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2年安徽中醫學院畢業,獲學士學位,畢業後留安徽中醫學院執教。
1987年國家教委講師進修班碩士學位課程畢業,
1989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英語培訓班結業
1993年任安徽中醫學院針灸系針灸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
1998年始任安徽中醫學院附屬針灸醫院、安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院長、教授,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
在上述期間,分別應邀在原南斯拉夫、韓國、捷克、義大利、法國、荷蘭、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學術交流、臨床指導和講學。
學術工作
①針灸通督調神,補氣康復治療腦血管病的臨床及其作用機理研究:在臨床套用針灸治療腦中風,持續植物狀態,血管性痴呆、腦積水等取得較好的療效,並通過嚴格科研和動物試驗證實針灸治療腦血管病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創新提出通督調神,補氣康復治療腦血管病的治療原則。
②率先提出套用針灸干預腦中風的發生:套用針灸治療中風前期高危因素,如高血壓、高脂血症、高糖血症、高粘血症等,通過臨床研究,套用科學分析和統計學處理,以證實針灸可預防中風的發生。並經一系列的研究,在國內率先成功的複製了高血壓、高脂血症、高糖血症、高粘血症相互複合的大鼠模型,並通過試驗證實針灸干預的有效性,為套用針灸降低中風病發生提供了依據。
③強調多種針灸方法有機結合:提倡灸法,刺絡,耳針,頭針等多種方法在臨床治療中的綜合套用,臨床治療疑難雜症主張以針為主,中西結合、針藥結合,以提高療效來促進針灸臨床套用和針灸學術的全面提發展。
④提倡針灸實踐教學法:長期從事教學改革研究工作,主張針灸教學應與臨床相結合,通過臨床實踐促進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提高。
人物榮譽
主持項目《針灸井穴治療中風后遺記憶障礙的研究》獲2006年度省科技成果並獲中國針灸學會首屆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5年度作為《經穴配合反博法治療腦積水的研究》主要參與者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
研究方向
針灸臨床及其作用機理的研究。
科研課題
(1)常用灸法的規範化研究,國家科技部規範化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06年度。
(2)針灸對腦血管病發生危險因素干預作用的機理研究。安徽省自然科研基金,2004 年度;
(3)點灸特定穴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03 年度。
(4)針刺刺井穴重灸督脈對持續植物狀態患者催醒研究。安徽省衛生廳自然科學研究基金,2004 年度;
(5)針刺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受損腦細胞的形態學研究。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研基金,2003 年度;
(6)印堂穴電針加重灸治療過敏性鼻炎臨床研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針灸穴典》專項臨 床研究課題,2006年結題。
論文專著
《針灸治療學》,全國中醫藥高等院校新世紀教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第一副主編,2002年。
《針灸治療學》(輔導教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第一副主編,2002年。
《針灸治療學》,科學技術出版社,主編,2004年。
論文:
(1)電針對血管性痴呆大鼠學習記憶能力及腦血流量的影響.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21(3):28. 2002.
(2)穴位免疫療法的試驗研究,中國針灸,2002. 12(22):837
(3)井穴治療血管性痴呆機理初探.針灸臨床雜誌. 19(8):17. 2003.
(4)電針相關井穴對VD大鼠學習記憶能力及海馬CAI區形態學的影響.中華醫學全科雜誌.2( 9):1. 2003.
(5)電針相關井穴對VD大鼠學習記憶能力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響.中國臨床康復2004.,8(10): 1902.
(6)電針督脈經穴為主對血管性痴呆大鼠學習記憶及NPR的影響[J].承德醫學院學報,2003,20(1):21
(7)針灸相關井穴對VD大鼠海馬CAI區超微結構的影響.針灸臨床雜誌,2003,19(12).
(8)針灸對血管性痴呆患者相關量表積分的影響[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2003,22(5):38.
(9)針灸治療血管性痴呆的技術方法及其作用機制,中國臨床康復,2005,28(9):23.
(10)井穴治療血管性痴呆機理初探.針灸臨床雜誌. 19(8):17. 2003.
(11)針灸治療血管性痴呆的技術方法及其作用機制,中國臨床康復,2005,28(9):26.
(12)高血壓複合高脂血症動物模型的建立,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5,3(25):23.
(13)Obe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Bird-pecking Moxibustion of Specific Acup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2004,14(2):15.
(14) 電針井穴對血管性痴呆大鼠認知功能、神經行為學及腦血流量的影響.中國中醫藥科技,2004. (11) 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