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梗概
明嘉年間,河南開封貢生譚忠弼,為人端正謹慎,家教甚嚴。忠弼臨終留其子紹聞八字:用心讀書,親近為人。同輩子弟,有夏鼎、張繩祖、管貽安、盛希僑等人浮華浪蕩。譚忠弼既故,處長來引誘,聞因無約束而從之。五人結拜兄弟,同吃共賭。紹聞漸染惡習。幾人開賭場,窩土娼,寵愛孌童,私鑄銀錢。紹聞陷於泥沼,入獄候審。家人傾家蕩產,使得出獄,為償債,紹聞伐盡祖墳林木,備嘗辛酸,終迷途知返,立志悔過。年至不惑,潛心攻讀,後得授知縣。紹聞常以平生遭遇戒其子簣初,簣初隨父讀書,考場屢捷。後欽點翰林,重振家事。意義
與《儒林外史》、《紅樓夢》大致同時問世於清乾隆年間,由豫人李綠園創作的長篇小說《歧路燈》,洋洋70餘萬言,108回,在當時說部之林獨樹一幟。但是,此書脫稿後,直至20世紀20年代,都以鈔本形式在河南鄉村流傳,知者寥寥,並未引起讀者及學界的注意。本世紀20年代起,《歧路燈》始有印本出現,才開始了對之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研究。評價
最初印本
191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蔣瑞藻的《小說考證》,其卷八著錄《歧路燈》一則,引《闕名筆記》云:吾鄉前輩李綠園先生所撰《歧路燈》120回,雖純從《紅樓夢》脫胎,然描寫人情,千態畢露,亦絕世奇文也。惜其後代零落,同時親舊,又無輕財好義之人為之刊行,遂使有益世道之大文章,僅留三五部抄本於窮鄉僻壤間,此亦一大憾事也。這是本世紀見知的最早的有關《歧路燈》的記載。其所謂“純從《紅樓夢》脫胎”,當然是沒有根據的,至於《歧路燈》之所以流傳不廣,其原因也不在於無人為之刊行。但是,這段著錄文字至少說明,學者已對這部小說發生了興趣。30年代,孫楷第的《中國通俗小說書目》著錄《歧路燈》,孔另境《中國小說史料》亦轉錄了《小說考證》的材料。
1924年,洛陽清義堂將《歧路燈》石印行世,共105回,前有楊懋生《序》及張青蓮《跋》,對李綠園及其《歧路燈》作了介紹,並給予很高的評價。這是《歧路燈》成書以來的第一個印本,在《歧路燈》流傳史上有很重要的意義。然而正如張青蓮《跋》中所言:“冗務匆匆,未及校勘,僅依原本,未免以訛傳訛。”因此書中亥豕魯魚,隨處可見,加之印數不多,流傳仍是不廣。1927年,北京朴社(景山書社)開始排印出版馮友蘭、馮沅君兄妹的校點本,可惜只印行了第一冊26回,未見下文。朴社排印本前冠有馮友蘭寫的一篇長序,對《歧路燈》的思想內容及藝術上的得失作了全面的評價。馮友蘭《序》中說:“《歧路燈》的道學氣太重,的確是一個大毛病。幸而李綠園在書中所寫的,大部分是在上述‘此義’之反面……他那一管道學先生的筆,頗有描寫事物的能力,其中並且含有許多刺。”馮友蘭對《歧路燈》所描寫的當時社會生活的種種情況均作了比較公允客觀的評論,非常欣賞小說的語言(尤其是河南方言)運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的成就。同年,馮友蘭還輯成《李綠園公詩鈔》;朴社排印本前還有董作賓寫的《李綠園傳略》,對李綠園的生卒年及年譜作了初步考證與整理。馮、董所作的兩篇文章,可以說是近八十年來最早的具有學術價值的李綠園與《歧路燈》研究成果,具有開創性的貢獻。
