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編輯工作幾十年,以嚴謹細緻勤奮的工作作風和優質、高效的工作成績著稱。10餘年來由他校點、輯補、撰述和責編出版的古籍和有關古籍的圖書有38種,由他校閱和責編的翻譯書籍以及他自己所譯圖書有14種。其中最突出的貢獻是整理出版了兩部巨大的湖南地方古籍:《郭嵩燾日記》和《船山全書》”,這是世人對楊堅的印象,也是楊堅所留存在世的最寶貴遺產。一輩子,兩套書,談及楊堅時,有人如此感嘆。
2010年3月16日14時30分,楊堅逝世於湘雅二醫院,享年87歲。在此之前,楊堅沉浸於書海幾十年如一日,一心埋頭編書,說他嘔心瀝血肝腦塗地毫不為過。由楊堅主編的《船山全書》與《郭嵩燾日記》以及他編譯的《希臘羅馬神話》,都被奉為湖南出版圖書中的範本。其中的《船山全書》,更是被任繼愈贊為“可以傳世之作”。
“惟覺老年喘嗽,出氣不贏,餘無大礙,可請放心。”
晚年的楊堅仍未放棄他的工作,大力攬下《船山全書》的再版修訂工作,絲毫沒有怨言。當時,他以年近九旬的高齡仍然堅持每天到嶽麓書社四樓的辦公室上班,直至最後臥病在床,有心無力才罷休,這些被楊堅自嘲為“沒法像你(指鍾叔河)那樣,拿得起,放得下”。
《船山全書》再版修訂工作進行時,楊堅的身體狀況已經不佳。在給老友鍾叔河的信里,他這樣寫道:“我周一至五上班,為《船山全書》再版重讀改正錯誤。惟覺老年喘嗽,出氣不贏,餘無大礙,可請放心。”據鍾叔河透露,彼時的楊堅已經87歲高齡,又身患癌症,但他離開辦公室時還會依“規矩”請假,雖然早就沒有誰要求他這樣做了……嶽麓書社年輕的編輯劉文對楊堅也印象深刻,他回憶:“自修訂工作啟動以來,楊先生不顧耄耋之年每天堅持到辦公室伏案工作。他家離出版社一公里左右,我不知道他搖搖晃晃地要走多久。”
坐得住,極認真,一個個字的細讀
楊堅毫無疑問是一個極具敬業精神的學者。鍾叔河便對此讚嘆有加,“楊堅的工作責任心強,現在的很多責任編輯可能不看稿,直接扔給領導或校對,或者讓作者自己看,但楊堅絕對不會,他那是一個個字的細讀。楊堅是個很發奮的人,他坐得住,極認真,現在那種人已經很少了。”晚年時的楊堅在這一點上也讓人望塵莫及,劉文透露:“曾和楊先生聊起《船山全書》的修訂,他非常擔心再版重排會增加新的錯誤,再三強調校樣他都要過目。後來我們考慮到修訂改動的量相對不大,便決定將原書逐頁掃描,不再重新排錄,只在掃描下的圖片上修改,以避免出現新錯。”
楊堅同時也愛書如命,惜書如命。由他編譯的《希臘羅馬神話》出版後,與其相熟的朋友同事都收到了老人的贈書。每本書的扉頁里都有一張題了字的小紙片,楊堅還不忘解釋:“此蓋示贈者之謙懷,對受贈者之尊重,又為對圖書之愛護也。受者若不欲保存其書,即可自由處理,而書中並無痕跡。”
每次,他總是站起來迎接你
在楊堅身上,年輕人總能感受到老一輩知識分子的謙遜與教養。在出版界裡名頭響亮的楊堅,生活里並不是不苟言笑、自恃高人一等的“書呆子”,反而卻是禮貌而周到,讓人如沐春風。
這樣的楊堅讓劉文等後輩們心服口服,成為他的“鐵桿冬粉”。劉文回憶:“我畢業後到嶽麓書社上班,才第一次見到了傳說中的楊先生。他早已過了80歲,極瘦,真正是弱不禁風了。但雙眉上揚,兩眼深邃有神。手中經常提把老式長傘,估計是拐杖雨具兩用吧。見到我們新來的小同事,親切地問我們名字、畢業於哪裡。當他知道我來自武大哲學學院時,眼裡閃過一絲興奮。我猜是因為那裡有他的一位故人,資深教授、著名哲學史家、研究船山哲學的專家——蕭萐父先生。在我的印象里楊先生每次提到蕭先生都言必稱‘蕭老師’,還說蕭先生是很優秀的學者。”讓劉文印象深刻的細節還有很多,例如,“楊先生的辦公室有三張桌子,放了很多書稿,地上則是名副其實的‘故紙堆’,而且還不止一堆。雖然書稿很多,但整個房間一點都不顯雜亂。每次進去他總是站起來迎接你,而且一定要你坐下來。”
1995
楊堅獲第四屆中國韜奮出版獎,整理出版了兩部巨大的湖南地方古籍:《郭嵩燾日記》和《船山全書》 。
《 楊堅編輯文存 》記錄了中國出版界這樣一個求真務實、敬業自律、淡泊名利、矢志不渝地獻身於出版事業、學術事業的典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