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洲[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

楊善洲[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

楊善洲(1927年1月—2010年10月10日),男,漢族,中共黨員,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人,1951年5月參加工作,1952年11月入黨。曾任雲南省保山地委書記。 1988年6月退休以後,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帶領大家植樹造林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且將林場無償捐贈給國家。 2010年10月10日15時08分逝世,享年83歲。 楊善洲在退休之後,獲得“全國綠化十大標兵”、“全國綠化獎章”、“全國老有所為先進個人”等眾多榮譽,被譽為“活著的孔繁森”。2011年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獲獎者。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楊善洲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不忘初心、奉獻一生的退休幹部楷模。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楊善洲同志在林場 楊善洲同志在林場

1927年1月,出生在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

1951年5月,參加鄉農會和武裝隊,先後在施甸縣和保山地區任領導職務。

1952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4年,楊善洲擔任施甸縣委書記。

1977年,任保山地委書記

1988年6月,退休。

1988年6月至2008年11月,退休後回家鄉施甸縣大亮山義務造林,創建林場。

1991年6月,被雲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999年8月,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十大綠化標兵”提名獎。

2000年12月,被全國環保總局授予“全國環境保護傑出貢獻者”。

2002年,被評為全省老幹部“老有所為”先進個人。

2004年10月,被評為全國老幹部“老有所為”先進個人。

2009年4月,將林場無償交給國家經營管理。

2010年5月5日,楊善洲把保山市委、市政府為他頒發的20萬元特別貢獻獎中的10萬元捐贈給保山第一中學,另外6萬元捐給了林場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設。

2010年10月10日15時8分,因病醫治無效,在雲南省保山市人民醫院逝世,享年83歲。

生平事跡

植樹綠荒山

1988年4月,60歲的楊善洲同志光榮退休。時任省委書記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談話,讓他搬到昆明居住,並說還可以到省人大常委會工作一段時間,楊善洲婉言謝絕了:“我要回到家鄉施甸種樹,為家鄉百姓造一片綠洲”。大亮山位於保山市施甸縣城東南約50公里,海拔在1800—2619米。楊善洲的家鄉就在大亮山腳下的姚關鎮陡坡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當地農民缺衣少糧,就開始大規模的毀林開荒,原本翠綠的大亮山生態遭到極大破壞,山光水枯,荒涼空曠,山石裸露,山間溪流逐年減少乃至枯竭,當地農民飲水大多要到幾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馬馱,周邊十幾個村也陷入“一人種三畝,三畝吃不飽”的貧困境地。為了增加糧食產量,村民只有進一步開荒耕種面積,導致了生態環境急劇惡化。

楊善洲選擇了大亮山,就是為了改變家鄉的生態環境,造福家鄉人民。他說:“我是在兌現許給家鄉老百姓的承諾,在黨政機關工作多年,因為工作關係沒有時間回去照顧家鄉父老,家鄉人找過我多次,叫我幫他們辦點事我都沒有答應,但我答應退休以後幫鄉親們辦一兩件有益的事,許下的承諾就要兌現。至於具體做什麼,經過考察我認為還是為後代人造林綠化荒山比較實在,這既對全縣有利,也對當地民眾生產、生活有利。”

家鄉的人聽說他要回來種樹就勸他:“你到別處去種吧,這地方連野櫻桃和鋸木樹都不長。”然而,楊善洲創辦林場的構想和決心沒有被動搖。他請地、縣林業部門的領導和科技人員到大亮山上作多次調查研究。他們帶著帳篷,風餐露宿,徒步24天,對姚關、舊城、酒房等地進行了調查。經過調研,更堅定了楊善洲改變大亮山面貌、“種樹扶貧”的決心,並將場址選在施甸縣的舊城、酒房、姚關3個鄉結合部的大亮山。

林場成立大亮山造林指揮部,楊善洲親自擔任指揮長。成立當晚,他們在用樹枝圍起的簡易帳篷里,圍著火塘召開了第一次造林會議,把林場職工分宣傳動員、整墒、育苗三個小組,要求搶在5、6月份雨季來臨前育下能種萬畝以上的樹苗。到達大亮山的第二天,楊善洲把大亮山社的社長找來,召開了一個小型會議,把他們到大亮山的目的意義都講明白了,希望得到大亮山社的支持。大亮山社的社長李宗清見到老書記身先士卒,早感動得不得了。他連聲說:“老書記你這么大年紀的人,不住城裡住山里,為的是給咱老百姓造福,咱們還有什麼可說的。辦什麼事,就老書記一句話,說什麼我們都支持!”

