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群力

楊群力

一九八一年起先後任中國武術協會會員、湖北省武術協會會員、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理事、湖北省武當文化研究會理事和武當山武術協會,市武術協會武術顧問等。 自一九七八年至今歷任十堰市、武當山經濟特區,武術競賽的總裁判長和武術大型活動開幕式武術設計。 二OO二年起,擔任湖北省武當武術表演團赴台、赴澳、赴港表演武術總教練。


楊群力,男,漢族,湖北省鄖縣人。畢業於中國武漢體育學院武術專業。中國武術八段、高級武術教練、國家級武術裁判。在教練崗位工作連續三十多年,為省市培養了一大批武術人才,所訓運動員在全國、省以上武術比賽中獲金、銀、銅牌400多枚。一九七八年以來擔任全國武術比賽裁判和省、市及武當山歷年來武術比賽裁判長和開幕式武術節目導演。
二00二年、二00三年、二00四年先後擔任湖北省武當武術功夫藝術團赴港、澳、台表演武術總教練,連續兩年留台任教。並受聘台灣中華武當武術交流協會武術總教練。
先後發表論著《鄖陽地區武術拳械錄》、《武當武術與“三性”》、《武當武術與養生》、《武當武術主要特徵》、《武當武術的三大要素》、《武當武術發展之道》等三十餘篇。
編著出版了《青少年武術操》、《武當太乙五行拳》、《武當九宮鏇轉十二樁法》、《武當拳十八勢》又名(簡化武當拳)、《武當劍十八勢》又名(簡化武當劍)、《太極十三勢》等。參與國家體育總局科研課題《武當拳源流拳系和內容研究》、《武當武術現狀考察與繼承發展對策之研究》。其中《武當拳之研究》獲國家體委科技進步三等獎,主編《武當拳十八勢》又名(簡化武當拳)獲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
一九八一年起先後任中國武術協會會員、湖北省武術協會會員、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理事、湖北省武當文化研究會理事和武當山武術協會,市武術協會武術顧問等。
自一九七七年擔任武術教練以來,連續33年46次帶運動隊參加省級以上武術競賽。其中獲省級武術競賽359枚獎牌。國家級武術競賽獲71枚獎牌(其中金牌38枚、銀牌21枚、銅牌12枚)。向武漢體育學院武術系和湖北省運動隊輸送優秀運動員19名,其中武英級6名。為山區和基層培養了大批體育人才和武術骨幹。
自一九七八年至今歷任十堰市、武當山經濟特區,武術競賽的總裁判長和武術大型活動開幕式武術設計。擔任湖北省武術競賽裁判長8次和全國武術競賽裁判12次。
二OO二年起,擔任湖北省武當武術表演團赴台、赴澳、赴港表演武術總教練。
二OO三年、二OO四年曾兩年由湖北省政府指派到台灣講學,進行武當武術的傳承和交流。
二OO八年、二O一O年第三屆、第四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中均擔任武當山經濟特區武術代表隊武術總教練,獲得23枚金牌、10枚銀牌、9枚銅牌,連續囊括集體項目金牌。
一九八O年,愛新覺羅·溥寰(漢名金子弢)先生系武當山龍門第十七代(武當太乙五行擒撲二十三式)(簡稱武當太乙五行拳)傳人,回歸武當山後,接納楊群力和趙劍英作為本拳派第十八代傳人。
自此以後,在教練崗位工作的同時,開始對武術專業理論和武當武術探討和研究,先後發表論文論著四十餘篇,如《湖北省鄖陽地區拳械錄》、《武當武術與“三性”》、《武當武術的三大要素》、《武當武術練功、(養生)、(技擊)原理與特點》、《武當拳功與養氣、(與養性)》、《武當武術主要特徵》、《武當武術面向世界、(發展之道)》。
參與國家武術研究院科研課題《武當拳派的源流、拳系和內容研究》、《武當武術現狀考察與繼承發展對策研究》全部工作,其中《武當拳之研究》獲國家體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編著和創編出版了《青少年武術操》、《武當太極養身操》、《武當太乙五行拳》、《九宮鏇轉十二樁法》、《武當拳十八勢》又名(簡化武當拳)、《武當劍十八勢》又名(簡化武當劍)、《簡化太極十三勢》以及養生功法等,其中《簡化武當拳》獲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
所編創的武當拳、劍、武術操,其一,已成為湖北省部分大中國小的校本教材和武術館校的教學內容;其二,特別是“一拳、一劍、一操”已成為本地全民健身不可缺少的活動內容;其三,2008年第三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和2010年第四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組委會均將“一拳、一劍、一操”指定為學習培訓開展活動的內容。
在武術訓練專業理論研究上,也發表了諸多論文,如《論青少年武術訓練》、《要重視基本功訓練》、《運動訓練獲得成績的基本條件》、《制定訓練計畫反饋信息接收與控制》、《論山區體育人才開發》、《論體校運動隊的管理》等,始終堅持專業理論學習與專業實踐同步。
自一九八一年起,先後擔任中國武術協會會員、湖北省武術協會會員、湖北省武當文化研究會理事、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副會長、武當武術協會副主席、台灣中華武當武術交流協會總教練和美國武當武術研究會副會長等。
自2012年4月,出任武當道教功夫學院院長,執教武當道教功夫團。
體悟感言:
習武強身,傳承武術,既是身心享受,更是社會責任;
教武育人,惠濟大眾,既是弘揚需求,更是工作本份;
尚武崇德,上善若水,既是職業美德,更是做人原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