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樟叢螟
學名:
類屬:鱗翅目螟蛾科
分布與危害
分布與危害
樟叢螟,又叫樟巢螟。
危害特徵:樟叢螟初孵幼蟲群集吐絲綴合兩葉片或卷單葉,啃食葉肉,隨著蟲齡增長,食量逐漸增大,將附近的枝葉嫩梢綴合,形成鳥巢狀的蟲包,每隻蟲包內有幼蟲數條或數十條,同一包內幼蟲蟲齡相差很大,嚴重時可將樟葉、嫩梢吃盡,樹冠上掛滿蟲包,影響樟樹生長和觀賞。每年秋季調查,疏於防治的樟樹單株有蟲包百隻以上。
發生規律
發生規律
我地一年發生2――3代。一般年份,各代幼蟲盛期分別為:第一代5月下旬――6月;第二代8月中旬――9月;第三代9月下旬――10月。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加強調查監測,掌握低齡幼蟲盛期及時防治
低齡幼蟲(二片樟葉綴起時)覆蓋物少,且耐藥性差,最容易治滅,是防治的最佳期,因此,必須根據蟲情預報和經常的實地調查,掌握每代樟叢螟低齡幼蟲盛期,因地制宜及時做好防治工作。
2、選用高效、低毒、滲透性強、持效期長的對口農藥
樟叢螟幼蟲躲藏隱蔽、發生期長,樟樹葉又具蠟質,防治農藥應選用高效、滲透性強、持效期長的品種,行道樹、風景林等施藥還應兼具低毒。經過多年的篩選和總結實踐經驗,同時兼顧樟葉蜂、葉蟎、蚧殼蟲等其它害蟲,可選用以下幾種:
⑴、1%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
⑵、0.3%高滲阿維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
⑶、40%毒絲本乳油800倍液;
⑷、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3、保證施藥質量,改進植保器械,提高防治效果
施藥應做到壓力足,全株樹葉均勻噴透,淋濕蟲包,並打透樹冠內膛,根據樟叢螟的生物學特性,噴藥宜在早晚進行,以提高防治效果。施藥後要及時檢查防治質量,發現存活幼蟲仍較多應立即補治。由於常用的手動式噴霧器揚程低,影響施藥質量和進度,同時對施藥人員也不安全,因此有條件的要逐步改用揚程高(五米以上)的機動噴霧機,這也十分有利於蟲情嚴重時的快速突擊防治.
4、人工摘除蟲包,減少蟲源和危害
對樹上的有蟲包可採取人工摘除,集中燒毀或踩滅,以減少蟲源和危害。
5、冬季加強養護管理
樹幹高1米左右塗“白”――用生石灰+硫磺+食鹽+水(比例為:10:1:1:40)攪拌均勻後塗“白”。一方面阻止老熟幼蟲下樹結繭在淺土層越冬;另一方面也可春季阻止幼蟲上樹。
樟樹周圍進行鬆土,除去越冬老熟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