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給樹修枝時,楊善洲不幸踩著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後他又拄著拐杖執意爬上了大亮山。開始辦林場那幾年困難很大,但是楊善洲艱苦奮鬥,儘量少花錢多辦事。沒有錢蓋房子就花7000多元錢蓋油毛氈房40多格,一住就是8年,有三個職工住了9年半才出去。沒有錢購買農具,就地取材自己動手,辦公桌、板凳、床鋪都是自己動手做的,晚上照明沒有電,每人買一盞馬燈。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楊善洲同志意識到大亮山林場要發展壯大,必須順應市場經濟的大潮,改變傳統單一的經營方式,進行多種經營。建場之初,楊善洲主要以種植華山松為主,在黨的十四大後,他感到僅僅種植華山松不能最快的產生效益,林場要以林養林,要提高經濟效益。於是,他們從廣東、福建等地引種龍眼樹苗,開闢了龍眼水果基地。施甸縣的立體氣候十分突出,高海拔地區常年雲遮霧罩,是種植茶葉的好地方。酒房鄉供銷社茶廠生產的袋裝黑山銀峰茶,1994年曾榮獲省農業廳優質產品稱號,供不應求。他們從中得到啟示,也建立了茶葉生產基地,還專門投資建了一個粗茶葉加工廠;另一方面,楊善洲號召林場職工開拓新的生產經營領域,他和林場職工的努力下,大亮山林場沒有幾年時間,就紅火起來了,家業擴大、經濟效益也逐步顯現出來。為了搞好多種經營,他們辦起了茶葉基地,又建起茶葉精製廠,茶樹也長得有半人高了,但正在這時,發生了一場鼠患,一隻只肥大的老鼠幾夜之間就把三分之二的茶樹啃死了,人們辛勤多年的茶園毀於一夜。面對這挫折,有的人畏縮了,但楊善洲卻沒有被困難壓垮。他鼓勵大家,茶園毀了可以重新種植,人的精神垮了,事業就真正完了。他要職工振奮精神,重新與大自然搏鬥。初建林場的3年,他們好不容易種活了將近3萬畝華山松,有近400畝松樹被一種叫紫荊澤蘭的毒草侵擾死了,楊善洲又鼓勵職工不要泄氣,振奮精神重新再乾。在他的鼓舞下,林場職工始終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

楊善洲雖然是大亮山林場的義務承包人,但他並沒有從林場拿錢。最初的幾年裡,林場只給他補貼70元一伙食費,後來調到了100元。不僅不要錢,楊善洲還經常要給林場貼錢。林場在山下辦了一個水果基地,招了一些臨時工,碰上林場經濟困難的時候,楊善洲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來用於發工資。大亮山的生態修復,使一些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得到保存。林場珍稀動物有黑熊、豹子、獼猴、鳳頭鳥、野雞等,植物有桫欏、銀杉、楠木、白杏、雪松等,山石裸露的現象消失,風調雨順,周邊居民修枝打杈就能解決燒柴問題,通過合理採收乾巴菌等山珍實現增收。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幹旱,但由於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養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邊民眾的生產生活用水在乾旱期間仍然充足。2009年4月,楊善洲將活立木蓄積量價值超過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國家。

堅守精神家園

楊善洲老人 楊善洲老人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楊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時時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自己。他曾說:“我1952年入黨,其實當時自己沒想到入黨,覺得自己條件不夠,是組織上看我表現不錯,把我確定為重點培養對象。隨著思想覺悟的提高,越來越覺得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一種正確的選擇。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遠大目標是使整箇中華民族富裕起來,這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入黨後,我很快找到了人生方向和奮鬥目標。”他還說:“我是共產黨員,哪能光想著自己?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富麗堂皇,別人卻還過著艱難日子,那么,我們常說的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不是成了騙人的假話嗎?無論在什麼時候,何種環境中,我們都不能忘記了黨的根本宗旨,都應該把堅持黨的宗旨作為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1964年,楊善洲擔任施甸縣委書記時,組織上提出把他愛人轉為城鎮戶口,他謝絕了。1978年,組織部門有檔案規定他家除大女兒外,都符合進城的條件。當組織部門寫報告上去時,被他要求撤銷了。他說:“身為領導幹部,我應該帶個好頭。我相信我們的農村能建設好,我們全家都樂意和8億農民同甘共苦建設家鄉。”