由於印本的問世,給研究者提供了文本上的便利,於是,學界開始有研究論文發表,但是,有價值的專論不多。其中,值得注意的有郭紹虞與朱自清的文章。郭紹虞於1928年初在《文學周報》5卷25號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介紹歧路燈》的論文,將《歧路燈》與《紅樓夢》、《儒林外史》作比較,得出的結論是:“《歧路燈》亦正有足以勝過《紅樓夢》與《儒林外史》者在。”郭紹虞稱讚“李綠園竟能於常談中述至理,竟能於述至理中使人不覺得是常談。意清而語不陳,語不陳則意亦不覺得是清庸了。這實是他的難能處,也即是他的成功處。這種成功,全由於他精銳的思路與雋爽的筆性,足以駕馭這沉悶的題材”。朱自清於同年年底在《一般》第6卷第4號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歧路燈》的文章,認為《歧路燈》與《紅樓夢》是“中國舊來僅有的兩部可以稱為真正‘長篇’的小說”。朱自清的觀點與郭紹虞大致相同,尤其對《歧路燈》在情節結構上取得的成就極為讚賞,指出:“全書滴水不漏,圓如轉環,無臃腫和斷續的毛病”,“在結構上它是中國舊來唯一的真正長篇小說。”朱自清在文末說:“若讓我估量本書的總價值,我以為只遜於《紅樓夢》一籌,與《儒林外史》是可以並駕齊驅的。”此外,1928年4月23日《大公報·文學副刊》上發表了一篇佚名的文章《評〈歧路燈〉》,對《歧路燈》的人物塑造、社會生活描寫及語言等,大加讚揚,認為是“寫真實主義的上乘”作品。又有徐玉諾,不僅幫助馮友蘭蒐集有關李綠園與《歧路燈》的資料,還在1928年11月11日半月刊《明天》1卷4期發表《〈歧路燈〉及李綠園先生遺事》,在1929年8月14日《明天》3卷8期發表《牆角消夏瑣記(其一)》,在1929年10月16日《明天》2卷10期發表《牆角消夏瑣記(其二)》,對《歧路燈》與李綠園作了考論,肯定《歧路燈》在無意中深刻攻擊八股文先生及孔孟之道的同時,也指出因作者現實生活經驗不足而導致小說描寫時見空洞的弊端。
郭紹虞與朱自清等人均唯讀了朴社排印本第一冊26回,未及讀到全書。他們的觀點,自然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但卻是代表了當時學界對《歧路燈》的一般看法,是本世紀《歧路燈》研究早期的有影響的成果。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洛陽清義堂本印數過少,朴社排印本未能完成;在此後的四五十年間,儘管有人對《歧路燈》持有很高的評價,如李敏修於《中州文獻彙編·總序》中盛讚《歧路燈》“開近世平民文學之先聲”,但學界很少有人對之作深入、全面的研究,《歧路燈》似乎再次面臨被“埋沒”的尷尬境地。
鈔本整理
直至本世紀60年代,河南學者欒星致力於《歧路燈》鈔本的尋訪工作,並蒐集有關李綠園與《歧路燈》的研究資料。欒星花十年的精力,於70年代完成了《歧路燈》的校注工作,並輯成《歧路燈研究資料》一書。由於當時出版不易,一直到1980年,才由中州書畫社(現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歧路燈》欒星校注本,1982年出版了《歧路燈研究資料》。欒星以清乾隆末年鈔本《歧路燈》為原本,參稽他本(見知《歧路燈》清代鈔本、民國過錄本及清義堂石印本、朴社排印本共11種),校定全書為108回,並作注千餘條,於俚語、方言、稱謂、名物制度及古人、古籍、歷史事件、三教九流行藏等,加以注釋,詳加考訂,頗為精審,予讀者以很大的便利。《歧路燈研究資料》一書分《李綠園傳》、《李綠園詩文輯佚》、《歧路燈舊聞鈔》三部分,後有《附錄:李綠園〈家訓諄言〉81條》。