毌丘儉東征

毌丘儉東征

毌丘儉東征是指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毌丘儉於魏正始五年(244年)和正始六年(245年),對高句麗、東濊和沃沮等東北地區進行的兩次軍事行動。 兩次征討終以魏軍大獲全勝,東濊被滅,高句麗幾近亡國,三韓各部先後稱臣而結束。

背景

魏景初元年(237年),公孫淵自稱燕王,割據遼東公然叛魏。司馬懿受命征討並要求高句麗出兵助剿。次年(238年),遼東平定。但是魏國沒有在玄菟郡和樂浪郡、帶方郡建立有效的統治,同時由於戰爭,當地的漢人死傷無數,在朝鮮北部地區留下了權力真空。

毌丘儉東征 毌丘儉東征

另一方面,吳蜀兩國頻頻來犯,三國爭霸正入白熱化階段。魏無暇東顧,給了高句麗可乘之機。同時高句麗東川王高憂位居野心膨脹,覬覦遼東。

起因

正始四年(243年)吳國諸葛恪侵襲六安;次年(244年)春,曹爽伐蜀陷入苦戰。高句麗東川王高憂位居藉機終止了與曹魏的聯盟並發兵襲擊了遼東西部,攻下兩城。大臣沛者得來絕食死諫,勸國王不要惹惱大魏,招來亡國之運,東川王拒諫,再陷一城。魏明帝曹叡大怒,下詔幽州整兵東征。

第一次東征

雙方出兵

正始五年(244年)秋,魏和吳蜀方面戰事稍息,幽州刺史毌丘儉奉詔東征,領步騎兵萬人東出玄菟郡,向高句麗進發。

東川王聞悉後,親率兵馬兩萬餘人北出沃沮,至沸流水(今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通溝河一代)布防,隨後西進迎敵。

決戰梁口

東川王所領兵馬於梁口(今吉林省通化市江口村)與毌丘儉所率的魏軍遭遇。雙方各自在軍前布陣。隨後進鼓。

兩軍交鋒,毌丘儉指揮魏軍以方陣迎敵,騎兵當先,步兵掃後。毌丘儉自領一隊騎兵在前衝殺,魏兵皆以死相搏,大破東川王高句麗軍,斬獲首級萬餘。高句麗軍主力被重創,東川王率殘部退回沸流水重整兵馬,欲再反擊。

再戰沸流水

魏軍得勝後向丸都方向繼續追討,欲擒東川王。雙方於沸流水再度遭遇。東川王從沃沮及東濊等部落請來援兵助戰,欲挽狂瀾。毌丘儉率領魏軍再度迎戰,由於魏軍新勝,鬥志高昂,愈戰愈勇,最終再破高句麗軍,斬敵八千餘人。

攻破丸都

東川王偕同妻子及千餘騎逃往東沃沮(又稱南沃沮),堅守丸都山城。魏軍乘勝追擊圍攻丸都。

丸都山城險峻堅固,易守難攻。毌丘儉見山城的西北面山體陡峭,守兵不多,便採取避實就虛,正面佯攻,西北侵襲的戰法,選派一些身強體壯善於攀登的士兵,帶著兵器長繩,順著山崖爬上去,在殺死城郭的守兵後,便接應主力部隊,“束馬懸車,魚貫而入”,攻破丸都山城。東川王在軍士的掩護下從正門突圍,逃往東濊。

破城後,毌丘儉下令“屠丸都”,並對南沃沮的高句麗部民採取燒光殺光的策略,出丸都百里,屍橫遍野,三韓震懾。唯獨對當初勸說東川王不要侵犯魏國的沛者得來一家網開一面,“儉令諸軍不壞其墓,不伐其樹,得其妻子,皆放遣之。”

第二次東征

分兵進剿

為徹底平定東北,正始六年(245年),毌丘儉再征高句麗,東川王逃往買溝(註:今朝鮮鹹北會寧)。隨後,毌丘儉兵分三路,一路由玄菟太守王頎率領,北上到沃沮追剿,擒拿東川王;另一路由樂浪太守劉茂、帶方太守弓遵率領,南下攻打曾依附於高句麗的東濊等濊貊種落。毌丘儉自率一軍在丸都一帶坐鎮。

征納沃沮

王頎軍追至竹嶺,遇東川王集結餘部負隅頑抗,王頎率軍大破之,東川王在沃沮各邑落的幫助下北逃。隨後,魏軍殺至沃沮境內,將協助高句麗的邑落一併攻破,斬殺三千餘人。東川王再逃入北沃沮境內,魏軍進一步追剿。但高句麗東川王終在部下的忠誠保衛下擊殺一小隊魏軍而得以隱匿。據朝鮮《三國史記》記載,高句麗以詐降計刺殺王頎派來的將領,打敗魏追兵。此事不見於中國史籍,應為其吹噓之語。

王頎軍主力則進一步向東北行進,過沃沮千里有餘,一直抵達北沃沮與肅慎邊境的濱海地帶。此後,魏將沃沮納入玄菟郡版圖。

攻滅東濊

另一邊,樂浪太守劉茂、帶方太守弓遵則率軍攻入了東濊境內。東濊不耐濊王動員各邑兵馬“共御外敵”,劉茂和弓遵分兵擊之,成功擊潰濊貊各邑人馬,逼迫不耐濊王舉邑降,將東漢初期廢棄的臨屯郡(今朝鮮的鹹鏡南道和江原道以及韓國江原道)故地再次納入了中國版圖。東濊滅亡。

平定三韓

不久,朝廷認為樂浪郡本該統領諸韓,便下詔讓辰韓所轄的八國統屬於樂浪,此事傳入韓族人耳中後激起民憤,於是韓族糾集各部反魏勢力進攻帶方郡的崎離營,馬韓、弁韓兩國亦予以軍事援助。弓遵與劉茂再次出兵討伐韓族,叛軍合三韓之力與魏軍在隆坪(今韓國江原道平昌郡北部龍坪)決戰,戰初魏軍失利,帶方太守弓遵戰死,劉茂力挽狂瀾,於戰中激振士氣,最終大破叛軍,韓族之亂遂平。三韓聞悉,先後遣使拜服。

刻碑凱旋

毌丘儉刻石記功碑 毌丘儉刻石記功碑

整個征剿行動至正始六年(245年)年初基本結束,最終毌丘儉等刻石紀功並於正始六年(245年)五月回師凱旋。(1906年毌丘儉刻石記功碑在吉林集安市被發現,現存於遼寧省博物館)。不久,東川王在逃亡中抑鬱死去。

意義

毌丘儉東征,是中原王朝對東北地區有史以來最遠的一次征討,魏之勢力遠及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原屬高句麗統轄的朝鮮半島嶺東濊貊地區,也歸入了樂浪、帶方二郡。高句麗幾遭滅頂之災,僥倖苟延殘喘了下來。此後四十餘年,高句麗不敢再向遼東入寇,並頻頻向魏、晉納表稱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