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玫瑰園國小

武漢市漢陽區玫瑰園國小創建於1988年,現有2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224人,現有職工58人,其中15名黨員,55名專作教師中21人具有國小高級職稱,高級教師占專任教師的405,教師中50人具有大專學歷,占教職工的92%。

基本信息

簡介

學校以“建設一專多能的教師隊伍,營造乾淨優雅的校園環境,培養和諧發展的創新人才”為辦學目標,根據“文明、勤學、創新”的培養目標,積極啟動教育現代化工程,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探索和素質教育配套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

指導思想

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認真貫徹區基教會精神,認真落實《漢陽區實施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工作方案》,以課改促我校教師專業發展,以教師專業發展推進課改深入,紮實進行教師角色的轉換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實驗,積極穩妥地開發校本課程,努力打造辦學特色,促進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進一步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

工作目標

1、以落實漢陽區新課程計畫,用好新教材為載體,充分進行新課標的驗證性實驗,力爭形成有一定實用價值的實驗成果。

2、以發展豐富本校的“啟發—主動教學模式”為突破口,探索、形成適合本校辦學目標的課堂教學的特色方法和特色評價標準。

3、以促進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培養一支研究型的教師隊伍為主攻方向,實踐新課程,驗證新課標,摸索形成我校的校本培訓體系。

4、以培養目標為出發點,為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宗旨,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在課改實驗中形成具有辦學特色的校本課程教材、教例等資料。

5、以促進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為指導,結合實施學生素質等級評價,探索和建立使每個教師易於操作,能使學生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評價體系。

工作策略

1、結合課改,突出特點。

全面鋪開課改實驗,全體教師都要努力探索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新課標,進行教師角色的轉換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結合“雙特”工程的開展,以發展、豐富“啟發—主動教學模式”為突破口,探索適合本校的課堂教學的特色方法和特色評價標準,重點抓好一年級新教材的教學,通過教學,驗證國家課程標準是否體現“使每一個學生主動發展”的基本理念,是否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為進一步修改、完善、發展新課程標準提供例證。同時,驗證新教材的科學性、適應性,為修改、完善新教材提供依據。

2、科研支撐,鍛鍊隊伍。

新課程實驗與推廣,需要一支具有課程研究和開發能力的隊伍。結合學校十五科研課題《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的研究,在培養具有改革意識,具有新的課程觀念,具有執行新課程能力的教師上下功夫。通過組織教師不斷地學習、研究、實踐、反思等,提升教師的教學理念(包括課程理念),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3、家校聯合,滲透社區。

課程改革需要家庭與社會的理解和支持,才能順利進行。因此,學校一是在各班開設家長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開展評教評學等活動,使家長了解課改有利於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使家長和社會認同課程改革,主動配合併積極參與課程改革,使家庭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二是充分發揮學校、社區教育的職能,積極與街道辦事處、文化站、交通中隊、派出所等進行合作,開展社區教育,讓學校課程向社區滲透,努力使社區教育課程化。

4、把握核心,育人為本。

在此次課改中,不管是驗證新課標,開發地方課程,建構校本課程,還是探索符合素質教育思想的評價體系與評價方法,其終極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而,在實驗中,始終把握育人為本,發展為本的新理念,把能否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檢驗課程改革實驗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一切工作都要圍繞體現新理念做文章。

5、狠抓課堂、確保實效。

實施課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全體教師根據課程改革目標,體現新的教學理念,運用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要把重心放在針對課堂教學的現狀,積極地引導教師進行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建構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上面,集中精力,抓出實效。