這部書提供了李綠園的家世生平、交遊、著述以及有關《歧路燈》的研究等多方面的寶貴資料,搜羅較為完備,編排亦頗合理,且詳註出處,為研究者所歡迎。欒星校注本《歧路燈》出版後,立即在中國大陸及台灣、香港地區引起熱烈反響,中國大陸的《光明日報》、《文匯報》,台灣的《聯合報》,香港的《文匯報》、《大公報》、《新晚報》等報章,紛紛以《埋沒二百多年的古典白話小說〈歧路燈〉出版》、《一部被埋沒二百多年的小說》、《再放光芒的〈歧路燈〉》、《被譽為〈紅樓夢〉以外又一巨著》等標題加以報導,隨之,一些學者在各類報紙或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對《歧路燈》展開熱烈討論。
學術討論
1981年、1982年與1984年,在河南省鄭州、洛陽與開封先後召開了三次《歧路燈》學術討論會,中州古籍出版社於1982年與1984年分別編輯出版了兩部《歧路燈》論叢,收錄了提交前兩次學術討論會的部分論文和一些知名學者的文章。此外,散見於各類刊物的論文亦為數不少。據不完全統計,自1928年至1983年底,在各類報刊上發表的有關《歧路燈》的研究論文(含少量報導文章)有110篇左右。這些論文對李綠園的生平思想、《歧路燈》的思想傾向和藝術成就如結構、人物、語言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而又深入的探討。亦有學者對小說中所表達的教育思想作專門研究,或對小說所反映的清康熙、乾隆時期的開封城市經濟、有關戲曲的描寫及民俗等作詳細的考證。由於李綠園及《歧路燈》本身思想及內容的複雜性和豐富性,學者們的研究涉及的範圍亦較廣,並形成了不同的觀點。這些不同的觀點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認為《歧路燈》無論在思想還是藝術上都是一部平庸的作品,根本不能與《儒林外史》相提並論;二是認為《歧路燈》是優秀的中國古代長篇小說,與《儒林外史》在伯仲之間;第三種觀點較為平和,認為《歧路燈》不及《紅樓夢》、《儒林外史》這些一流佳作,應屬於二流作品,但還是較為成功的,有其獨特的風貌。
持否定觀點的,可以藍翎的文章《“埋沒”說質疑》(見《歧路燈論叢(一)》)為代表。藍文認為:李綠園的“創作思想的確是中國古代小說現實主義傳統精神的大倒退,大大發展了開創人情小說的《金瓶梅》本來就有的說教因素的落後面,使‘人情小說’的發展岔向了歧路”,“《歧路燈》的確要宣傳儒家的正統思想,把這種腐朽的思想看成人生指路的明燈”,“作為文學欣賞的對象,《歧路燈》就相當缺乏藝術吸引力,能讓人愉快的讀下去”,“是一部思想平庸藝術平平的古代小說”,與《醒世姻緣傳》一樣,“就二者思想的落後和藝術的平庸來看,‘則伯仲之間,各有短長,難分高下’。它們是同一創作思潮的產物,是‘人情小說’發展過程中一股混雜著更多的泥沙和腐物的濁流”。其評價之低,在當時的學者中,可能沒有第二人。持肯定觀點的,則可以張國光的長篇論文《我國古代的〈教育詩〉與社會風俗畫》(見《歧路燈論叢(一)》)為代表。此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為批駁藍翎的《“埋沒”說質疑》而作,副標題即為《〈歧路燈〉新論兼評〈“埋沒”說質疑〉》。張文對藍文作了嚴厲的批駁,並提出了對《歧路燈》的肯定性評價。張文認為“《歧路燈》是一部值得借鑑的教育小說”,“李綠園不僅是一位小說家,他首先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稱讚“《歧路燈》是我國古代社會的一幅風俗畫”,並且指出,《歧路燈》在藝術結構、人物塑造、語言運用、人物描寫諸方面均取得出色的成就,認為“作者雖然主要是運用現實主義手法刻劃人物,但有時也不排斥浪漫主義”。