝真的出家當和尚去了嗎
第165天 孝莊太后是否真的下嫁多爾袞?
第166天 吳三桂是力主降清的叛徒嗎
第167天 鰲拜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
第168天 被康熙皇帝譽為“天下第一清官”的人是誰
第169天 有“天下廉吏第一”之稱的于成龍
第170天 康熙臨終前欽定的接班人是雍正嗎
第171天 雍正為什麼和自己的舅舅隆科多翻臉
第172天 名將年羹堯為何被雍正賜死
第173天 乾隆皇帝與張廷玉之間有什麼矛盾
第174天 乾隆皇帝的“五大之最”
第175天 乾隆皇帝為什麼喜歡大貪官和砷
第176天 劉墉真的是“羅鍋”嗎
第177天 紀曉嵐、劉墉與和坤真的是死對頭嗎
第178天 乾隆為什麼會把皇位傳給平庸的嘉慶呢
第179天 道光節儉卻為何下人屢貪不止
第180天 “虎門銷煙的英雄”林則徐
第181天 鹹豐皇帝的三大失誤
第182天 關於“葉赫那拉氏”的詛咒是真的嗎
第183天 左宗棠是“罪人”還是“偉人”
第184天 慈安太后是缺乏政治才幹的女人嗎
第185天 慈安太后是因為慈禧謀害而死嗎
第186天 “囚徒天子”光緒帝對於歷史的貢獻
第187天 曾國藩是“中興名臣”還是“賣國賊”
第188天 李鴻章被罵“賣國賊”到底冤不冤
第189天 張之洞的歷史貢獻
第190天 慈禧太后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有貢獻嗎
第191天 “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

文摘

第95天王玄策“一人滅一國"是怎么回事
中國歷史上有一位最牛的外交官,他一個人就滅了一個國家,他的名字叫王玄策,是唐朝時期的河南洛陽人。有人曾說:“王玄策遠赴天竺之旅這個難度比起漢代常惠用異國軍隊攻匈奴還難,王玄策事跡的精彩程度不亞於好萊塢大片,而從這段史實中也可以看出唐代前期國家之強盛和國際影響力。”那么到底怎么傳奇到一人滅一國呢?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但是此時中天竺發生政變,纂位的新王阿羅順那聽說大唐使節入境,竟派了2000人馬半路伏擊,除王玄策、蔣師仁外從騎皆遇難,王玄策被擒扣押。後來,王玄策、蔣師仁尋機逃脫。發誓要滅絕天竺,以雪使者被殺之恥。兩人於是策馬北上,渡過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馬拉雅山脈為目標,一路來到了尼泊爾。
在尼泊爾,王玄策與尼泊爾王談判,以吐蕃王松贊乾布的名義,向尼泊爾借得7000騎兵,同時還檄召臨近處各大唐藩屬國,外加吐蕃松贊乾布派來了1200名精銳騎兵,人馬總數接近一萬。王玄策自命為總管,命蔣師仁為先鋒,直撲天竺。王玄策報仇心切,運用唐軍攻城的各種辦法,猛攻月余。公元648年,茶博和羅城兵潰城破,玄策一路追來,斬殺天竺兵將三千,天竺兵將落水溺斃者超一萬,被俘一萬一千,阿羅順那逃回中天竺。王玄策乘勢攻入中天竺,並發誓要盡滅天竺。
王玄策、蔣師仁設分兵用計引阿羅順那上鉤,一舉全殲阿羅順那殘部,活捉了阿羅順那,餘眾盡坑殺。最後,阿羅順那妻子擁兵數萬據守的朝乾托衛城也被蔣師仁攻破,遠近城邑望風而降,中天竺滅亡。由於東天竺援助阿羅順那,王玄策準備順勢再亡東天竺,東天竺只得向唐師謝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國,王玄策方才罷兵回朝述職,同時將阿羅順那披枷帶鎖押回長安。太宗皇帝非常高興,下詔封賞王玄策,授散朝大夫。
第96天唐朝名將張士貴為什麼會被醜化
張士貴是通過小說《薛仁貴征東》而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的。民諺所謂“薛仁貴征東,張士貴得功”,就來源於這部小說。張士貴也因為民間的流傳和影視劇的演繹,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奸臣”、“小人”。實際上歷史上的張士貴不僅僅不是奸臣,反而是與秦瓊、尉遲敬德、魏徵、程咬金等人齊名的忠臣名將。根據史料記載,張士貴本名忽嶂,後更名士貴,字武安。張士貴曾在李世民的率領下渡過黃河,在山西擊敗勾結突厥的劉武周割據勢力,取得了山西會戰的重大勝利。後來又多次隨李世民征戰,屢建戰功。於是被授為秦王府將軍,成為李世民的嫡系和心腹。
張士貴變成奸臣的說法來自於征遼。根據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九》中記載:“辛未,以張士貴為龔州道行軍總管,使擊反遼。”張土貴果然不負太宗厚望,次年春,即“討東西王洞反遼,平之”。當他凱旋而歸的時候,太宗讚嘆不已,給了他很高的評價:“聞公親當矢石;為士卒先,雖古名將,何以加也?”另外還說“聯嘗聞以忠報國者不顧身”,“但聞其語,未見其實,於公見之矣”。正是由於張士貴對唐室的忠心和戰功,才有“後累遷右領軍大將軍,改封虢國公”。從這些史料上絲毫看不出張士貴有奪薛仁貴之功的跡象。
後來明朝的《永樂大典·薛仁貴征遼事略》中卻記載,也就是著名的《三十六計》中的“瞞天過海”之計的故事,薛仁貴獻策,張土貴引薦。其實如果沒有張士貴的引薦,薛仁貴哪還有什麼機會獻策呢?而且在這裡面,薛仁貴和張士貴之間的關係是十分親密的。哪有什麼張士貴冒功之說呢?但是在明朝的永樂之後,張士貴就慢慢地被演變成了奸臣。在《薛仁貴征東》的小說中,還給了張士貴一個荒謬的結局:造反,欲自立為帝,最終被尉遲敬德用鞭打死在午朝門外。
在《唐書·張士貴傳》中,張士貴不僅僅不是什麼所謂的奸臣,而且是地地道道的李唐王朝的忠臣,他出身將門,本領出眾,知人菩任,愛護士卒,具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更兼之能文善武,堪稱唐初一代名將。而且,在1972年,陝西省文物考古隊發掘了張士貴墓葬,裡面張土貴的墓志銘就是著名的文學家上官儀撰文的,《張士貴墓志銘》在記述張士貴徵遼時說:“超海之力,氣蓋三軍,橫野之功,膽雄百戰。”這篇墓志銘系統而又公正地對張士貴的一生作了極高的評價。可見他並不是現在人們口中所說的那個奸臣。
P143-P146

