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17年8月23日,段文杰生於四川綿陽,1945年9月畢業於成都國立藝專國畫專業,在甘肅省蘭州社會服務處職業介紹組工作。1946年7月調入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任考古組代組長,助理研究員。
1947—1950年臨摹莫高窟第254窟《屍毗王本生故事》、158窟《各國王子舉哀圖》巨幅作品等數十幅。1950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美術組組長、敦煌文物研究所代理所長。
1952年率團赴玉門油田舉辦“敦煌藝術展”,主持參加莫高窟第285窟西魏壁畫的整窟臨摹工作。
1954年參加莫高窟唐代圖案的臨摹,並被聘為副研究員。1955年完成莫高窟第13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的研究性復原臨摹和194窟《帝王圖》等壁畫的臨摹。
1956年主持參加榆林第25窟整窟壁畫的臨摹工作,撰寫《談臨摹敦煌壁畫的一點體會》一文,刊登於《文物參考資料》1956年第一期。1966年之前所臨摹的敦煌壁畫還有莫高窟第263窟北魏的《降魔變》、420窟隋代的《西域商隊》、407窟的《三兔飛天藻井》和唐代的《飛天》等及與他人合作臨摹各時期的敦煌壁畫作品共300餘幅。
文革期間遭迫害,1969年下放敦煌農村勞動,1972年回所工作,後赴揚州指導鑒真紀念堂“鑒真東渡”壁畫的設計、創作工作。
1976年主持編撰大型畫冊《敦煌彩塑》並撰寫《敦煌彩塑藝術》一文,於1978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發表《敦煌早期壁畫的民族傳統和外來影響》一文刊登於《文物》1979年第2期。
1979—1983年當選為第四屆甘肅省政協委員,組織敦煌學研究專稿,並為《蘭州大學學報》1980年號撰寫《形象的歷史—談敦煌壁畫的歷史價值》一文。1980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副所長,1981年任甘肅省文聯理事、省美協副主席,參加由中國文物出版社和日本平凡社合作出版《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五卷本的編撰工作,並撰寫了《早期的莫高窟藝術》、《唐代前期的莫高窟藝術》、《唐代後期的莫高窟藝術》、《晚期的莫高窟藝術》等四篇文章。1981年倡導、創辦《敦煌研究》並任主編,撰寫《敦煌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代發刊詞》、《試論敦煌壁畫的傳神藝術》發表於1983年創刊號,策劃、參與了敦煌文物研究所編、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敦煌研究文集》一書的編輯工作,並為此撰寫《十六國、北魏時期的敦煌石窟》、《敦煌壁畫中的衣冠服飾》兩篇文章。1982年4月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全國美協會員,隨“中國文物工作友好訪問團”赴日參加“中國敦煌壁畫展”的開幕式並做演講,發表了《論敦煌壁畫的風格特點與藝術成就》的文章。
1983—1993年為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敦煌吐魯番學會”第一副會長,率“敦煌壁畫展覽代表團”赴法,在巴黎自然博物館舉辦了“敦煌藝術摹品展覽”,還應邀參加了“法中敦煌學學術報告會”,發表《略論莫高窟第249窟壁畫內容和藝術》一文。
1984年任《敦煌學大詞典》副總編;同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為敦煌研究院,任院長、省工藝美術學會顧問。
1985年任省社科聯副主席,被評為全國文物工作先進工作者。
1986年任甘肅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名譽主席、省美學研究會顧問。1986年被聘為東京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1993年被日本創價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1998年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人物成就
