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剛

楊興剛,男,1953年生,中共黨員,現任瀘溪縣興隆場鎮巴斗村黨支部書記。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楊興剛帶著工具,對公路進行維護和修整楊興剛帶著工具,對公路進行維護和修整
楊興剛,男,1953年生,中共黨員,瀘溪縣興隆場鎮巴斗村黨支部書記。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險壁上,他帶領村民花了八年時間修通了一條4.2公里的瀘溪“天路”。為了修路,他偷偷拿出家中的10多萬元存款支付公路占地款,並悄悄貸款4萬多元用於支付修路款。為了修路,他賣掉了耕牛,並把積攢給兒女的學費也偷偷拿出支付修路款,使成績優異的兒子輟學在家。為了修路,他患上疝氣,又得了喉癌,生命息息可數。但為了村民的富裕和幸福,他說他值。他帶領鄉親植樹造林,開發蔬菜項目和養殖項目。他把村裡的五保戶老人當自己的父母照顧,把村裡的留守兒童當自己的孩子看待。2010年,他被州委確定為全州重大宣傳典型,在州里舉辦了楊興剛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

先進事跡

巴斗山是瀘溪縣最高的山,海拔884米。興隆場鎮巴斗山村就坐落在近700米的山腰上。山間盤旋著兩條14.2公里的通村公路,被人們稱為“瀘溪的天路”。它是巴斗山人的驕傲,也承載著村支書楊興剛道不完的故事。
2011年5月18日,記者來到大山深處的巴斗山村,與楊支書同吃同住同工作,用鏡頭記錄了他普通卻不平凡的工作和生活。
楊興剛在巴斗山長大,目睹了交通不便的山裡人的困境——農產品運不出,磚瓦等建築材料進不來,多年來飽受貧困之苦,生活水平難以提高。有兩件事讓他刻骨銘心:1994年夏天,他從鎮上買2噸水泥修坪場,全靠人挑回村里,花了近4個小時,費用是水泥價錢的兩倍,苦累不說,“豆腐盤成了肉價錢”;1995年1月19日晚,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村民楊平的媳婦分娩時大出血,由於山路不通,等村民們將她送到鎮衛生院,為時已晚。
“古有愚公移山,現在我們要修路出山!”楊興剛立志改變這一現狀。
1999年走上村領導崗位後,楊興剛開始帶領鄉親們開山修路。沒有機械,他們肩挑、背馱;沒有資金,他積極籌措,並時不時偷偷從家裡把自己早年做生意賺的錢拿出來用。為了修路,他花光了家中6萬多元積蓄,甚至將耕牛和棺材都賣了。有一次,他在被子裡找到了2800元錢,就一聲不響地用到工程上去了。這是他老婆為兒子和女兒準備的學費。老婆知道後大吵了一場,差點和他離婚。
為了早日打通出山通道,楊興剛帶領村民沒日沒夜地乾。在縣鄉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他們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在2006年修通了通往山外的公路。
2001年,他從縣裡爭取來了農網改造項目,要為村里沒通電的地方通上電。130多根水泥電桿要拉上山,鄉親們二話不說,通車的地方用車拉,不通車的地方人工抬,僅半個月時間就把電桿全部運上了大山。不久,村民們都看上了電視。
改善了村裡的基礎設施,楊興剛就著手帶領村民致富:退耕還林,種植椪柑、辣椒,發展養殖。經過幾年的努力,村裡的產業逐漸形成規模,種植辣椒160多畝,開發椪柑200多畝,發展養殖戶20多戶。村民年人均純收入迅速增長到2986餘元。
2009年6月,楊興剛被確診為喉癌,不得不到吉首市進行手術治療。但在這期間,他想得最多的不是自己的病,而是如何進一步推動村裡的產業發展。手術後不久,他就在病床上打起了報告,爭取上級支持村里搞個養牛項目。病情穩定後,他又不時跑到市里、州里的相關部門去匯報情況,爭取支持。當得知鎮政府決定把建設100畝反季節辣椒生產示範基地的任務交給村里後,他趕緊出院,帶領村民開始實施。基地建成後,他又請來科技人員進行技術指導,跑市場幫助村民推銷。如今,辣椒已成為村民增收的一大產業。

榮譽

近年,巴斗山村先後10次被評為鎮“先進黨支部”和“縣先進基層黨組織”,楊興剛先後8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0年,他又被評為“感動湘西人物”和省勞模。楊興剛將這些榮譽所獲得的獎金3萬多元全部拿出來,又投入到了修路和村裡的建設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