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俞平伯與胡適並稱“新紅學派”的代表人物,其《紅樓夢辨》於1923年初版,
50年代初增訂再版時改名《紅樓夢研究》,是該派的代表作之一。在1954年的“紅學大批判”運動中,俞平伯及其著作成為被批判的對象,也使他家喻戶曉、揚名海內外。本書收集了俞平伯《紅樓夢研究》之外最重要的紅學作品,《讀<紅樓夢>隨筆》寫於大批判前夕,曾在香港《大公報》連載,但從未出過單行本,《知樂兒語說<紅樓>》、《“舊時月色”》等文則是他歷盡劫難之後晚年的總結性成果。作者談紅樓夢,以小見大,深入淺出,既有紮實的考證,又有引人入勝、妙趣橫生的點評,不愧為一代紅學研究的範本。
此段文中之三,更有書名人名,即本書著作問題,亦極五花八門之勝。茲不及討論,只粗具概略。按一書多名,似從佛經@③得。共有四名,僅一《石頭記》是真,三名不與焉?試在書肆中購《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固不得也。又二百年來膾炙人口《紅樓夢》之名變不與焉,何哉?(脂批本只甲戌本有之,蓋後被刪去。)顧名思義,試妄揣之,《石頭記》似碑史傳;《情僧錄》似禪宗機鋒;《風月寶鑑》似懲勸淫慾書;《金陵十二釵》當有多少粉白黛綠、燕燕鶯鶯也。倘依上四名別撰一編,特以比較《紅樓夢》,有“存十一於千百”之似乎?恐不可得也。書名與書之距離,即可窺見寫法之迥異尋常。況此諸名,為涵義蘊殆藉以表示來源之複雜,尚非一書多名之謂乎。
人名詭異,不減書名。著作人三而名四。四名之中,三幻而一真,曹雪芹是也。以著作權歸諸曹氏也宜。一如東坡《喜雨亭記》之“吾以名吾亭”也。雖然歸諸曹雪芹矣,烏有先生亡是公之徒又胡為乎來哉!(甲戌本尚多—吳玉峰)。假託之名字異於實有其人,亦必有一種含義,蓋與本書之來歷有關。今雖不能遽知,而大意可識,穿鑿求之固然,視若無睹,亦未必是也。作者起草時是一張有字的稿紙,而非素紙一幅,此可以想見者。讀《紅樓夢》,遇有困惑,憶及此點,未必無助也。
其尤足異者,諸假名字間,二名一組,三位一體。道士變為和尚,又與孔子家連文,大有“三教一家”氣象。宜今人之視同糟粕也。然須有正當之解釋與批判。若逕斥逐之,徒滋後人之惑,或誤認為遺珠也。三名之後,結之以“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云云,在著作人名單上亦成為真假對峙之局,遙應開端兩段之文,渾然一體。由此視之,楔子中主要文字中,紅學之雛形已具,足以構成後來聚訟之基礎,況加以大量又混亂之脂批,一似烈火烹油也。
若問:“紅學何來?”答曰:“從《紅樓夢》里來。”無《紅樓夢》,即無紅學矣。或疑是小兒語。對曰:“然”。
其第二問似曰:“紅學又如何?”今不能對,其理顯明。紅學顯學,煙墨茫茫,豈孩提所能辨,耄荒所能辨乎。非無成效也,而矛盾伙頤,有如各派間矛盾,各說間矛盾,諸家立說與《紅樓夢》間矛盾,而《紅樓夢》本身亦相矛盾。紅學本是從矛盾中發展壯大起來的,固不足為病。但廣大讀者自外觀之,只覺煙塵滾滾,殺氣迷漫,不知其得失之所在。勝負所由分,而靡所適從焉。
昔一九六三年有吊曹雪芹一詩,附錄以結篇:
艷傳外史說紅樓,半記風流得似不。
脂研芹溪難並論,蔡書王證半胡謅。
商謎客自爭先手,彈駁人皆願後休。
何處青山埋玉骨,漫將卮酒為君酬。
七八年九月七日
目錄
樂知兒語說《紅樓》
漫談“紅學”
百年紅學 從何而來?
從索隱派到考證派
書名人名 頭緒紛繁
紅樓釋名
從“開宗明義”來看《紅樓夢》的二元論
空空道人十六字閒評釋
漫說芙蓉花與瀟湘子(外一章)
甲戌本與脂硯齋
茄胙、茄鯗
穿行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