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平市區老北街區

樂平市區老北街,這是一處在歷史上以商業為主,集民居、民俗文化為輔的歷史街區,範圍是南以翥山東路(原東大街)劃線,北至菖蒲塘至老公安局一段環城長壽路,西止洎陽北路(原北大街),東至為民路,總面積約30公頃。該區內呈里坊格局,規劃有序,縱向巷道主要有老北街、長沙巷、周家巷、富貴巷、萬壽宮等,橫向巷道主要有典當巷、柴巷口、成佳巷、菖蒲塘巷、花園巷等。

簡介

樂平市區老北街區,其中以老北街保存得最為完整,它全長580餘米,寬4米,原為長方形花崗石地面,沿街兩面店鋪、民居、祠堂、廟宇、古井、水池、巷道、茶肆、作坊等建築鱗次櫛比,約70%以上是明清或民國時期的古建築。

歷史

老北街始建於南朝,鼎盛於明清和民國時期。

東晉太興三年(319年),處北街中段的安隱寺,時為贛鄱大地兩座名寺之一,樂平“大寺上”也因此得名。

南朝時,鄱陽王蕭恢在萬家寺建玉脂澤莊園,從而奠定老北街之基礎。

唐朝中和三年(883年),樂平縣治由眾埠銅山港口遷到老北街所在地花靨鎮,北大街由此成為縣城發展之原點,到了宋代老北街被發展成鄉土特產、南北雜貨、煙花爆竹、竹炭木材等商品銷售主要街道,由於歷史上老北街有過多次火情,被樂平人戲稱為“火龍街”,宋范仲淹任饒州知府經過樂平,令百姓集資挖井建池,蓄水防火,萬家池因此得名。同時在萬家池對面建郭西廟,以驅邪鎮火(清鹹豐時被焚),郭西廟巷由此得名。

明萬曆年間,萬家池改名范家池,並在井池東側建范家大祠堂,以紀念范仲淹,清代曾在祠堂內展陳范文程事跡。有清一代老北街發展至鼎盛時,有近400餘店鋪,成樂平最為繁榮的綜合商業街區,直至解放之初。

由於城市的發展,原東、西、南街區的先後改造拓寬,鑒於老北街與南街不能對接,於是新建了一條新北街(現稱洎陽路),老北街便有幸成為樂平市現今唯一保留下來最為完整的一條古街。

現狀

在老北街區域中,尚有清代江氏典當行建築群、周家、彭家大祠堂、荷園、國民黨鄱湖警備司令部駐地、薛家塘、嘯月移、三都試館、老營盤、翥山書院,以及花園巷3號汪大綱、汪大綬舊居,富貴巷13號明初縣丞彭氏府宅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