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榮

楊艷榮剛上任那會兒,他和其他居民一樣,“觀察了好一陣子”。 ”她再次放出豪言,楊艷榮成了自來水公司的常客。 在楊艷榮的辦公室,掛滿了社區居民送來的錦旗。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61歲,本該賦閒在家頤養天年;9年,貧困城中村搖身變樣板社區……在陽泉,楊艷榮是個叫得響的名字。任小陽泉南社區主任來,她把50平方米不到的辦公小平房變成800平方米的5層樓房;4000多平方米的綠地面積增加到1.1萬平方米;不到50人的志願者隊伍壯大到500多人……
誰家的冰櫃壞了,她打電話叫志願者維修;誰家婆媳鬧彆扭,她上門當“和事老”……就是這樣一個閒不住的“小巷總理”,帶領著小陽泉南社區先後獲得“省級文明和諧社區”“綠色社區”“五星級社區工會”等榮譽,2013年,楊艷榮當選十八大代表,成為我省唯一的基層社區代表。

成就榮譽

自告奮勇做了社區主任
“一天不來,心裡就不踏實。”剛從外面回來的楊艷榮,臉被凍得通紅。從北京參加十八大回來,這幾天正在各處作思想報告。聽記者說到了,她一路小跑趕了回來。
這兩天氣溫驟降,楊艷榮的老毛病又犯了,頸椎疼得厲害,出門裹條厚厚的圍巾。女兒心疼“歇兩天吧,過了變天再去”,她堅決不同意,“這幾天社區孩子當兵走,我不去,誰給蓋章?”
每天早上7點出門,楊艷榮步行上班的習慣始於2003年上任。2002年底,楊艷榮從街道辦事處退休。“到了年紀,需要我‘退居二線’,領導找談話,心裡亂紛紛的,當時就一個念頭:熱鬧了這么多年,歇下肯定不行!”楊艷榮主動請纓,要繼續乾,哪都行。“當時看我年紀大了,領導給了幾個選擇,要我在幾個社區里選一個。”備選社區中,有環境好的、經濟領先的、易於管理的,可楊艷榮偏偏選了個“老大難”。當時的小陽泉(社區)臭水漫天,城區、礦區、郊區“三不管”,和其他幾個社區比起來,就是天上和地下。
楊艷榮話一出,把領導嚇了一跳。見她執意要去,只能給她寬心:社區主任事多、瑣碎,上班招呼一下就行了。“要乾就乾好,在白紙上畫畫,別人不看,那也得交代了自己!要不怎么對得起社區的老少。”
小陽泉社區是陽泉城區的一個老社區,現有居民6000多人。楊艷榮來時,土牆、磚牆殘缺,游商小販聚散不定,不但環境差,治安也不好。
面對各種問題,楊艷榮首先想到的就是儘快建立黨組織。在她心裡“黨員不一樣,黨員應該是乾工作的中堅力量,起模範帶頭作用。”初來乍到,無從下手,楊艷榮花3天時間逐一翻查了2000多戶居民檔案,找出了整個社區僅有的10名黨員,挨個上門,建立聯繫,組織每月一次集中學習。120戶低保,逐一入戶了解情況,介紹工作,她總說“低保救急不救窮!”
“皮包社區”成了省級文明社區
2004年,社區建設年的東風,給小陽泉南社區建設帶來了新契機。看著社區簡陋擁擠的辦公條件,楊艷榮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修建社區辦公樓。當時,社區4名工作人員擠在50平方米的小屋子裡,資料堆積如山,人轉不開身。工作人員出門,口袋裡揣著印章,有人需要蓋章就“現場辦公”,被社區居民稱作“皮包社區”。
對楊艷榮“不知天高地厚”的想法,同事全票否定:手裡沒有一分一厘還修樓?也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事。
