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月幽靈

一個學生說:“對,得先放石塊。 羲之還是一句話沒說,重重點了一點。 其實,還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於文學上的作用。

步月幽靈(王老師),男,擅長寫作,文章多篇在國家核心刊物上發表。京城各大培訓名校擔任語文教學,多年輔導經驗,準確把握命題規律,對目前中高考語文作文有非常深刻獨到的理解和研究,編著《中高考作文七天速成》《中高考閱讀七天速成》(內部講義),擔任省級核心刊物《現代中學生》(閱讀與寫作)2009年度特約專欄專家。
精選精講精練最新北京市6年真題和全國中高考30套真題,把中考閱讀細化為記敘文(含抒情散文)、說明文、議論文,高考閱讀細化為文學類、套用類、文言文、古詩歌專項訓練,揭密中高考閱讀各個考點和各種出題變化。
作文練習由古詩名句輔助,老師親筆原創,深刻透析中考命題思路,從構思立意入手,傳授一個核心、兩種題型、三大框架,實現立意突出、結構穩健、語言優美、字型整潔。並根據每個學生閱讀作文問題指出具體改進方向,力求學生每次上課都有新的收穫,新的台階。
負責在最短時間內讓學生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作文成績大幅度提高:在成千上萬個鑰匙中只有選對了才能打開理想的大門。只信奉一句話:有效才是絕對真理。
希望在你們自己手中,希望全天下學子都有一個好的未來,一個蘭色的夢可以實現。
學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用電子郵件形式發至[email protected],三日內寫出評語並回復。
個人部落格:http://blog.sina.com.cn/ytsn55555(內含王老師對最新北京市中高考閱讀作文的點評)
賦詩一首:
君願西風馳,君願東風騁,他日名聲垂雁塔,東西任馳騁!
中考語文七天速成!
只要點燃每個孩子作文天才聖火
差生考高分 中生考優分 優生考滿分
敬告家長:每個學生都是作文天才!
作文課程設定如下:
一突破語言難關:
1學會唐詩三百首(文)
2點石成金有修辭(語)
二突破內容局限:
3細節描寫豐羽翼(人)
4橫看成嶺側成峰(景)
5穿針引線舉綱目(事)
三首尾迅速亮眼:
6操千曲而後曉聲(仿)
7畫龍點睛擬標題(首)
8龍頭虎尾定乾坤(架)
四打造完美結構:
9出其不意巧構思(骨)
10銀鉤鐵劃書整潔(字)
五考前必備要訣:
11三十六計叩門磚(策)
六最新真題操練:
12最新真題磨一劍(練)
七預測十大考點:
13預測考點備指南(面)
【附錄】2008年北京市高考作文
課堂上,老師說:“今天我們來做個小實驗。”隨後,他拿出一個裝滿石塊的玻璃廣口瓶,放在講台上,問道:“瓶子滿了嗎?”所有學生答:“滿了!”“真的?”老師從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進去,填滿石塊的間隙,“滿了嗎?”學生們若有所思。老師又拿過一壺水倒了進去,直到水面與瓶口持平。“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老師問道。課堂活躍起來:
一個學生說:“很多事情看起來達到了極限,實際上還存在很大空間。”
一個學生說:“順序很重要。先放這桶沙子,有些石塊肯定就放不進去了。”
一個學生說:“對,得先放石塊。有些分量重的東西就得優先安排。”
一個學生說:“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請就以上材料,展開聯想,自定角度,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少於800字。
【王老師點評2008年高考作文】
命題題設計屬於高考作文必考的類型之一:人生感悟。
設計題目思路為:先提出一個命題——發散想法——提出順序——反向順序——引發多角度思考。
命題者頗懂“文似看山不喜平”的道理,並把這種峰迴路轉、常得高分的作文寫作技巧具體體現在命題思路中。
我在曾經點評過的2007年高考滿分作文“細雨閒花皆寂寞,文人英雄應如是”中已經較為直接詳盡地揭示了此種思路的寫作特色。
以下是我1小時內運用自己的作文理論寫出的高考作文,如果是學生考場作文,還應該開頭結尾點題明確些:
月出青雲,臨風書雪(王老師原創)
獻之勤練書法已經五個春秋了,他從書房走到院裡,又從院裡走回書房,院子裡春風不知何時吹過,柳枝已經悄悄抽出嫩綠的新芽。
他手裡緊緊攥著一張紙,紙上是一個新寫的“大”字。
墨汁是新磨的,圓潤黑亮;字寫得五分遒勁,五分柔媚,似乎充滿了天地間的靈氣,把春色全部注入其中。
獻之再次欣賞手中的那個字,終於長長出了口氣,昂起頭,挺起胸,滿懷春風地敲起了父親的門。
羲之端詳著兒子的字,一句話沒有說,順手在案桌上提起筆,稍稍潤了墨,在“大”字底下重重點了一點。