張文的結論是,“《歧路燈》是一部有較高的思想水平與藝術成就的古代長篇白話小說”,“在反映封建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暴露當時的魑魅魍魎的醜惡本質的深度方面超過了前者(《紅樓夢》)”。張文建議,對這部“被埋沒了二百多年的優秀古典小說”,“做父母的似可以一讀”,“青年人可以一讀”,“治文學史的人,更必需讀它”,“因為它確可看作是新發掘出來的一部有價值的古代小說,即使不能與稍後的《紅樓夢》並駕齊驅,但也足以使《儒林外史》相形見絀”。如此高的評價,在當時的學術界也是罕見的。至於持中間態度的觀點,可以任訪秋、范寧等人的文章為代表。任訪秋在《漫談〈歧路燈〉》(見《歧路燈論叢(一)》)一文中認為,“假若把《儒林外史》、《紅樓夢》列為第一流,那么《歧路燈》就不能不屬於第二流。因為不論是思想同藝術,較之前兩書都是大有遜色的”,但對《歧路燈》的成就也作了肯定的評價,指出,“《歧路燈》畢竟是一部長篇巨著,作者社會閱歷較深,而各方面的知識也比較豐富……所以作者對清代中葉的朝章國政,科場慣例,社會風俗……書中凡涉及到的,無不一絲不苟認真地給以詳細的論述與描繪,從而擴大了讀者的視野,豐富了人們的知識,對於了解十八世紀中國社會的精神面貌,是有著深刻的意義的。所以,在中國文學史上是應該給它以一定的地位的”。范寧的《〈歧路燈〉讀後感》(見《歧路燈論叢(二)》)也認為,“《歧路燈》整個思想主題是不高明的,人物塑造也不很成功,但記錄了十八世紀中國封建社會中下層人物的思想狀況,涉及的生活面相當廣闊……讀者可以從其中看到封建社會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人間地獄”。實際上,任文與範文肯定的主要還是在《歧路燈》這部小說的認識價值上,並不同意將之看成為一流佳作。
無論是肯定也好,還是否定也好,畢竟反映了學術界對《歧路燈》的關注與熱情,對於李綠園與《歧路燈》研究來說,無疑是一個好的現象。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到了80年代後期,這種富於學術氣氛的熱鬧局面漸漸趨於平靜,直至今日,雖然中國大陸學術界還不時有關於李綠園及其《歧路燈》的論文發表,杜貴晨在1992年出版了著作《李綠園與歧路燈》(遼寧教育出版社),但終究沒有形成為一個有影響的學術研究熱點。
與此同時,中國台灣與香港地區的學術界,對《歧路燈》也給予了一定程度的關注。當欒星校注本出版後,似乎台灣與香港地區的熱情比大陸為高,所給予的評價也幾乎是一致的讚揚與肯定。台灣出版界在80年代至少有四家出版社出版了《歧路燈》,較之大陸為多。但學者發表的研究論文,則比較的冷靜與平和。如發表於1983年1月13日台灣《中國時報》王孝廉的《歧路燈的再發現與再評價》一文認為:“這部被埋沒了兩百多年的小說是一本相當可讀的小說,但充其量只能和另一本類似的小說《蜃樓志》相等;將它與《紅樓夢》、《儒林外史》並列而為清代三大小說,是有些言過其實的。”此外,台灣的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已有人將《歧路燈》作為研究對象,撰寫學位論文。如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生陳翠芬、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生鄭在亮(韓國),在1986年與1988年先後以《歧路燈研究》作為學位論文,獲取碩士學位。