序言

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教授錢穆先生認為,只有具備一定的國史知識才是合格的國民。既然是一個國家的國民,就應當了解和認識自己國家的歷史,否則將不是一個合格的國民和有知識的國民。錢穆先生的這句話,向現代的人們展示了讀歷史、學歷史的重要性。歷史就像一面鏡子,不僅記錄著興盛與衰退、輝煌與悲愴,還演變著交替與更新、成功與失敗。
在北京大學歷史課的課堂上,錢穆先生說:“中華民族之所以歷史悠久,不間斷,並擁有‘這樣一個廣土眾民的大國家’,與我們民族高度發達的政治文明有著密切的聯繫。亦可說中國民族性擅長政治,故能以政治活動為勝場。能創建優良的政治制度來完成其大一統之局面,且能維持此大一統之局面歷數千年之久而不敗。”可見學習歷史的重要性。
歷史讓我們了解到古代帝王君臣之間那種微妙的關係,以及中國古代歷史上,人們所崇拜的那些歷史名人的原型,同時還原各朝代的民風民俗,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情況。讓一切精彩的片段都能放映出人類在不同的階段和不同的歷史環境下,所展現出不同的歷史文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古代的帝王將相,凡是成大事者,無不具備治世之經略,治國之謀略。他們能夠站在歷史的頂端,都是聚集了人類的大智慧,擁有為人處世的大手法。
中國華夏歷史文明,源遠流長。北京大學的歷史課在古老的建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經過那些飽含詩書弘揚國家歷史的文化大師們之口,將苦心沉澱下來的歷史知識和燦爛的歷史文化娓娓道來。北京大學歷史課讓我們了解到歷史不只是枯燥的年份、數據,還有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我們從國小習的歷史,幾乎每個朝代的滅亡都是因為昏君誤政,佞臣當道。事實上,中國古代的朝代中,很多朝代的更替在中期就已經埋下了滅亡的伏筆,有的皇帝不是亡國之君,卻處在亡國之運的狀況,不能扭轉乾坤,卻終結生命和朝代的氣數。
錢穆先生說:“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無一點有價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此乃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此乃一種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譴。)”所以“讀史使人明智,鑑古方能知今”,讀歷史可以增長智慧,從歷史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感悟人生的真諦和成功的哲學。中國的五千年歷史大智慧就是一部大的百科全書,積聚了百家的智慧,是一部可讀、可研究、可學習的人生寶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