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陰虛肺熱
證候:潮熱盜汗,乾咳無痰,面色潮紅,舌質紅少津,舌苔花剝,苔少或無苔,脈細數。
證候分析:小兒肺臟嬌嫩,邪傷於肺,後期正虛邪戀。久熱久咳,耗傷肺陰,則見乾咳、無痰,舌紅乏津。余邪留戀不去,則導致低熱盜汗,舌苔黃,脈細數。
治則:養陰清肺止咳。
方藥:沙參麥冬湯。
2.肺脾氣虛
證候:低熱起伏不定,面色少華,動則汗出,咳嗽無力,納差便溏,神疲乏力,舌質淡,舌苔白滑,脈細無力。
證候分析:體質虛弱兒或伴有其他疾病者,感受外邪後易累及脾。導致病情遷延不愈。若病程中肺氣耗傷太過,正虛未復,余邪留戀,則發熱起伏不定;肺虛氣無所主,則導致咳嗽無力;肺氣虛弱,營衛失和,衛表失固,則動輒汗出;脾虛運化不健,痰濕內生,則致喉中痰鳴,食欲不振,大便溏;肺脾氣虛,氣血生化乏源,則見面色無華,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治則:益氣健脾。
方藥:人參五味子湯加減。
3.心陽虛衰
證候:驟然面色蒼白,口唇紫紺,呼吸困難或呼吸淺促,額汗不溫,四肢厥冷,虛煩不安或神疲淡漠,右肋下出現痞塊並漸增大,舌質暗紫,苔薄白,脈細弱而數,指紋青紫可達命關。
證候分析:肺主氣而朝百脈。小兒肺臟嬌嫩,或素體虛弱,感邪之後,病情進展,由肺而及他髒。氣為血之帥,如肺為邪閉,導致氣滯血瘀,心血運行不暢,可導致心失所養,心氣不足,心陽不能運行敷布全身,則導致面色蒼白,口唇青紫,四肢厥冷;肝為藏血之髒,右脅為肝臟之位,肝血瘀阻,故右脅下出現痞塊;脈通於心,心陽不能運輸血液,則脈微弱而數,出現心陽虛衰之變證。
治則:溫補心陽,救逆固脫。
方藥:參附龍牡救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