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樊綬珊(1880—1966),名尚仁,漢中市南關正街人。
人物經歷
曾就讀於陝西省陸軍國小(在西安)、保定陸軍速成中學。光緒三十二年(1906),經張柏仁介紹,加入同盟會,考入陝西省巡警學堂。光緒三十四年(1908),陝西各界力爭西(安)潼(關)鐵路“商辦”活動達到高潮時,樊綬珊等代表同學到省咨議局請願,被校方除名,他改名考入陝西法政學堂。畢業後,任南鄭縣教育會長,開辦初級中學,利用各鄉廟會公款公產,設立初小80餘處。
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後,樊綬珊參加西安起義。省城光復後,秦隴復漢軍大統領張鳳?報請綬珊為陝南招討使,但受到紅幫的反對,綬珊遂回漢中。不久,綬珊同班同學張寶麟任陝西南路宣慰招討使。宣統三年農曆十二月,張寶麟駐軍寶雞,其先遣部隊正向漢中挺進。漢中鎮台江朝宗把樊綬珊“請”到鎮台衙門說:“敝鎮想借重樊先生大名,給張寶麟將軍寫一封信,信稿早已擬就,只需譽寫一遍。”樊綬珊見信稿內容系吹噓江氏之老謀深算,漢中之防務堅固;又見諸多兵弁,持槍怒目,便照原稿譽寫一份。江氏拉樊手直送至轅門外,以示下屬不得殺害樊綬珊。張寶麟見信不為所動,大軍進駐褒城。江朝宗和陝安道台黃誥逃之夭夭,漢中知府吳廷錫歡迎張寶麟和四川援陝軍司令劉蔭西進駐漢中。漢中光復後,樊綬珊任職漢中農校校長,修建校舍80餘間,開菜園,建蠶室,把乙種農校發展成甲種農校。
綬珊好戲劇,自編了《西花記》等劇本。民國十一年春,他物色了三個從關中來漢中的“戲簍子”,又在城固、洋縣、南鄭招收了40多名學童,在南門外右側花台村彌勒寺(漢中飛機場占用)教戲,同時置備行頭,選擇劇場。綬珊為戲班定名《醒民學社》,旨在喚醒民眾,振興中華。準備工作粗具規模,即於民國十一年秋,擇吉開台。當時戲場選在假龍聖寺(今飲馬池國小),後來遷到昭忠祠(今青年路國小)。開幕這日演了綬珊新編的追求婚姻自主為內容的《三醒》,博得全場喝彩。這是漢中的第一個秦劇團。民國十三年(1924)秋,陰雨連綿,觀眾銳減,劇場歇業,樊綬珊和股東們商定,劇社交鮮班長領導,帶往關中,自主謀生去了。
民國21年(1932),綬珊任南鄭視學,擴充初小20餘處。公餘,鑽研醫學,求教地方名醫。民國22年(1933)2月,綬珊加入漢中紅十字會,每天為無錢者施診兩小時,堅持19年之久。1942年,發起組織漢中“國醫學會”,任理事長。1945年當選南鄭縣參議員,兼任南鄭監獄醫官。1949年11月,國民黨軍政從漢中逃遷後,樊綬珊與商會會長王蔭吾組織臨時地方治安團,維護社會治安,組織迎接解放軍入漢中城。
解放後,樊綬珊被邀請擔任三、四、五屆人民代表會議特約代表。1951年10月擔任漢中戒菸(鴉片)所長,使250餘人戒除吸毒惡習。1952年12月30日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55年,被省衛生廳聘為省中醫研究所研究員,西北醫學院傷寒論教研室副主任,調陝西中醫學院任教。樊綬珊寫書四部,手稿交給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