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桿鄉

楠桿鄉

根據有關歷史記載,民國二年(1913)安化改德江縣時,全縣改編為9個區,楠桿(原名楠桿子)為西1區,民國三十年併入煎茶,不久改聯保,民國三十二年(1940年)改為楠桿鄉。

圖片

歷史沿革

根據有關歷史記載,民國二年(1913)安化改德江縣時,全縣改編為9個區,楠桿(原名楠桿子)為西1區,民國三十年併入煎茶,不久改聯保,民國三十二年(1940年)改為楠桿鄉。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全縣劃為5區18鄉(鎮),楠桿鄉為18鄉(鎮)之一,隸屬煎茶區(第二區),1951年增設平原區,楠桿鄉劃入平原區,1953年撤大鄉建小鄉,原楠桿鄉所轄區,改為沙壩、大林、楠桿、天井四個鄉。1956年調整行政區劃時將大林合併到楠桿鄉,1959年將沙壩、楠桿、天井改為生產管理區,隸屬平原公社(區改為大公社)1961年9月,大公社復名為區,管理區改為人民公社,沙壩、楠桿、天井合為楠桿人民公社,隸屬煎茶區。1963年3月,楠桿人民公社劃分為天井、楠桿、沙壩三個小人民公社,隸屬平原區。1984年人民公社復名為鄉,1988年8月楠桿、洋樂(沙壩)相繼成立土家族鄉。1992年10月底“撤區並鄉建鎮”撤銷平原區,撤銷天井、楠桿、洋樂三個小鄉合併成楠桿土家族鄉,原楠桿鄉人民政府所在地為新的楠桿土家族鄉人民政府駐地(新街),重新組建了黨委、政府、人大、紀委、武裝領導班子。 (牟真奇)

第一節 自然條件及資源概況

一、地理位置

楠桿土家族鄉位於德江縣城西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43公里。地處東經107°51′—107°57′,北緯28°11′—28°23′。東臨煎茶鎮、龍泉鄉,沙溪鄉;南靠平原鄉;西北面自南向北與務川縣豐樂鎮呈一線相連。鄉政府駐地海拔高765米。

二、地質地貌

內地面切割破碎,山巒起伏、綿延,層巒疊嶂。野貓河自南向北縱貫全鄉,形成以此為中心的谷地,東西部較高,中部、北部較低。最高海拔1293米,最低海拔615米,屬典型喀斯特地形。區域內土壤成土母質主要有砂頁岩、碳酸鹽岩和紫砂頁岩風化物等,主要土壤類型有:黃壤、矽鋁質黃壤、紫色土、黃壤性土。黃壤土類占88.4%,石灰土類占3.7%,紫色土類占0.6%,水稻土類占7.1%,黃沙泥土與扁沙泥土呈復區分布,大土泥、紫色泥為零星分布。表層土壤呈微酸性反應,PH值5~6.5之間,地勢較高寒,氣候溫涼。一些地方陰山狹溝多,光照不足,作物光照期較短,不利於糧食作物正常生長。

三、氣候資源

楠桿鄉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年日照時數為931.5小時,年均氣溫在14.92℃至10℃之間,有效積溫4580℃,無霜期294天,年降水量1248毫米左右。由於境內屬山嶇溝谷地勢,陰雨較多,太陽輻射弱,日照較少,春溫多變,秋涼劇降,伏旱頻繁,常有倒春寒、冰雹、秋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發生。

四、土地資源

全鄉東西寬9.25公里,南北長23.30公里,總面積124.31平方公里,全鄉耕地總面積16140畝,其中稻田面積為8415畝,有效灌溉面積僅5055畝,人均耕地面積為0.88畝,人均基本農田則只有0.17畝,陡坡耕地的比例大。農作物以水稻、玉米、烤菸、馬鈴薯、油菜、花生、大豆等為主。

五、水利資源

楠桿鄉水資源較為豐富,三條河道流經鄉境,形成2個“V”字形,貫穿全鄉的野貓河水源屬於雨源性河流,與務川縣相連的邊境河流全年水量大,在中壩村境內由務川縣建設有一座小型發電站(偏陽洞電站),東面的雪基河水量較小但常年不斷。鄉平均年降水量1248毫米左右,加上森林覆蓋好,地表水源十分豐富,分布在全部山頂、半山及山腳,只是因基礎設施未完善,利用率不高。水資源總量1.55億m,人均占有水資源量8542 m。

