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正北溝村,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坐落在萬全區北部山區,膳房堡鄉正北方,張石高速(野狐嶺收費站)、207國道、草原天路東線入口、草原天路西線入口在此交匯,交通便利。正北溝全村現有160戶人家,480口人。全村總面積12918.5畝,村址面積220.2畝,耕地面積1089畝,主要以種植莜麥、土豆、蔬菜為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
正北溝舊村位於現在村莊的東南方向2.5公里處,地處長城腳下,野狐嶺的半山腰間。站在村南方向,就能看到在蜿蜒迂迴的明長城上,屹立著一座座烽火台。
然而這裡山多石頭多,當時全村只有一口六丈多深的水井,村民打水也得排隊,多年靠天吃飯,十年九不收。村里還不通電,人們用煤油燈照明,每家每戶窗戶里透出的燈光,在雄渾的大山之中,顯得微不足道。村里人晚上早早就上炕休息了,整個村子在黑漆漆的夜幕下靜悄悄的。
上世紀80-90年代,正北溝村經歷了一次整村大搬遷。正北溝村有四五戶人家開始搬遷,在緊靠207國道的土地上建房,之後全村100多戶人家紛紛搬到現在的新村,按照規劃蓋房十二排,兩條大街十一道小巷,輸高壓線,鋪設自來水管道。從此家家戶戶吃上了自來水,村民告別了原來的種地人背驢馱,抬頭見山頭,走路碰石頭的生活狀況。
資源
1.土地資源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農牧資源
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無污染、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農產品主要盛產甜菜、蔬菜、馬鈴薯、莜麥、亞麻(胡麻)、各種豆類等。畜產品主要以豬肉、牛肉、羊肉和乳品為主,所產的牛羊肉品質優良。
3.風能資源
常年平均風速6米/秒,屬優質風能資源區域。
4.太陽能
5.礦產資源
玄武岩、浮石等。
人口民族
有蒙古族、滿族和回族等少數民族。
政治體制
村民自主管理,權利在於村民委員會。
村委會接受膳房堡鄉政府機關的指導。
經濟概況
草原天路風景區未修建前,正北溝村和其他偏遠山村一樣,一直延續著傳統的農耕模式,農業生產自給自足,村民靠貧瘠的土地和外出打工維持生計,所有人家收入來源少,生活較為窘迫。大部分青壯年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婦女和老人在村里務農。
隨著這些景區旅遊熱潮的高漲,正北溝村也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這個平靜已久的小山村一下子沸騰起來。短短几年時間,村里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四面八方而來的遊客匯聚在這裡,為村里發展旅遊業注入新的生機。
2016年,正北溝村是省級旅遊示範村,也是膳房堡鄉美麗鄉村建設的典型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從2016年7月份開始施工,目前正北溝村已改造民居外立面1.5萬平方米;給水污水處理工程已經完工,其中鋪設給水管道300米,污水管道6000米;街巷硬化5000平米;新建村民活動中心1處。此外,廁所改造、文化廣場建設等工程也在按規劃有序推進中。村容村貌有了明顯變化。
正北溝村華麗轉身得益於草原天路風景區的建設。自草原天路風景區受到外界關注,遊客熱捧以來,正北溝村把旅遊業引進了村里,全村現有的16家農家院也逐漸成了村裡的一個特色。村民們自產土豆、莜麵、野菜、雞蛋,還有烤全羊,讓前來遊玩的遊客更好地感受鄉村民俗,品吃農家特色小吃。
歷史文化
民風淳樸,熱情好客。
風景名勝
正北溝村正坐落在207國道、草原天路東線入口和西線入口相交匯的十字路口西北角,著名的野狐嶺古戰場和蘇蒙聯軍烈士塔與該村相鄰。
野狐嶺,位於蒙古高原與中原的結合部,是古代遼金元明四朝的交通鎖要,作為昔日的古戰場,自古就是兵家的必爭之地。它是蒙金大戰的古戰場,是六代長城的軍事要塞,也是中蘇交惡時期第一道國防工事築造地。在野狐嶺西側的山樑上,高達28.8米的“蘇蒙聯軍烈士紀念碑”高聳入雲,碑上記錄著蘇蒙聯軍烈士的名字,頂端刻有中、蘇、蒙三國國旗,聶榮臻元帥和開國上將烏蘭夫都在紀念碑上留下了題詞,60名烈士的遺骨就安放在紀念碑後百米處的山峰上。
被稱為中國66號公路的“草原天路”,全長132.7公里,它猶如一條蛟龍,盤踞在群山峻岭之顛,蜿蜒曲折、跌宕起伏。公路沿線分布的河流、山巒、溝壑、草甸、牛羊、古長城遺址、野狐嶺、蘇蒙聯軍烈士塔等一幅幅風景畫卷和人文畫卷徐徐鋪展開來。它是夏秋季節最為繁華熱鬧的風景道路,知名度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