實施步驟

準備階段:2002年9月—2002年10月

1、成立課改組織機構及各工作小組。

2、調查研究,制定方案。

3、教師通識性培訓。

4、做好課改的宣傳工作,爭取家長和社會的支持。

實施階段:2002年10月—2005年5月

按照總方案及各工作小組計畫重點開展好國小學科課程標準的驗證實驗工作,做好學期階段性研究總結及實驗分析報告。

總結階段:2005年6月

收集資料,撰寫綜合實驗報告。

彙編實驗研究系列成果集。

成果形式

1、課程改革實驗文集(教例、論文、教學後記、經驗總結等)。

2、校本課程研究文集(優秀教學計畫及教學課例)。

3、一組多媒體教學課件及腳本設計。

4、一組研究示範課。

5、綜合實驗報告。

工作舉措

1、抓管理機制,保障課改方案落實。

①成立課改工作組 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課改領導小組,全面實施我校的組織領導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七個組:課程標準實驗組、學科實驗組、評價研究組、學校課程建設組、校本培訓組、多媒體課件組、資料組。每個組都承擔相應的實驗任務。

②實行定期匯報制 學校每月召開一次各組工作進展匯報會,以學校自辦《課改一線》通訊為抓手,全面報導學校課改動態,每月各工作組信息員向課改小組至少上交一份本組活動信息。

③建立課改研討制 學校建立行政、教研、科研,培訓整合的工作機制,定期召開各組專題研討會,真正形成學校工作以課改為中心的局面,以利推動課改工作的深入。

④實行全程指導制 學校成立課改專家組,實行全程指導制,通過專家來校作報告,聽課評課,指導教研科研,幫助教師進一步把握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內涵。

⑤建立課改激勵制 對在課改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在評先、晉級、競爭上崗、年度考核、期末綜合質量獎評定中給予一定政策的傾斜。

2、抓課題研究,推進課改實驗深入。

①結合校承擔的市級重點十五科研課題《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的研究,在課改實驗進程中逐步培養一支具有改革意識,具有新的課程觀念,具有執行新課程能力的教師隊伍,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通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從而有效地推動課改的深入。

②結合校承擔的國家級十五科研課題《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套用》及市級重點課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工具。以利於組織學生更好地開展“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好地體現育人為本,發展為本的新理念。

③認真開展《國小學科課程標準的驗證實驗》研究,在新課標是否體現素質教育理念,是否突破學科中心,是否利於改善學習方式,是否促進學生髮展方面進行實驗。通過此研究,不斷檢驗課程標準,發現新問題,創造新經驗,為區課題組提供實驗依據。

3、抓教學創新,進行六種實踐。

結合校名課的評選、教學開放周、區各學科四優比賽、區雙特活動的開展,組織教師在教學中發展豐富學校的啟發—主動教學模式,探索有特色的新教材教學方法及教學標準,積極進行教師角色的轉換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實驗。

在教學中,要求教師進行六種實踐:

① 進行“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體驗學習”的實踐。

② 進行“讓學生自主、交流、合作式地進行學習”的實踐。

③ 進行“以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到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實踐。

④ 進行“讓學生在欣賞,激勵的氛圍下進行學習”的實踐。

⑤ 進行“讓學生在感性中,生活體驗中完成學習任務”的實踐。

⑥ 進行“建立一種多元的、開放的、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

4、抓校本培訓,提升課改師資水平。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驗者和組織者,教師課程觀念的更新是實驗是否成功的關鍵,本著“全員培訓、全程培訓”的原則,學校以只有教師的發展才能促進學生和學校的發展的辦學理念為指導,制訂了圍繞課改進行的校本培訓計畫。培訓內容包括新課程的通識培訓,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培訓,開展課程的驗證實驗培訓,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等,培訓採用內外結合、長短結合、校培與自學的方式。每周四下午進行。通過培訓,提升課改教師隊伍水平,培養一支具有新的課程觀,較強的執行新課程能力的教師隊伍,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附1:課標驗證組、學科實驗組、評價研究組、學校課程建設組、校本培訓組、多媒體課件組學期工作計畫(略)。

附2:漢陽區玫瑰園國小2002—2003學年度義務教育段

一 年 級 課 程 計 劃


課程門類 周課時數
國家課程 品德與生活 語文 數學 體育 音樂 美術 2 8 5 3 2 2
地方課程 心理素質 綜合活動 1 1
學校課程 學校與社區 生活心理輔導 1 1

周課時總數 2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