主編和組織參於出版的書有《中國美術全集·敦煌壁畫(上下)·敦煌彩塑》三卷本,《段文杰敦煌石窟藝術論文集》,《中國美術分類全集·敦煌壁畫》十卷本獲首屆中國優秀美術圖書金獎,《中國壁畫全集·敦煌》之5、6、9卷獲首屆中國優秀美術圖書金獎;《敦煌石窟研究國際討論會論文集》獲首屆中國優秀美術圖書銅獎,《敦煌石窟藝術》叢書獲首屆中國優秀美術圖書銅獎;《敦煌壁畫故事》少兒連環畫獲“冰心兒童文學提名獎”、甘肅省優秀圖書獎,《敦煌石窟藝術》叢書三十卷獲美術出版物特別獎;《敦煌石窟藝術·榆林窟第25窟》、《敦煌研究文集》等畫冊與論文集、大型畫冊《敦煌》、《中國石窟·安西榆林窟》一卷本等,組織和主辦了數屆“敦煌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等。
人物事跡
信念 不能讓藝術珍品再損毀
1944年,國畫大師張大千將自己臨摹的敦煌壁畫帶到四川舉辦展覽。在國立藝專學習的段文杰站在畫前,激動異常。
1945年7月,剛畢業的段文杰來到了魂牽夢縈的敦煌。放下行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向洞窟。在洞窟里,段文杰驚喜萬千:壁畫原作比臨品更美,美得令人震驚。但他同時更加心痛:風化脫落、煙燻火燎、手劃刀刻……自然與人為的傷害令這些絕世的藝術品逐漸凋零。於是,他暗下決心:“不能讓它再支離破碎了,不能讓它再損毀失散了。”正是在這驚喜和痛心之間,段文杰把自己的後半生交給了莫高窟。
堅守 創壁畫個人臨摹史之最
在敦煌期間,段文杰的生活極為艱辛,喝的是宕泉河的鹼水,沒有大米,少有蔬菜,工資不能按時發放,交通也極不便利,徒步去四五十里外的縣城,當天回不來。莫高窟夏天干熱高溫,冬天風卷黃沙。段文杰他們最初的好幾年都住在由馬廄改造成的簡易房間裡。經常吃不飽肚子,段文杰還要每晚提上棍棒到洞窟周圍巡查一番,防止盜賊。
從1946年開始,段文杰共臨摹各洞窟不同時期的壁畫340多幅,面積達140多平方米。這一成績在敦煌莫高窟個人臨摹史上創下了第一。1947年和1948年,段文杰及其同事們對莫高窟洞窟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編號、測量和內容調查,他們做的洞窟編號被認為是最完整和科學的,至今仍在沿用。
成就 把敦煌學展示給全世界
從1982年起,段文杰開展了頻繁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為我國敦煌學研究開拓道路。1994年敦煌研究院主辦的“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有來自16個國家的200多名中外專家學者參加。會上,中國的敦煌學者展示了自己的實力,展示了中國敦煌學繁榮興盛的良好局面。
240萬字的《敦煌學大辭典》於1998年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由季羨林擔任主編、段文杰等任副主編,匯集了全國20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100餘位權威學者,歷時10餘年,數易其稿而成,涵蓋了敦煌學的所有方面。
在全國敦煌學者共同努力下,“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外國”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變,中國的敦煌學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段文杰讓敦煌學回歸故里的願望已經實現。他說:“敦煌學已經回歸故里,這是中國敦煌學者共同努力的成績,但是敦煌學是國際的學問,歡迎各國學者進行研究,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
所獲榮譽
2006年獲“中國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
2007年8月23日,為表彰段文杰對敦煌文物和藝術保護研究事業的終身貢獻,甘肅省政府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授予著名敦煌學家段文杰“敦煌文物和藝術保護研究終身成就獎”。這是對段文杰60年敦煌生涯的絕佳總結。
人物逝世
2011年1月21日,段文杰在蘭州逝世,享年95歲。
魂歸敦煌
著名敦煌學家段文杰先生離世百天之際,其靈骨與其夫人龍時英女士合葬在了敦煌三危山下、宕泉河邊,“守望”他為之奮鬥終生、魂牽夢繞的莫高窟。
2011年4月30日,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舉行段文杰先生靈骨安葬儀式。段文杰之子段兼善等親屬安放了靈骨,時任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與段家親屬一起為靈骨培土,並敬獻花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