獻之見父親並不作任何評語,狐疑不解,只得跨過內堂,敲起了母親的門。
“我兒練了幾年書,只有一點像羲之啊。”
……
不知不覺,柳枝長長的,伸手就可以觸摸到它的綠色。
字寫得六分遒勁,四分柔媚。獻之心中的火苗在上竄,他不能忍受父親的沉默,母親的謬讚,他整日整夜呆在書房裡,附近的水池早已成了醬缸,光是用壞的筆就堆了三尺高。
他相信自己這次的字已經爐火純青了。
羲之還是一句話沒說,重重點了一點。
母親繼續讚嘆著,讚許的眼光還是停留在那個點上。
……
大雁南歸,風掃落葉,柳樹綠意雖濃,卻似乎有些憔悴了。
字寫得四分遒勁,六分柔媚。獻之的右手長了一層厚厚的繭,他心中熊熊旺火升騰,懸腕提筆,用盡全身的氣力寫出了這個眉飛色舞、氣吞山河的“大”字。
羲之還是一句話沒說,重重點了一點。
母親繼續讚嘆著,讚許的眼光仍是停留在那個點上。
……
雪花飛舞,爐火正紅,不知不覺又過了五年。
獻之的手還在揮毫,可他已經不再寫那個“大”了,他寫的是“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仿佛兮若青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
五分遒勁,五分柔媚,還有十分瀟灑開朗。
羲之抬起頭來,端詳著自己的第七個兒子。他記得小時候的獻之練字時,自己曾在後面拽他的筆,結果沒有拉動,當時自己就預言“此兒以後當有大名”,沒想到當年的預言如今成了真言。
羲之若有所思地說:“好,很好!”
獻之的手沒有舉向空中,而是垂了下來,恭敬地侍立著。
如果是五年前,獻之也許會得意地高呼自己的成就,現在,他終於明白,自己和書法之間的距離了。
★★★★★步月幽靈點評2007年北京高考滿分作文
細雨閒花皆寂寞 文人英雄應如是
寂寞是一根斷了的紅線,有心人緊緊抓著它,默默等待另一頭的牽線人,即使那人早已遠去。
“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每每讀起這句,不禁感嘆細雨與閒花的寂寞。當那迷濛的小雨,一點一滴打落在羅衫之上,誰說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濕了整件衣裳?當那柔美的花朵,飛舞旋轉飄落在青石路上,誰說這感情不壯烈?不然怎的鋪滿了整條幽徑?然而它們卻是“看不見”“聽無聲”。
每個人都在心靈深處有一處花冢,埋藏那些滂沱悽美卻不為外人道的情感。而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鎖。
納蘭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嘆:“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無疑,他是相國公子,御前侍衛,人人歆羨。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埋著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翹,卻“何恨不能言”,只能嘆一聲“已經十年蹤跡十年心”。他嚮往平淡與樸實,然而這願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細雨,任是將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無聲而已矣。納蘭的寂寞是一個人的悲傷。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國維說他“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龍椅上的孩子們,往往是沒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紙醉金迷,終日燈紅酒綠,也抵不過夜深人靜時無人訴衷腸的寂寞。尤是南唐滅亡之後,家國之恨降臨在這個還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頭。他的寂寞也是無聲的,但卻不是無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將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鋪在宣紙之上,將其化為“一江春水”,化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人間詞話》中有批語:“詞至李後主,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李煜的寂寞是那個動盪年代的悲傷,但卻開啟了詞的新時代。