1975年夏天,家裡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處漏雨,全家老小實在無法居住,妻子張玉珍專程跑去找楊善洲拿點錢給家裡修房子,楊善洲掏出身上僅有的30元錢交給妻子,說:“你先拿這30元錢回去,買幾個瓦盆接一下漏,暫時艱苦一下。”張玉珍接過30元錢,含著淚水回到了老家……。1995年,楊善洲退休回到大亮山種樹。出於對楊善洲進城給林場辦事住宿方便考慮,全家想方設法借了5萬多元錢在施甸縣城的附近買了一塊地蓋起了一間房子,妻子張玉珍找楊善洲湊錢還賬,楊善洲東拼西湊拿出了9600元。“你一輩子就攢了這么點錢?”老伴問。楊善洲擺了擺手:“別人不理解我,你還不理解我?我真的沒錢!”張玉珍只好又一次含著淚水回去,把剛蓋起來還沒住的房子賣了。

1986年,姚關鄉的一位副鄉長在楊善洲家看到老書記的老伴和女兒們正在吃包穀飯,得知老書記家裡的糧食不夠吃只好用包穀摻在飯里時,這位副鄉長流淚了,當即讓鄉民政給老書記家裡拉去了兩袋救濟糧。楊善洲知道後,批評了他:“好多人家連包穀飯都吃不上呢,接濟要接濟比我們更困難的家庭。”他叫家裡人將送來的糧食退了回去。

1988年,當時駐板橋漢莊的地委工作組接到板橋鎮宗家山村楊春蘭老人的申訴。老人去賣豬,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豬,並扯著老人來到了地委工作組要求主持公道。工作組負責處理此事的人聽信了對方的話,責令楊春蘭老人立即將豬還給對方,並罰款80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組。楊善洲得知此事後,馬上責成工作組與地委信訪辦公室的幹部進行調查核實,他說:“我們處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關乎民眾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馬虎行事,不能傷了民眾的心。”後經調查核實,原來楊春蘭所賣的豬是別人偷了轉賣給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工作組還了他一個清白。

淡泊名利的他

楊善洲雖然是大亮山林場的主要創辦人,但他從不從林場領取報酬。林場場長自洪學曾跟楊善洲談過很多次,自洪學說:“老書記,多的錢咱們林場拿不出來,一月補助你500元林場還是有的”,但楊善洲一句話就把自洪學頂了回去:“我上山來是種樹的,要那么多錢乾什麼?”保山地區經濟協作辦公室得知楊善洲的情況後對他說:“老書記,你來做我們的顧問吧,一個月我們給你1000塊錢”。楊善洲謝絕了,他說:“我是林場的顧問,沒有時間給你們做顧問”。

他的老伴坐過4次林場的吉普車,他為此交了370元的汽油錢。他說:“辦林場後,領導考慮到我老了,出外辦事不方便,就專門為我配了車。但車子是辦公用的,不是接送家屬子女的。雖然不在崗位了,但原則還是要堅持。還有我當領導有小車用,那些買不起車,買不起機車的人怎么辦呢?想想這些,我覺得當個領導已經夠‘特殊’的了,還想多占點其他的便宜,就太不應該了。”

大亮山林場掛牌後,楊善洲不是場長,卻沒少操心。平時,他和林場職工一樣,起早貪黑,上山挖塘種樹,吃的是一個鍋子裡的飯,住的是一樣的油毛氈窩棚。有的同志看不過去,說他年紀大了,給一點特殊照顧,給他開個小灶,他堅決不肯,執意要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為了禦寒,大亮山四季燒火塘,晚上,大家就圍在楊善洲住的火塘過商量工作。楊善洲樂在其中地說,“白天造林、晚上烤火,也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嘛!”

社會任職

在林場和昔日“戰友”聊天 在林場和昔日“戰友”聊天

1927年1月出生,雲南省施甸縣姚關鎮陡坡行政村大柳水自然村人。

1934年至1949年,在家務農。

1950年,參加鄉農會和武裝隊,任小隊長。

1951年,在施甸區擺馬鄉政府工作;在施甸區委工作,任土改小組長。

1951年10月調保山縣董官鄉、打漁鄉搞“複查”工作,任副隊長。

1952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3年1月至7月,在施甸區委搞“複查”工作,任隊長。

1953年8月至1955年,在施甸區委工作,任區委副書記。

1955年至1957年,在施甸區委工作,任區委書記。

1957年至1958年,在中央第七期黨校學習。

1958年至1963年,在保山縣委工作,任縣委副書記。

1963年至1965年在施甸縣委工作,任縣委書記。

1965年至1966年,在大理、保山搞“四清”工作,任黨委書記、團長。

1966年3月至1977年,在保山地委工作,任地委副書記。

1977年至1988年,在保山地委工作,任保山地委書記。

榮譽稱號

1991年6月,被雲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999年8月,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十大綠化標兵”提名獎。

