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楊永讓生於山東書法之鄉,從小耳濡目染,對書法藝術比較著迷。1976年2月,他應徵入伍到原福州軍區警衛營。在連隊,寫字條件差,他就以樹枝當筆,在沙地上練字。不久,營連幹部發現他不僅是一名優秀的警衛戰士,而且是一塊寫字的“料”,就想方設法為他營造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寫決心書、光榮榜、出黑板報、牆報,並先後擔任連隊文書、營部書記。從此,訓練、工作和執勤之餘,一本字帖、一支毛筆、一瓶墨汁、一摞報紙,陪伴他度過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幾十年來,從戎而不棄筆,他無論在基層當戰士,還是任連、營、團主官,直至走上師領導崗位,不管工作多么緊張艱辛,他始終心繫書藝,不斷臨池,寒暑不輟、廣臨碑帖,求師訪友,博採眾長,精心鑽研。
人物評價
征衣常帶淡墨香,落筆驚風浩氣存。楊永讓有著一股北方漢子固有的爽快與豪氣。他將這種直率的內在氣質與筆墨相結合,便形成了他獨特的書風:勁健、果敢、堅實。如果說,藝術是個性的寫照,從他的書法中,我們看到了他性格中更本質的一面。取法高古,從遠古的漢魏書風中尋找養分,獲得啟迪。於是,在他的筆下,無論是嚴謹的楷書、典雅的行書、瀟灑的草書,還是沉雄的隸書,都能透露出一種凝重、悠遠的氣象。正如先人所謂:“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書品即人品。作為軍人,亦文亦武的修持歷練,造就他的謙遜質樸、豪爽果斷。汲古出新、自成一家,是楊永讓書法作品最為突出的特點之一。他秉承著先賢“獨自成家”的書法理念,堅持走以古為新之路。他認為尋求書法藝術的真諦光靠練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豐富的學識和深厚的素養。為此,他除了勤奮習字以外,還廣采博覽,不斷地從生活,從文學、音樂、體育、美學等知識領域汲取營養。他的作品筆力雄健、一氣呵成,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衝擊力和感染力。特別是那種“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陽剛之氣、浩然之氣,令人為之一震。這種氣勢,不僅來自於他幾十年孜孜不倦的筆墨探索,也來自於他幾十年風霜雨雪的戎馬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