六、生物資源

全鄉林地面積達101970畝,森林覆蓋率為54.7%。境內生物多樣性突出,有大鯢、黑葉猴、錦雞、野岩羊、獐子、穿山甲等野生動物上千種;植物種類豐富,有杉、柏、松、楓、桐、漆、楠木、銀杏、樟木、櫸木、竹等上百種樹木形成針葉、闊葉混交林;森林中和溪澗邊還生長有野生天麻、杜仲、獨腳蓮、蛇舌草、何首烏等幾百種名貴中草藥材。特色資源:楠桿生漆,天麻。

七、礦產資源

境內礦藏主要有重晶石和螢石礦、煤礦、鐵礦、銅礦等。煤礦主要分布在中壩村,儲藏量在500萬噸以上;已經引進兩個企業分別開發重晶石礦和螢石礦,由於多種原因目前還未全面生產。

八、旅遊資源

全鄉以風景名勝為主,共有天井古驛站、曾氏祠堂、亞洲楠木王、神奇的大龍塘、楠桿花花橋與結龍橋、大林山珍稀古樹群、五龍口省級風景名勝區等8個景點,旅遊前景非常廣闊,旅遊潛力大。

九、行政隸屬

該鄉屬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銅仁地區德江縣。其下轄金盆村、樓房村、火石村、大龍村、興隆社區、小寨村、長遠村龍寨村、大土灣村、六一村深溪村、沙壩村、五龍村、中壩村。

第二節 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一、人口資源

楠桿鄉是較為偏遠的少數民族鄉,轄14個行政村,其中一個社區,123個村民組。其中一類貧困村4個,二類貧困村5個。全鄉總戶數4693戶,總人口18161人,其中農業人口17680人,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7.35%;少數民族(主要是土家族)人口達14738人,占總人口的81.15%;有勞動力9800人,占總人口的53.96%,其中外出務工勞動力3188人,占勞動力總數的32.53%,其中富餘勞動力1089人。

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經濟發展現狀。2010年楠桿鄉農業現行價總產值為7589萬元,全鄉地方財政稅收收入23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65元。全鄉農業雖然經過結構調整,開始由傳統型農業向效益農業、現代農業轉變,但目前產業層次和生產力發展水平尚處於較低階段,經濟總量小,總體效益低等現狀仍然客觀存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較為合理,糧食生產以水稻、玉米、薯類為主,2010年全鄉糧食產量6505噸,人均占有糧食358.19公斤;經濟作物以烤菸、油菜、花生為主,其中2010年種植烤菸5806畝、產黃煙79.7萬公斤、產值1130萬元;養殖業以生豬、山羊為主,大牲畜存欄2738頭、出欄829頭,生豬存欄7143頭、出欄8614頭,山羊存欄6136隻、出欄8321隻,2010年全鄉畜牧業產值2613萬元。
基礎設施建設。交通方面,有連線縣城的油路1條,其中鄉內10.2公里,鑲邊公路2條,出境公路2條正在修建中。截止2010年底,全鄉已實現村村通公路,通組公路達90%以上。水利建設方面,已解決人畜飲水14732人,尚有3000餘人口的人飲問題還未得到解決,全鄉有小二型水庫1個,小山塘4個,大小水窖30個,蓄水3萬立方,農田灌溉溝渠10.5千米,有效灌溉面積3042畝。電網工程正在升級,到2010年,全鄉農電網改造已達70%。有移動機站7個,電信機站1個,通訊網路基本全覆蓋。
社會事業方面。教育方面,全鄉有初級中學1所,鄉級完小1所,村級完小2所,村級國小3所,教學點3處,中國小教師168人,在校學生329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醫療衛生方面,有鄉級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6個,從業醫師15人,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5864人,參合率達93.1%。社會保障方面,2010年底已啟動修建敬老院1所,農村尚無居民參加養老保險,五保、低保供養人口4216人,供養率達100%。
(本篇資料收集與編輯:曾慶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