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角[中藥]

槐角[中藥]
槐角[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槐角,中藥名。為豆科植物槐的乾燥成熟果實。冬季採收,除去雜質,乾燥。

入藥部位

豆科植物槐的乾燥成熟果實。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肝、大腸經。

功效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主治

用於腸熱便血,痔腫出血,肝熱頭痛,眩暈目赤。

相關配伍

1、內痔外痔:許仁則方:用槐角子一斗,搗汁曬稠,取地膽為末,同煎,丸梧桐子大。每飲服十丸。兼作挺子,納下部。或以苦參末代地膽亦可。(《外台秘要》)

2、治五種腸風瀉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不收名脫肛,谷道四面 肉如奶名舉痔,頭上有孔名 瘡,內有蟲名蟲痔,並皆治之:槐角(去梗,炒)一兩,地榆、當歸(酒焙)、防風、黃芩、枳殼(麩炒)各半兩,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和劑局方》)

3、大腸脫肛:槐角、槐花各等分,炒為末。用羊血蘸藥,炙熟食之,以酒送下。豬腰子(去皮)蘸炙亦可。(《百一選方》)

用法用量

6-9g。

禁忌

脾胃虛寒及孕婦忌服。

炮製方法

槐角除去雜質。

生理特性

槐,落葉喬木,高15-25米,胸徑可達1米。槐多生於溫帶,土層深厚、濕潤、肥沃、排水良好,一般為中性及微酸性的砂質壤土中,常栽於街道兩旁及庭院。槐喜乾冷氣候條件,具有喜光、喜肥、稍耐陰、耐旱、耐寒、抗風、抗病蟲害、抗污染的特性。適應性很強,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pH5-8,含鹽量在0.4%以下生長良好。在北方,3月下旬芽膨大;4月中旬芽開裂;4月下旬展葉;5月中旬生長盛期;6-7月吐蕾;7-8月花盛期;8-9月座果期;9-10月果熟期;10月落葉,形成越冬芽,進入休眠期。果實經冬不落,成熟過程中,莢果成節狀脫落。

產地

槐在我國分布較廣,南北各地普遍栽培,尤以黃土高原及華北平原最為常見。集中分布於河南、天津、河北、山東、陝西、山西、江蘇、安徽、遼寧、甘肅。主產於天津、北京市郊;河南上蔡、虞城、泌陽、清豐、羅山、洛寧、湯陰、南樂、淇縣、密縣;山東菏澤、啟密、定陶、曹縣;江蘇泗陽、沭陽、泗洪、灌南;安徽固鎮、廬江、宿縣;陝西長武、丹鳳、周至、麟遊、彬縣、戶縣;河北石家莊。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去大腸風熱。

2、《本經》:“主五內邪氣熱,止涎唾,補絕傷,五痔,火瘡,婦人乳瘕,子髒急痛。”

3、《本草備要》:“苦寒純陰。入肝經氣分。疏風熱,潤肝燥,涼大腸。治煩悶風眩,痔血腸風,陰瘡濕癢,明目止淚,固齒烏髭,殺蟲墮胎。去單子及五子者,銅槌槌碎,牛乳拌蒸。槐花苦涼,入肝、大腸血分而涼血。治風熱目赤,赤白泄痢,五痔腸風,吐崩諸血。”

4、《本草逢原》:“苦酸鹹寒,無毒。取子入牛膽中,陰乾,日服七枚,久服有明目通神,白髮還黑之功。有痔及便血者尤宜服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