2004年8月1日,破土動工。跑設計、跑地皮、跑規劃、跑圖紙、她一次次地往返於規劃處、土地局、國土資源管理局等有關單位之間,鞋底磨薄了,腳底磨破了,腰腿跑細了,可大家仍覺得楊艷榮只是“自己吆喝”。一個女流之輩,還是個退居二線的人,小陽泉的居民不把她放在眼裡。“一個外來戶,怎奈何得了我們坐地虎!”多少年下來,一位居民對楊艷榮掏心窩子,“我們當時就認定你是個弱女子,不是來幹事的,所以有事沒事總想找你點茬子”。
不少居民認定楊艷榮“瞎折騰”。一天晚上,一位居民跳出來以“擾民”為理由,掐了工地的電,並對楊艷榮破口大罵:再吵,再吵弄死你!
居民越聚越多,不少“沒摸清”楊艷榮本意的居民也跟著起鬨鬧事,楊艷榮則在一旁不停地講道理……無奈最後以停工收場。那天以後,楊艷榮晚上不敢睡覺,看工地,白天就挨家入戶上門做工作。
錢不夠,她跑去找駐地單位。“一下午一下午地說,後來人家見了我直躲!”賬上缺錢,她幾次從家裡拿錢貼補,“後來老頭子知道了,說我‘當主任,哪天得把自己的房子也抵押了’!”楊艷榮說完爽朗地笑了。
“蓋房子、籌錢、買磚,哪一樣是女人幹的事?”同事勸她,撐不下去就算了,何必難為自己,楊艷榮不理會。幾個月下來,她磨破了嘴皮子,籌集到70多萬元,加上政府下撥的30萬,一年之後,五層社區服務中心辦公樓終於如期竣工。社區的辦公樓功能齊全,面積達800平方米。一小部分用作辦公場所外,絕大部分成了社區居民休閒、娛樂的專用場地,戲曲排練中心、悄悄話室、溫馨話室、科普活動站等一應俱全,成了“省級文明社區”。
“是個幹事業的人!”
社區居民張祚68歲,是個土生土長的小陽泉人。楊艷榮剛上任那會兒,他和其他居民一樣,“觀察了好一陣子”。“沒出兩年,這個退居二線的女人真把樓蓋起來了,確實是個幹事業的女人,讓我刮目相看!”張祚說。
如果蓋樓是小試牛刀,那么令社區居民徹底為楊艷榮所折服的,是她解決了1022棟樓,3000多居民長達6年多的吃水問題。
管道老、水壓不足,這是當時小陽泉社區居民吃水面臨的主要問題。每天分時段供兩小時水,很多上學的孩子到點回家吃不上飯。老人們拄著拐杖來找楊艷榮,寄希望於這個“能耐人”。
這份希冀像是壓在楊艷榮身上的巨石,“吃水問題必須解決!”她再次放出豪言,楊艷榮成了自來水公司的常客。為了讓居民全天用上自來水,楊艷榮做計畫從早忙到晚,重新鋪設管道,多方協調,改變水壓,一個月下來,整個人瘦了十多斤。功夫不負有心人,水的問題被徹底解決了。
在楊艷榮的辦公室,掛滿了社區居民送來的錦旗。其中一個格外矚目,落款是“張玉英全家”。家住綠礬溝的孤兒郝琪,父親幾年前去世,母親離家出走,奶奶張玉英癱瘓在床,生活全靠大爺郝連慶接濟。2011年,郝琪考入大學,生活本不富裕的郝連慶拿不出孩子的學費,向社區伸出了求助之手。楊艷榮毫無怨言地一趟趟跑、一次次說,將情況向有關部門、有關領導進行反映,最終為郝琪募集到5000元救助,幫助郝琪順利地邁進了大學校門。送走孩子,郝連慶為楊艷榮送來錦旗,上面寫著:黨的好書記,人民好公僕!
郭段敏老人身患疾病,腿腳不方便,子女不在身邊,不能自己做飯,楊艷榮發現這樣的獨居老人不在少數,於是她組織下崗工人成立“方便餐桌”;社區沒有像樣的市場,居民買菜難,她思謀著開起了“愛心超市”;逢年過節、過生日為70歲以上的黨員和90歲以上的居民送生日壽桃,楊艷榮做的每一件事都緊貼著居民的心坎,更有居民說“我們之間的交流不是用語言,而是用心!”
上個月赴京參加十八大,社區300多居民自發組成送行隊伍為她送行。這兩天,楊艷榮又開始思謀著,天冷了,老人出門理髮不方便,想著找一家志願者上門為老人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