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
姓氏源流
毋(w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上古堯帝臣子毋句之後,以祖名為氏。堯為部落首領時,他的屬下當中一個名叫毋句的人,此人製造出樂器罄,是用骨塊做成的懸掛樂器,敲擊之一下有美妙的音樂。毋句的後代就以他的名中一字為姓,稱為毋氏。他就是毋姓的始祖。
2、出自田姓所改,以封地名為氏。在春秋時期,齊國齊宣王田辟疆分封他的弟弟於毋邱,賜姓為胡毋氏,胡毋氏的後代再分為三支,形成胡毋、毋丘、毋三姓。後來胡毋、毋丘二姓省文也改為單姓毋氏,稱毋姓。
部分得姓始祖:毋句。毋氏這個姓,一向很少見,但自古以來卻稱盛於四川的蓬安一帶地方。根據歷來學者的考證和《姓氏考略》上的記載,毋氏是傳自唐堯時作磬的大臣毋句,算起來有4000多年的歷史。
而《百家姓考略》則說:“系出田氏,齊宣王封弟於毋邱,以紹胡氏之祀,賜姓胡毋氏,其後分三姓,一曰胡毋,一曰毋邱,一曰毋氏。”後來胡毋、毋丘二姓省文也改為單姓毋氏,稱毋姓。毋氏後人奉毋句為毋姓的始祖。
遷徙分布
毋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傳帝堯時,有位得力的臣子名為毋句,曾創造了懸掛的樂器罄,他的後代就以他的名中一字為姓,稱為毋氏。另外毋氏還有一支出自田氏。春秋時候齊國有個地名為毋邱,齊宣王將自己的弟弟封於毋邱,為紹胡氏之祀,賜姓胡毋,其後又分三姓:一為胡毋,一為毋邱,一為毋姓。這三個姓名的後代中均有簡化他們的姓氏為毋氏的。毋姓望族居河東郡(今山西省夏縣北一帶)、巨鹿郡(今河北省平鄉西南)
歷史名人
毋 稚:晉代巴郡 江州人,學冠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歷官涪陵、漢平令、夜郎太守。
毋 煚:唐朝的一個才子。撰《古今書錄》四十八卷,為開元今象亭十八學士之一。
毋昭裔:龍門人,後蜀時候的才子,他的學問極為廣博,精通四書五經,寫有《爾雅音略》一部著作,是與五經之中詩經有關的著作。詩經是孔子選編的詩歌集。毋昭裔還喜歡藏書,好學不倦。蜀主孟昶教太子讀書。
毋守素:毋昭裔的兒子,在宋朝朝廷中任文官。又曾被任為州官,治理地方使百姓受惠,深受讚揚。
毋制機:宋代蜀人,分教黃州,兼領雪堂、河南兩座書院,學者稱他“平山先生”。
毋思義:明初蓬州人,洪武年間舉人,工詩,能文。歷任襄陽、鳳陽教授,周府長史,為一時名宦。
毋將隆:(生卒年待考),亦稱毌將隆,字君房;東海郡蘭陵人(今山東棗莊嶧城區)。著名西漢朝大臣。漢成帝劉驁執政時期,毋將隆從事中郎,隨後又升遷掌管諫爭、議論的諫大夫。漢哀帝劉欣執政升任京兆尹、執金吾當職。毋將隆為人正直,敢於直諫進言。
毋雅:(生卒年待考),巴郡江州人。著名晉朝大臣、學者。學冠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歷官涪陵尹、漢平令、夜郎太守。 毋祥:(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學者。
註:“毋”(wú) 應與 “毌丘”(guàn qiū,複姓)在讀音和字形寫法上加以區別,切勿混淆。
近現代名人
毋效智:(1942~),陝西扶風人。新疆伊犁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 1965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畢業後回響黨的號召,報名到新疆工作。先後在伊寧市第二中學、伊寧市教師進修學校教語文,擔任語文教研組組長,伊寧市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秘書組組長、副會長、會長。 1985年調入伊犁師範學院中文系,主講現代漢語、普通邏輯、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等課。現任伊犁師範學院中文系主任兼黨總支副書記。是伊犁師範學院學科帶頭人。《伊犁師範學院學報》編委,新疆漢語言學會理事,全國高等師範院校現代漢語教學研究會會員,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員。 發表現代漢語、語文教學和思想教育方面的文章近一百篇,主要有《自動詞和他動詞》、《句子的語法分析一百例》、《魯迅作品長句的語法分析》、《複句分析中一種常見的錯誤》、《是定語後置嗎?》、《形容詞性“的”字短語》、《扶風話和國語的比較》、《扶風話中“了1;”和“了2”的讀法》、《現代漢語教學方法的改革》等。 多次被評為師院先進教師和優秀班主任。被評為新疆高校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和新疆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1992年獲新疆優秀專業技術工作者三等獎,1993年獲高校優秀教學成果自治區級二等獎,1997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範院校教師獎三等獎。
毋姓家譜文獻
貴州遵義尚秸毋氏族譜,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毋善燦首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毋應楠、毋榮熙等續修,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毋瑤浦續修,1963年毋德有、毋德應據舊譜續修,1988年毋德均、毋光崇、毋本書、毋大賢等根據舊譜續修,鉛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貴州省遵義市尚秸鎮毋家壩毋大珊處。
郡望堂號
1、郡望 巨鹿郡:今河北省平鄉西南,秦置縣,以為巨鹿郡治所。項羽破秦兵於此。 河東郡:秦置河東郡,治安邑,轄晉西南地區。東晉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濟蒲州鎮,按即劉裕滅後秦時)。隋唐為蒲州河東郡。隋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為治所。明並河東縣入蒲州。 2、堂號(缺)
毋姓宗祠通用對聯
〖毋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工詩名宦; 興學營宮。 ——佚名撰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初蓬州人毋思義,洪武年間舉人,工詩,能文。歷任襄陽、鳳陽教授,周府長史,為一時名宦。下聯典指後蜀中龍門人毋昭裔,博學有才名。歷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左僕射、太子太師,嗜藏書,好古文,精經術。曾出資百萬建造成都學宮。 教兼兩院; 學冠四科。 ——佚名撰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蜀人毋制機,分教黃州,兼領雪堂、河南兩座書院,學者稱他“平山先生”。下聯典指晉代巴郡江州人毋稚,學冠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歷官涪陵、漢平令,夜郎太守。 ----------------------------------------------------------------- 〖毋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晉代夜郎之守; 瀛洲學士之班。 ——佚名撰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毋稚,除涪陵漢平令,為夜郎太守。下聯典指唐毋煚(Jiǒng 音炯),撰《古今詩錄》四十八卷,為開元今象亭十八學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