鄭在亮回韓國後,將學位論文陸續發表於本國的《中國小說研究會報》等刊物,引起了韓國學者的興趣。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台灣師大書苑有限公司出版了吳秀玉的《李綠園與其〈歧路燈〉研究》一書。吳秀玉熱心於此項工作,曾五次抵豫,二度入黔,蒐集資料,訪問學者,歷五年寒暑,寫成了這部30餘萬言的著作。全書共分七章,對李綠園的家世、生平事跡、著述及《歧路燈》的流傳、寫作背景、思想內容、創作藝術等各方面,作了全面而詳盡的考察和探討,資料之翔實,可以說超過了以往任何《歧路燈》研究著作。這是在中國出版的第一部研究《歧路燈》的專著,但在中國大陸似乎尚未引起人們的注意。
總體評價
縱觀80年來《歧路燈》的研究,可以發現,中國學術界,在總體上對《歧路燈》的評價不高,主要是認為其思想陳腐,道學氣濃厚,專於說教,不具備反封建主義的光輝,但對其在反映生活面之廣以及描寫方面如人物塑造、語言運用、情節結構等方面的成就,仍給予一定程度的肯定;在此期間,除了在20年代與80年代曾有過兩次《歧路燈》研究的小高潮外,學者似乎很少有人願意對之下工夫作一番深入研究,對於《歧路燈》這樣一部有著獨特個性的長篇巨著來說,似乎也令人感到有點遺憾;但是,據說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生李延年,在1998年以《歧路燈研究》作為學位論文,獲得博士學位。這無疑是一個好訊息。筆者希望有更多的學者來研究李綠園與《歧路燈》,以推動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的全面深入與發展。目錄
第一回念先澤千里伸孝思慮後裔一掌寓慈情第二回譚孝移文靖祠訪友婁潛齋碧草軒授徒
第三回王春宇盛饌延客宋隆吉鮮衣拜師
第四回孔譚二姓聯姻好周陳兩學表賢良
第五回慎選舉悉心品士包文移巧詞漁金
第六回婁潛齋正論勸友譚介軒要言叮妻
第七回讀畫軒守候翻子史玉衡堂膺薦試經書
第八回王經紀糊塗薦師長侯教讀偷惰縱學徒
第九回柏永齡明君臣大義譚孝移動父子至情
第十回譚忠弼朝天瞻聖主婁潛齋借地慰良朋
第十一回盲醫生亂投藥劑王妗奶勸請巫婆
第十二回譚孝移病榻囑兒孔耘軒正論匡婿
第十三回薛婆巧言鬻婢女王中屈心掛畫眉
第十四回碧草軒父執讜論崇有齋小友巽言
第十五回盛希僑過市遇好友王隆吉夜飲訂盟期
第十六回地藏庵公子占兄位內省齋書生試賭盆
第十七回盛希僑酒鬧童年友譚紹聞醉哄孀婦娘
第十八回王隆吉細籌悅富友夏逢若猛上廁新盟
第十九回紹聞詭計謀狎婢王中危言杜匪朋
第二十回孔耘軒暗沉腹中淚盛希僑明聽耳旁風
第二十一回夏逢若酒後騰邪說茅拔茹席間炫艷童
第二十二回王中片言遭虐斥紹聞一諾受梨園
第二十三回閻楷思父歸故里紹聞愚母比頑童
第二十四回譚氏軒戲箱優器張家祠妓女博徒
第二十五回王中夜半哭靈柩紹聞樓上嚇慈幃
第二十六回對僕人誓志永改過誘盟友暗計再分肥
第二十七回盛希僑豪縱清賭債王春宇歷練進勸言
第二十八回譚紹聞錦繡娶婦孔慧娘栗棗哺兒
第二十九回皮匠炫色攫利王氏舍金護兒
第三十回譚紹聞護臉揭息債茅拔茹賴箱訟公庭
第三十一回茅拔茹借端強口荊縣尊按罪施刑
第三十二回慧娘憂夫成鬱症王中愛主作逐人
第三十三回譚紹聞濫交匪類張繩祖計誘賭場
第三十四回管貽安作驕呈醜態譚紹聞吞餌得勝籌
第三十五回譚紹聞贏鈔夸母孔慧娘款酌匡夫
第三十六回王中片言箴少主夏鼎一諾賺同盟
第三十七回盛希僑驕態疏盟友譚紹聞正言拒匪人
