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歸德場又名麻柳河。集市始建於明代,是熱鬧繁華的水碼頭。清代有一殷實之士,因報養育之恩,出資修了一座橋,取名為歸德橋,又修了一座廟,取名為報恩寺。解放初期更名為歸德場,建立歸德鄉,歷經撤併,1992年7月建立現在的歸德鎮。
總體概述
歸德距離資中25km,位於縣境西北部, 毗鄰沱江,行政中心:歸德場社區,成渝鐵路、歸連鐵路(歸德—連界)並軌歸德。歸德擁有村級公路60km,水陸交通十分方便。歸德幅員面積46.25k㎡,管轄1個社區、23個村,人口32654人,耕地面積11.396k㎡。歸德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7.5℃。
行政區劃
歸德場社區 | 特 建 村 | 包家灣村 | 亢家山村 | 祠堂村 | 童家嘴村 | 天鵝山村 | 寶莊寺村 | 李古坳村 | 石板坳村 | 窯灣村 | 羅漢道村 | 官斗山村 | 蘆高山村 | 麻柳河村 | 荊竹林村 | 尾寨門村 | 天燈村 | 七里村 | 鳳凰村 | 長興村 | 羊子岩村 | 楠木廳村 | 月亮峽村 |
基礎設施
地處沱江河南岸,東距縣城25公里,西距成渝高速公路6公里、距321國道5公里,成渝鐵路縱貫全境,境內有登瀛崖、歸德鄉兩個火車站,其中歸德鄉火車站擬擴建為二級站,為正在建設的歸連地方鐵路之起點站,建有沱江河客貨水陸碼頭,汽車客運站,扼水陸之要衝。全省區鎮級三大市場之一的歸德農貿市場已建成投入使用。
全鎮共打大口井38口,解決1505人的飲水問題;維修電排4處;新修、整治水利工程300處,維修水渠8000米;建成通村公路3.2公里,全面實現90%的社通公路,88%的農戶通公路,以方便村民農用物資和農產品的銷售、運輸。同時,協助歸連鐵路建設工作,目前已順利實現鋪軌。
自然資源
盛產稻穀、小麥、玉米、紅苕、甘蔗、花生、黃麻、油菜等農作物。近些年來,又建成萬畝優質枇杷商品生產基地和優質黃花梨商品生產基地,千畝塔羅科血橙生產基地。萬畝優質枇杷商品生產基地已進入盛產期,供不應求。黃花梨和塔羅科血橙已進入試產期。優質椪柑、廣柑在省內外享有盛譽,境內的火燒片椪柑供不應求。副業生產以生豬為主,養魚、養牛、養羊並舉,促進了養魚業的發展。199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15828萬元。全鎮建有罐頭食品廠三家、酒廠三家、建材化工廠一家,有初級中學一所、完小三所、衛生院等。
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 18255 萬元。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992萬元,工業總產值 14623萬元,招商引資465萬元,勞務輸出9400人,實現勞務收入3000萬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 22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662元。
境內四川省資中縣銘鴻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為內江市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之一,和資中縣發榮精洗煤廠、內江市金海螺塑鋼有限責任公司均為規模工業企業,產品遠銷省內外,年產值6535萬元。
農產品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花生。全鎮建有7000畝塔羅科血橙、7000畝枇杷、5000畝碰柑、2000畝黃花梨等4個水果基地,年產水果2萬餘噸,產值4000餘萬元,其中尤以中華名果——塔羅科血橙為甚,連續三年精選進入中南海。養殖業較發達,建有年出欄肥豬10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1個,年出欄肥豬500—1000頭規模養殖場1個。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學校、醫院、自來水廠、碼頭、汽車站等公共設施配套完善;光纖網路覆蓋22個村,1個社區,發展用戶5000餘戶。
全鎮經濟指數持續上升。上半年小春糧食播種面積1259公頃,產量1955噸;生豬出欄20400頭,水產品產量294噸;勞務輸出8297人,實現勞務收入3840萬元;農業產業化實現經營產值4040萬元;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820萬元;全鎮工業總產值達12222萬元。
人口事業
總人口 | 32087 |
男 | 16941 |
女 | 15146 |
家庭戶戶數 | 9222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0778 |
家庭戶男 | 16108 |
家庭戶女 | 14670 |
0-14歲(總) | 7302 |
0-14歲男 | 3755 |
0-14歲女 | 3547 |
15-64歲(總) | 21728 |
15-64歲男 | 11663 |
15-64歲女 | 10065 |
65歲及以上(總) | 3057 |
65歲及以上男 | 1523 |
65歲及以上女 | 1534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30097 |
教育事業
資中歸德國中
資中歸德中心國小
資中歸德印盒國小
資中歸德馬沿國小
特色產品
花生、甘蔗、天鵝、水稻、玉米、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