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概況
位於待補鎮東邊,距離村委會1.5 公里,距離鎮6公里。國土面積1.81畝,海拔2300米,年平均氣溫10 ℃,年降水量169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有耕地224.2畝,其中人均耕地0.5畝;有林地672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17戶,有鄉村人口541人,其中農業人口541人,勞動力29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8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17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勞務收入為主。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4.2畝,其中:旱地224.2畝,人均耕地0.5畝,主要種植馬鈴薯和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67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5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4畝,主要種植花椒和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820畝。基礎設備
截止2010年底,全村通過09-10年“整鄉推進”“866”工程的實施全村已全部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農民的居住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交通條件也得到快速發展 ,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5.5公里。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萬元,占總收入的25%;畜牧業收入22萬元,占總收入的2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5頭,肉牛2頭,肉羊20頭;林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3%;第二、三產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3%;工資性收入34萬元,占總收入的43%。農民人均純收入2820元,農民收入以外出勞務收入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7人占勞動力的50%,在省內務工127人。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0戶,共鄉村人口325人,其中男性175人,女性150人。其中農業人口325人,勞動力16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彝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5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2%;享受低保3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7公里。沒有建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