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步浩

楊步浩

10歲起給地主打工,1929年逃荒到延安縣碾莊鄉落戶;1935年紅軍解放石家畔後,他分到了窯洞和土地。1936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擔任村幹部。抗日戰爭階段,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區實行包圍封鎖,邊區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楊步浩以實際行動支持抗戰;1943年初,楊步浩被評為勞動英雄,他主動為毛主席、朱總司令代耕,並一直堅持到194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經常深入基層,宣傳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1977年7月6日,楊步浩被延河暴發的特大洪水奪去了生命。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楊步浩(1962年,吳印鹹攝影) 楊步浩(1962年,吳印鹹攝影)

楊步浩(1905—1977),陝西橫山縣人;勞動英雄。楊步浩同志1935年參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2年冬被評為延安縣勞動英雄,1943年11月出席陝甘寧邊區勞動模範大會,被評為邊區甲等農業勞動模範。

從1943年起,他以自己的勞動果實,連續多年主動為毛主席、朱德總司令送交代耕糧。

1946年春節,他和延安縣川口區六鄉秧歌隊一起到中央機關駐地王家坪給毛澤東、朱德等拜年,並給毛澤東主席敬獻了“人民救星”的金字匾。

全國解放後,他曾先後三次進京看望毛主席,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的親切接見。

1977年7月6日,楊步浩老人不幸在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害中遇難,時年72歲;他的遺體安葬在王家坪毛澤東主席舊居的後山。

人物生平

積極生產

10歲起就給地主攬工,1929年逃荒到延安縣碾莊鄉石家畔村落戶。

1935年紅軍解放了石家畔,他分到了窯洞和土地,打心眼裡感激共產黨,並認準跟著共產黨鬧革命就會過上好光景。1936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擔任村幹部,能及時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

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後,國民黨頑固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對陝甘寧邊區實行包圍封鎖。邊區軍民積極回響中共中央的號召,開展大生產運動。楊步浩夫婦和其兄、侄早出晚歸,精耕細作,努力生產,以實際行動支持抗戰。1943年初,楊被評為勞動英雄。同年2月,他和其他勞動英雄一同去南泥灣慰問八路軍三五九旅,王震旅長告訴他們,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也同戰士們一樣要完成生產任務。楊聽後心情十分激動,主動要求為毛主席、朱總司令代耕。

當楊的要求得到縣委同意後,他便托人寫信報告了毛澤東。毛澤東當即回信表示感謝。1944年麥收後,楊趕著兩頭毛驢將曬乾的一石小麥送到中共中央駐地楊家嶺,代毛澤東交納公糧。毛澤東親切地接見了他,當問到他為什麼要代自己和朱老總耕田時,楊含淚介紹了自己的苦難身世後說:“吃米不忘種穀人。我現在翻了身,不能忘記共產黨和您的恩情呀!”

王震(右)與楊步浩在延安合影 王震(右)與楊步浩在延安合影

在毛澤東的關懷和鼓舞下,他的生產勁頭更足了,給毛、朱代耕一直堅持到1947年。1945年春,陝甘寧邊區政府召開群英會,楊被評為甲等農業勞動模範。這年11月28日楊過40歲生日時,毛澤東、朱德特意派代表前往祝賀。當接過毛澤東、朱德贈送的“與人民同壽”的大紅綢幛和20萬元邊幣的賀禮時,他再也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對送禮的同志說:“毛主席、朱總司令工作那么忙,還把我這普通農民的生日記在心裡,我實在感激不盡。”從此,他與毛澤東、朱德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及陝甘寧邊區政府、延安縣政府的負責人來往更多了。逢年過節,或得知哪位領導有病,他就設法前去看望。

1946年春節,楊步浩等倡議以延安縣川口六鄉人民的名義給毛澤東敬獻金字匾。不幾天,一塊五尺長、三尺寬,上書“人民救星”四個大字的大紅金匾做好了。正月十五那天,他帶領全鄉秧歌隊去王家坪給毛澤東獻匾。毛澤東接過金匾高興地說:“我感謝六鄉的全體人民,祝賀六鄉的全體人民,祝賀六鄉人民今年奪得大豐收。”

