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羊與秦西巴

樂羊②為魏將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 ②樂羊:魏將,安樂氏後代。 ⑤且:表示轉折關係的連詞,卻。

出處

選自《韓非子》。《韓非子》是戰國末期韓國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這部書現存五十五篇,約十餘萬言,大部分為韓非自己的作品。 《韓非子》一書,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為秦統一六國提供了理論武器,同時,也為以後的封建專制制度提供了理論根據。當時,在中國思想界以儒家、墨家為顯學,崇尚“法先王”和“復古”,韓非子的觀點是反對復古,主張因時制宜。韓非子根據當時的形勢情況,主張法治,提出重賞、重罰、重農、重戰四個政策。韓非子提倡君權神授,自秦以後,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治國理念都頗受韓非子學說的影響。

作者簡介

韓非生於周赧王三十五年,卒於秦王政十四年(約前281年-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原文

樂羊②為魏將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遺③之羹,樂羊坐於幕下而啜之④,盡一杯。文侯謂堵師贊曰:“樂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誰不食⑤?”樂羊罷中山⑥,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
孟孫獵,得麑①,使秦西巴持之歸,其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與之。孟孫歸,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與其母。”孟孫大怒,逐之。居三月,復召以為其子傅⑦。其御曰:“曩將罪之,今召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詐不如拙誠⑧。”樂羊以有功見疑,秦古巴以有罪益信。

注釋

①麑:小鹿。
②樂羊:魏將,安樂氏後代。
③遺:贈送。
④幕:軍中的營帳。啜:喝。
⑤且:表示轉折關係的連詞,卻。
⑥罷中山:從中山班師回來。罷:結束。
⑦傅:老師。
拙誠:愚蒙而誠實。

譯文

樂羊是魏國大將攻打中山國。當時他的兒子就在中山國內,中山國國君把他的兒子烹成人肉羹送給樂羊,樂羊就坐在軍帳內端著肉羹喝了起來,一杯全喝完了。魏文侯對睹師贊說:“樂羊為了我的國家,竟吃自己兒子的肉!”睹師贊卻說:“他連自己兒子的肉都吃,還有誰的肉他不敢吃呢!”樂羊攻下了中山國,魏文侯雖然獎賞了他的戰功,卻懷疑他的內心。
孟孫打獵捕獲一隻鹿。讓秦西巴拿著回家,鹿的母親一邊跟一邊啼叫,秦西巴不忍心,就放了給母鹿。孟孫回家後,一到家就要幼鹿。秦西巴回答說:“我不忍心就還給了母鹿。”孟孫(因此)發怒趕走了秦西巴。三個月後過後,召回秦西巴當兒子的老師。他的馬車夫說:“先前要懲罰他,現在召他回來當您孩子的老師,這是為什麼?”孟孫回答:“他能因為一隻鹿而不忍心,又怎么能忍心陷害我的兒子啊?”所以說:“巧妙的奸詐不如拙樸的誠實。”樂羊因為有功而被懷疑,秦西巴因為有罪而更加得到信任。

啟示

奸巧欺詐不如笨拙誠實,關鍵在於做人應當有仁愛之心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