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孩子之歌

死孩子之歌

這是一個關於青春期前的黑色故事。上世紀七十年代,冷戰最盛之時,四名英國少年結盟為“幫”,等待與入侵的蘇軍作戰。戰爭沒有在英國的街巷和田野中打晌,而充滿騷動與叛逆情緒的“幫”終於向身旁死氣沉沉的成人世界發起了無情的攻擊。他們如成人一般精心策劃陰謀、實施異想天開的謀殺。最終,冷戰在心靈深處投射的陰影令他們走向瘋狂,“幫”成員之間開始了慘不忍睹的自戕。

書評

《星期日電訊》

本年度最為激動人心的英國長篇小說……絕對令人難忘。

《文學評論》

利特出版作品質量之高,在同代年輕作家中罕有出其右者……《死孩子之歌》是一部令人激動也令人恐懼的小說……利特著名作品中的精華之作。

《每日電訊》

狂野……直面孩童時代狂暴的內心……一本成就非凡的書,我所讀到過的最令人不安的作品之一……結尾處使人驚駭不已,同時卻彌散出一股奇異的勃勃生氣。極為出色。

《龐趣漫畫周刊

一本讓你不忍釋卷的美妙之書。向你所有的朋友推薦它吧。

《衛報》

幾近於一部校園經典……文體輕盈流暢,幾乎每一個句子都能帶來愉悅。

《獨立報》

“深具《發條橙》的經典風格,一個威廉·戈爾丁式的關於青春前期騷動與殘酷的寓言。”
·

作者簡介

托比·利特,出生於英國貝都佛郡。曾就學於牛津大學及東安格利亞大學,研習英國文學及寫作。1990年至1993年間居於捷克布拉格。1996年出版處女作短篇集《在資本主義世界的歷險))。主要作品:《比特尼克們:一部英國公路電影》(1997),描寫英國中部地區的現代版《公路》;《殺人》(2000),以倫敦索霍區為背景的驚險恐怖小說;《死孩子之歌》(2001),關於青春前期的黑色故事;《暴露癖》(2002),探索性與性慾界限的短篇集;《陰魂》(2004),帶有真實經歷印痕的細膩動人之作。托比·利特的作品頗具後現代風格,筆力雄健,展現出驚人的想像力與吸引力,被認作英語寫作青年小說家之翹楚。2003年當選“英國最優秀青年小說家”。2004年8月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靈感之道——中英作家列車線上》一書中,記錄了中英文化交流活動中,作為英國作家代表的托比·利特在遊歷中國的靈感之旅中的所思所感。

精彩書摘

我們現在明白了,執行這一項任務有兩個明顯的理由:當時,安德魯的父親給我們的理由是,它對我們是一種絕好的秘密行動的訓練;另一個理由比較乏味,而且是後來才意識到的,那就是“神靈步道”兩邊的土地為私人擁有,從技術上說,我們入侵了某人的地產,偷竊了他們的木材。因此,看來最要避讓的人是這處地產的地主。但是,住在安浦威克這么多年,我們從沒見過他們。地主是一對隱居的夫婦,他們的德國“魏瑪獵狗”在別墅外面的草坪上四處奔跑;煙囪里炊煙裊裊,隨風飄來收音機播放的古典音樂。彼得會拉小提琴,他聽出來那是俄國樂曲,可能是斯特拉文斯基或蕭士塔高維奇的樂曲。當然,所有這一切如果不是徹頭徹尾的犯罪,那也非常可疑。我們在內心深處確信他們是間諜。所以,通過偷他們的木頭,減少他們的原料供應,對他們進行打擊,會令我們很高興。
也許,應該提一下,作為訓練的一部分,少將有時會假扮敵軍巡邏,試圖攔截我們。由於少將了解我們所有的行軍路線和躲避戰術,他會使用一些嚇唬的手段來考驗我們。
要說出這次行動的重要性,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那也是很困難的;事實上,少將給我們下達的所有任務都很重要。在我們執行這些任務的時候,它們占據了我們整個精神世界。年輕人對事物的專注超過所有成年人。我們的想法跟“神靈步道”的樹廊一樣,宛如圍繞單一的、固定不變的中心旋轉的漩渦:遵照少將意旨,不暴露,不躲避,不失敗。少將滿意,我們就滿意。安德魯更是這樣想的。
四分之一英里回程的頭一段路走得挺容易。我們選擇了一條與“神靈步道”平行的荊棘叢生的灌木林里的小路。我們並不是特別安靜,腳下的樹枝發出斷裂的刺耳聲響,鳥兒受驚而起,在我們頭上飛翔,但這不要緊。如果發覺有人從“神靈步道”走來,我們總會臥倒在地,等待他們悠閒地走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