陸游在沈園寫下“紅酥手,黃縢酒……”將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記憶之中。王維在嘆“遍插茱萸少一人”時,將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陽剛之手書下“白頭宮女在,閒坐話玄宗。”道出了那紅牆深院裡,一個個寂寞靈魂的心聲。詩人手中那根紅線,另一端繫著筆。巨大的情感沉澱後,化為無聲,也化為揮筆的動力,讓細雨的閒花,變得鏗鏘有力,永不磨滅。
其實,還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於文學上的作用。林則徐被貶伊犁,他的寂寞豈是常人能及,但他卻高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韓愈被發配潮州,愛女死於途中。他的寂寞悲嘆卻化為了治國的動力,他在那個邊遠小城興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擁戴,那潮州的山水竟盡姓了韓。
他們的細雨不止於沾濕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潤了一方水土;他們的閒花也不止於鋪滿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護花。”他們的紅線那端,是蒼生百姓!他們將寂寞化為動力,去“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一個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書上,刻在碑上,這寂寞是美麗的,是供人欣賞的。但沒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恆過山水,韓愈的故事告訴我們,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獻,我們應該恭敬地去仰望。
【閱卷老師點評】
在一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齡,在一個“嘻哈”盈耳、“娛樂至死”的年代,在一個決定前途命運、兩個半小時完成所有試題的場合,一個中學生會怎樣完成一篇高考作文?
於是閱卷中我們看到,更多的考生選擇了談“恬淡”,不約而同地讓偉大的古人李白、陶淵明、蘇軾佐證自己的觀點,儘管不知何為真正的恬淡;更多的考生選擇了寫“春天美好的品格”,讓華益慰、王順友、“微塵”等“感動中國”的人物作為事實的論據。正當大家慨嘆讓最不懂寂寞的學生寫一篇“何謂寂寞”的文章有多么不容易的時候,這樣的一篇文章出現了。於是閱卷六組的全體老師興奮起來,奇文共賞,一人點評一句———
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點是立意深刻,脈絡清晰。文章開篇點題,由詩句感嘆寂寞,把“細雨閒花”的“迷濛”“柔美”拓深為情感的滂沱壯烈,即“每個人都在心靈深處有一處花冢”,“而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鎖”。接著以納蘭性德和李煜為點例,來闡釋寂寞為何,即“寂寞的意義”。第六段列舉陸游、王維、元稹,將寂寞升華為“巨大的情感沉澱後,化為無聲,也化為揮筆的動力,讓細雨的閒花,變得鏗鏘有力,永不磨滅”。第七段內容上又進了一層,由“一個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書上,刻在碑上,這寂寞是美麗的,是供人欣賞的‘拓展為’林則徐、韓愈式的寂寞是奉獻,讓人仰望”。
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豐厚的材料積累和深厚的思想沉澱,是一篇頗有韻味的考場作文。
【步月幽靈點評】
本文作者直接選取給定材料(有人說,這時嘆息“細雨”、“閒花”不為人知的寂寞處境)作角度。作者擅長寫散文,擅長寫華麗精美的句子,而且讀書較多,閱讀面較寬,對歷史文人典故知道不少,所以他選取的角度有利於自己發揮。然後他以“英雄的寂寞是奉獻”作為升華主題的豹尾。
借力打力,起筆點出寂寞,再換個表達深化材料。接著“個人寂寞——時代寂寞——情感寂寞,逐層推進升華,最終筆鋒一轉,點出主旨,境界全出,頓生柳暗花明之感。
如要再進一層,可考慮本文中納蘭和陸游、王維、元稹的寂寞有何不同?
1顯然,作者只是文筆較好,沒能很好把握住“個人寂寞——時代寂寞——歷史寂寞”這“一人、一家、一國、歷史”的逐層深入的脈路,主體思路仍有些混亂。
2在這些名人例子中,只有正面的例子,少有反面例子,如能添加:寂寞如洪水猛獸,如毒蛇蠍子,如鴉片白粉,稍稍點出它蠶食人的靈魂、墮落人的心志,則會更有力全面些。
3個別詞句有待推敲,舉例:第三段起筆每個人都在心靈深處有一處花冢,改為每個人心靈深處都有一處花冢,則更符合習慣表達,更加通順流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