第三十八回孔耘軒城南訪教讀惠養民席間露腐酸
第三十九回程嵩淑擎酒評知己惠養民抱子納妻言
第四十回惠養民私積外胞兄滑魚兒巧言誆親姊
第四十一回韓節婦全操殉母惠聖人虧心負兄
第四十二回兔兒絲告乏得銀惠沒星秤現身說賭因
第四十三回范尼姑愛賄受暗托張公孫哄酒圈賭場
第四十四回鼎興店書生遭困苦度厄寺高僧指迷途
第四十五回忠僕訪信河陽驛賭奴撒潑蕭牆街
第四十六回張繩祖交官通賄囑假李逵受刑供賭情
第四十七回程縣尊法堂訓誨孔慧娘病榻叮嚀
第四十八回譚紹聞還債留尾欠夏逢若說媒許親相
第四十九回巫翠姐廟中被物色王春字樓下說姻緣
第五十回碧草軒公子解紛醉仙館新郎召辱
第五十一回人匪場幼商殞命央鄉宦賭棍畫謀
第五十二回譚紹聞人夢遭嚴譴董縣主受賄徇私情
第五十三回王中毒罵夏逢若翠姐怒激譚紹聞
第五十四回管貽安罵人遭辱譚紹聞買物遇贓
第五十五回獎忠僕王象藎匍匐謝字報亡友程嵩淑慷慨延師
第五十六回小戶女攙舌阻忠僕大刁頭弔詭沮正人
第五十七回刁棍屢設圇鳥網書愚自投醉猩盆
第五十八回虎兵丁贏錢肆假怒姚門役高座惹真羞
第五十九回索賭債夏鼎巧關切救縊死德喜見幽靈
第六十回王隆吉探親籌賭債夏逢若集匪遭暗羞
第六十一回譚紹聞倉猝謀葬父胡星居肆誕勸遷墳
第六十二回程嵩淑博辯止遷葬盛希僑助喪送梨園
第六十三回譚明經靈柩入土婁老翁良言匡人
第六十四回開賭場打鑽獲厚利奸爨婦逼命赴絞樁
第六十五回夏逢若床底漏嗽邊明府當堂施刑
第六十六回虎鎮邦放潑催賭債譚紹聞發急當群房
第六十七回杜氏妾撒潑南北院正心夫調護弟兄情
第六十八回碧草軒譚紹聞押券退思亭盛希僑說冤
第六十九回廳檐下兵丁氣短杯酒問門客暢談
第七十回夏逢若時衰遇厲鬼盛希僑情真感訟師
第七十一回濟寧州財心親師範補過處正言訓門徒
第七十二回曹賣鬼枉設迷魂局譚紹聞幸脫埋人坑
第七十三回炫乾妹狡計索賻謁父執冷語冰人
第七十四回王春宇乘怒發侃論張繩祖邀客沮片言
第七十五回譚紹聞倒運燒丹灶夏逢若秘商鑄錢爐
第七十六回冰梅婉轉諫家主象藎憤激毆匪人
第七十七回巧門客代籌慶賀名目老學究自敘學問根源
第七十八回錦屏風辦理文靖祠慶賀禮排滿蕭牆街
第七十九回淡如菊席問遭晦氣巫翠姐簾內徹笑聲
第八十回訟師婉言勸紹聞奴僕背主投濟寧
第八十一回夏鼎畫策鬻墳樹王氏抱悔哭墓碑
第八十二回王象藎主僕誼重巫翠姐夫婦情乖
第八十三回王主母慈心憐仆女程父執侃言諭後生
第八十四回譚紹聞籌償生息債盛希僑威懾滾算商
第八十五回巫翠姐忤言沖姑王象藎侃論勸主
第八十六回譚紹衣寓書發鄞縣盛希僑快論阻荊州
第八十七回譚紹聞父子並試巫翠姐婆媳重團
第八十八回譚紹衣升任開歸道梅克仁傷心碧草軒
第八十九回譚觀察叔侄真誼張秀才兄弟至情
第九十回譚紹衣命題含孝思程嵩淑觀書申正論
第九十一回兩文武南縣拿邪教五生童道署領花紅
第九十二回王象藎報主獻忠謀盧學台為國正文體
第九十三回季刺史午夜籌荒政譚觀察斜陽讀墓碑
第九十四回赴公筵督學論官箴會族弟監司述家法
第九十五回盛希僑開樓發藏板譚紹聞入闈中副車
第九十六回閻楷謀房開書肆王中掘地得窖金
第九十七回重書賈蘇霖臣贈字表義僕張類村遞呈
第九十八回王象藎醫子得奇方盛希僑愛弟托良友
第九十九回王隆吉怡親慶雙壽夏逢若犯科遣極邊
第一百回盛希瑗觸忿邯鄲縣婁厚存探古趙州橋
第一百一回書經房冤鬼拾卷國子監胞兄送金
第一百二回王象藎赴京望少主譚紹衣召見授兵權
第一百三回譚念修籌兵煙火架王都堂破敵普陀山
第一百四回譚紹聞面君得恩旨盛希瑗餞友贈良言
第一百五回譚念修愛母偎病榻王象藎擇婿得東床
第一百六回一品官九重受命兩姓好千里來會
第一百七回薛全淑洞房花燭譚簣初金榜題名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