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程何處

歸程何處

2.人類的搖籃 3.文明的基礎 2.生態模式的發現

圖書信息

作者:陳敏豪
出 版 社:中國林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2-11-1
I S B N:9787503830617

內容介紹

歸程何處歸程何處
本書“引言”“綠色——一個日益深入人心的話題”由安徽電視台江泓女士撰稿;“文明從綠色中誕生”由合肥工業大學朱浩先生撰稿;“歷史的回眸:綠色與古代文明”由蘇州科學技術學陸軍王建明先生撰稿;“的、現代的反思:綠色與工業文明”由合肥工業大學周彬女士撰稿;“綠色通道:通往生態文明”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孫顯元先生撰稿,其中的最後一個小分題“綠色時空:凝望思索新的千年”由王建明先生撰稿。其他部分由筆者撰寫。全書的內容、框架由筆者構思、架構並對全書進行統稿。
文明社會已經匆匆跨入了21世紀。然而,人們在寄希望於未來的同時,必須正視自己的真實處境:那就是我們仍舊背負著歷史延續下來的若干文明的困擾,還遠遠沒有走出20世紀形成的“人類困境”。原本在20世紀就應當扭轉或解決的一些問題,如今非但沒有得到解決,相反,還有逆向發展的明顯趨勢,以往論爭過的若干話題自然也就沒有失去其現實意義而成為昔日黃花。因此,在今天重提某些“舊”話非但不是多餘的,甚至相當必要。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現將筆者於1992~2002年這10年間所寫所言的、同本書主題內在相關的一部分文字和發言,作為附篇編入本書,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公開面世。

作者簡介

陳敏豪,人類生態學者,原執教於上海交通大學,並曾受聘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上海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國際技術經濟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由於不言而喻的歷史原因,1957年被逐出學界,文化大革命期間又與世隔絕多年,留下了近30年的學術空白;1985年重新起步,致力於生態文化、人類生態學以及環境與經濟協高發展方面的探索和研究;著有《人類生態學:一種面向未來世界的文化》《生態文化與文明前景》(此書獲第十屆中國圖書獎)等專著以及數十篇不乏個人獨立見地的學術論文,其中尤以1992年就國際間污染輸出問題致聯合國秘書長並轉交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的公開信《天下一家:生態無國界》,以及1994年關於建議調整諾貝爾獎的獎項設定和科學獎評獎條件等問題致諾貝爾委員會的公開信《造福人類是諾貝爾遺囑的靈魂》等文引起人們普遍關注,一經脫稿就不脛而走,國內外媒體競相報導或轉載,在各國相關領域引起廣泛反響,得到有識之士的認同。

目錄

綠色通道大彼岸(代前言)
引言:綠色——一個日益深入人心的話題
一、文明從綠色中誕生
1.生命的標誌
2.人類的搖籃
3.文明的基礎
4.精神價值的源泉
二、歷史的回眸:綠色與古代文明
1.尼羅河谷文明的變遷
2.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興衰
3.瑪雅文明的神秘失蹤
4.地中海沿岸文明的滄桑
5.森林消失後的印度河流域
6.從綠洲到禿嶺:黃河從溫潤、肆虐到斷流
三、近、現代的反思:綠色與工業文明
1.工業文明的戰略與成就
2.巨額的綠色代價
3.自然與人類均遭重創
4.人、人際關係、身心關係
5.文明的困惑:人類的困境
四、綠色通道:通往生態文明
1.凝眸處綠色風雲叱吒
2.生態模式的發現
3.價值坐標的轉移
4.思維方式的校正
5.發展內涵的重新審度
6.綠色時空:凝望思索新的千年
附篇
附篇1 天下一家:生態無國界——關於國際間污染輸出問題的一封信
附篇2 造福人類是諾貝爾遺囑的靈魂——致諾貝爾獎委員會的公開信
附篇3 循環經濟:衝出垃圾重圍之路
附篇4 治水防災須從醫治人的“疾病”入手——痛思98大水患(1)
附篇5 生態災難危及國家安全——痛思98大水患(2)
附篇6 無影燈 生態文化 可持續發展
附篇7 ”天人合一“論與現代生態學的分支歧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