毛澤東主席接見楊步浩 毛澤東主席接見楊步浩

同年7月,國民黨胡宗南部抓緊調兵遣將,陰謀偷襲陝甘寧邊區。一次,一批中外記者來聯防司令部了解民眾的反映。毛澤東就讓楊去接待記者。他對記者說:“胡兒子要進攻邊區,我們‘歡迎’。全邊區民眾男女齊武裝,老少都動員,叫敵人來一個死一個,來兩個死一雙,管叫他們幾十萬軍隊都埋在邊區肥田。”毛澤東稱讚他回答得好,長了邊區人民的志氣,滅了反動派的威風。

1947年春節,楊去給毛澤東拜年。他表示,要扛上槍桿子參加游擊隊,用消滅敵人的實際行動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毛澤東緊緊地握著他的手,把他送出窯洞——這是他和毛澤東在戰爭年代的最後一次會面。

建國以後

人物塑像 楊步浩 人物塑像 楊步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經常深入基層,宣傳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1970年,楊步浩這位延安時期作出過突出貢獻的老英雄,從“五七”幹校調到延安革命紀念館工作,具體安排在原軍委與總部舊址——王家坪,介紹他同領袖的親切往來,講述他同老一輩革命家令人難以忘懷的往事,生動、具體地介紹老一輩革命家的音容笑貌,平凡而又偉大的事跡,使人們在感慨萬端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楊步浩於1952年、1961年、1975年曾三次進京,兩次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其中1961年困難時期,毛主席仍惦念延安時期的老朋友,托人給楊步浩捎來幾斤白糖、兩瓶酒和兩塊布料,見物倍思人,他先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主席,我很想念您老人家,很想去看看您,不知您有空沒有?”不久,毛主席就回信說:“我同意,你跟地方上商量一下,只要地方上同意,我沒有什麼意見。”經延安縣委討論後,楊步浩進京的願望實現了。他高興得幾夜都沒有睡好,同老伴精心縫製了幾個白粗布小口袋,裝上了延安最好的小米、綠豆、瓜子、乾菜,於國慶前夕到了首都北京。

1961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親切會見了老英雄。之後,又把他請到中南海家裡,設家宴款待,又同他長時間交談,了解延安的變化,感謝延安人民的問候。

在第三次進京時,他還見到了朱德委員長。

“文化大革命”中,楊步浩作為延安歷史的見證人,又調到延安革命紀念館工作。他在王家坪軍委和總部舊址一遍又一遍地向觀眾介紹自己同毛主席,朱總司令、王震旅長的交往,介紹毛主席送兒子毛岸英上“勞動大學”的情景,常常聲淚俱下,使參觀者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1973年6月,周恩來總理陪同外賓回到延安訪問,特意在延安革命紀念館接見了他,轉達毛澤東主席和自己對他的親切問候。

1975年,當楊步浩得知毛主席、周總理病情加重的訊息後,心急如焚,說什麼也要進京再見一面。

周恩來總理在延安親切會見楊步浩(1973年) 周恩來總理在延安親切會見楊步浩(1973年)

中央辦公廳的同志接待了老英雄,只是因毛主席、周總理均住院治療,不便會客,不好安排他們見。毛主席、周總理在病床上知道老朋友來京探視,也很激動,但醫生的意見又不好不聽,便分別委託朱德委員長和王震副總理代為接待。朱德、王震在家裡熱情款待楊步浩,長時間促膝交談,合影留念,並分別在楊步浩的筆記本上親筆題詞,勉勵他要發揚光大毛主席培育的延安精神。

1976年1月、7月、9月,中國革命史上的三顆巨星相繼殞落了。楊步浩聲音一次次哭啞,眼睛一次次紅腫,他多么希望老朋友能再次重逢呀!在組織老區人民代表團進京弔唁時,楊步浩受延安人民的重託去了。當他看到日夜思念的毛主席安詳地躺在水晶棺里時,撲上去失聲痛哭,他有多少心裡話要給毛主席說呵!可是這一天永遠不會有了。

不幸遇難

1977年7月6日,延河爆發了百年罕見的特大洪水災害,這位頗有傳奇色彩的老人被這場洪水奪去了生命,終年72歲,他的老伴、兒媳、一個孫子也同時遇難——而這一天正巧是朱德委員長逝世一周年紀念日,人們悲痛又欣慰地說,是延安時代的老朋友請他去敘舊了。

一代歷史人物雖然相繼去世了,但是領袖同一位普通農民間的交往和彼此建立起來的深厚情誼,將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楊步浩的遺體後來葬於當年毛主席在王家坪舊居的後山,墳前立有石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