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74年,池田大作為早日促成中日締結友好條約,踏上架設中日友誼“金橋”的漫漫路程。同年12月6日,病重中的周恩來強撐病體,在305醫院會見了他,並囑託他為“中日世代友好下去繼續努力”,其時周總理76歲,池田大作46歲。周總理還向他表達了這樣的願望:等到櫻花盛開的季節,他願意作為中國人民的友好使者,再次訪問日本。
遺憾的是,周總理的這一美好願望未能如願就與世長辭。1979年4月鄧穎超訪日時,談起此事,池田大作唏噓不已。周恩來是池田大作先生一生中最敬佩的偉人之一,周恩來、鄧穎超的人格魅力使池田大作先生難以忘懷,永留腦海。為紀念周恩來夫婦對中日友好所作的貢獻,池田大作在創價大學校園內移栽了八株櫻花,命名為“周櫻”;在創價大學文學之池下的平安庭種栽了兩株櫻花,命名為“周夫婦櫻”以紀念周總理和鄧大姐的恩愛友情;在校園最醒目的地方,雕塑了周總理半身像,希望所有的創價大學的學生或者來校參觀的所有人,能夠記住周恩來、能夠學習周恩來的偉大人格。
30年過去了,如今,由池田大作先生當年栽種的象徵中日世代友好的“周櫻”、“周夫婦櫻”已根深葉茂,中日兩國人民對一代偉人周恩來深深懷念之情,也正像池田大作先生《櫻花緣》長詩中記述的那樣:
“時去時來,
唯有櫻花因緣而倍增光輝,
年年歲歲,
心中友誼櫻花,永遠的盛開。”
(作者為江蘇淮安周恩來紀念館工作人員)
櫻花緣--贈鄧穎超女士
《池田大作選集》
春回大地,風光明媚。
東京西郊,創大校園。
櫻花爛漫,皆因有緣。
細雨濛濛洗萬綠,
淡紅花瓣益增半色。
清風沁心脾,
超然炎涼世外。
日中青年手攜手,
熱愛和平,滿懷敬愛,
植下“周恩來夫婦櫻”。
艷陽天,賞櫻花,
緬懷往事種種,
胸中彩花萬千。
四度訪華,北京正金秋,
人民總理逝去,
壯麗人大會堂瀰漫悲愁,
與您初次相見。
慈顏歷盡風霜,
無限語言,一瞬即知∶
他光輝一生,
多虧有您內助。
北國天津春意依,
年輕的他寄語相思∶
“櫻花紅陌上,柳葉綠池邊。
燕子聲聲里,相思又一年。”
櫻花洽山河添艷,
民眾卻苦海熬煎。
尋求救國道路,
跨海赴櫻花之國。
列強威逼文化古國,
風雲急,不許升國春光三度。
青年毅然奮起,
挺起胸膛,走覺醒之路。
在天津,是您高舉旗幟,
凜然的雙眸閃耀著正義的光芒。
前程艱險多歧路,
您毅然前進。
兩人的前程,激戰按著激戰,
有反動的風暴,
有生死存亡的偉大長征,
半個多世紀,革命伴侶緊緊相依。
建國之度25年,
距21世紀還剩下四分之一世紀,
在這時,我有幸見到總理,
心弦上響起了和平的樂章。
目光依然炯炯有神,
生命之燈已現暗翳。
他談到櫻花季節離開日本,
再訪東瀛恐難如願。
啊,巨星殞落,
悲嘆聲充滿大地。
骨灰包含著兩人的真心,
回歸祖國的錦河山。
總理逝去三載,
日本的春天迎來了您。
春風春雨催花落,
贈您的八重櫻上散發著友誼的芳香。
陽春四月中南海,
丁香散發芳香,
海棠含苞待放,
信義的暢談更是芳香四溢。
時去時來,
世事變幻,
唯有櫻花因緣而倍增光輝,
告訴人們友誼萬世常在。
年年歲歲花開時,
人們讚頌,
人民的總理和人民的慈母
光輝的一生。
我也讚頌,
心田中友誼的櫻花
永遠盛開。
池田大作(1987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