2000年12月,被全國環保總局授予“全國環境保護傑出貢獻者”。

2002年,被評為全省老幹部“老有所為”先進個人。

2004年10月,被評為全國老幹部“老有所為”先進個人。

2011年3月,被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中榮獲全國敬業奉獻模範稱號。

2012年2月3日,在第十屆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中榮獲201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稱號。

2018年11月,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楊善洲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不忘初心、奉獻一生的退休幹部楷模。

人物評價

楊善洲先進事跡 楊善洲先進事跡

楊善洲的六十年告訴我 們:大公無私、堅守信念、一生奉獻依然是黨員幹部的根本。( 2011年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孫偉

一個人能夠給歷史,給民族,給子孫留下些什麼?楊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綠蔭和一種精神!( 2011年感動中國 推選委員 陳淮

綠了荒山,白了頭髮,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他心向未來。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後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感動中國頒獎詞

和楊善洲一起踏上大亮山,並肩戰鬥22年,第二任林場場長自洪學認為楊善洲“最讓人敬佩的就是以身作則,乾什麼艱難險重的事都沖在最前面。跟著老書記,我真正懂得了什麼是艱苦奮鬥。”林場副場長周波清楚記得楊善洲因為家人動用林場的車子向財務上交汽油費的事:“不占公家一點便宜,像老書記這樣的共產黨員太難得了。”他們稱讚他是清正廉潔的符號,艱苦樸素的代名詞,是深深紮根基層、有深厚民眾基礎的老一輩黨員幹部的傑出代表;他們稱讚他常思民生不懈怠,綠水青山立口碑。

流傳於滇西保山市施甸縣的民謠:“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車不回頭,當官一場手空空,退休又鑽山溝溝;二十多年綠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場,創造資產幾個億,分文不取樂悠悠……”

2011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胡錦濤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向楊善洲同志學習。他指出,楊善洲同志是黨員幹部的學習楷模,是離退休老同志的優秀代表。他一輩子忠於黨的事業,一輩子全心全意為民眾謀利益。他的模範事跡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個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向他學習,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實踐黨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滿意的好黨員、好乾部。 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指出,我們學習楊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樣以正確的世界觀立身,以正確的權力觀用權,以正確的事業觀幹事,以正確的民眾觀做人。 要學習他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讓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在心靈深處牢牢紮根;學習他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一心想著民眾、一切為了民眾,誠心誠意為民眾謀利益;學習他鞠躬盡瘁、不懈奮鬥的崇高境界,奮發有為、幹事創業,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增光添彩;學習他大公無私、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艱苦奮鬥、清正廉潔,自覺實踐共產黨人的人生價值和道德追求。

改革開放之初,楊善洲積極推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原來缺糧的保山成為了“滇西糧倉”,被稱為“糧書記”。率先探索和推進小城鎮建設,發展多種經營,培育非公有制經濟,建成一大批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地方工業企業和特色鮮明、經濟活躍的小集鎮。退休後,他踐行“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的諾言,捲起鋪蓋扎進大亮山植樹造林22年,把5.6萬畝荒山變成綠洲,並將價值3億元的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國家。

個人生活

孝子

楊善洲是出了名的孝子,母親愛吃糖果,楊善洲便經常買來自己帶回去或托人捎給母親。1990年母親去世前,楊善洲回家過年時發現母親走路搖搖晃晃,於是叫了醫生,並親自在母親的屋內搭了一張臨時小床,整夜守在母親身邊,陪母親說話,給母親端藥遞水,直到9天后,母親離開人世。

守望者

大亮山上,楊善洲的全部家當是一張床、一張學生用的書桌、兩個小坐凳、一個火盆,火盆上架著鍋針,鍋針上是一把熏滿火煙的燒水壺,旁邊是用來煮藥的兩個小羅鍋,四個小碗擺放在桌上,火塘邊的牆疙嗒擺放著雨傘、蓑衣、馬燈、手錘、砍刀、板鋤、鎬、釘耙、油紙帽,床頭掛著水準儀、黃布帽、草帽、手套、袖套、圍腰,床腳下一雙黃膠鞋、一雙翻皮皮鞋、一雙拖鞋,牆壁上兩張用舊的洗臉毛巾。

疼愛妻子

和楊善洲結婚60年,張玉珍大多數時候是孤獨的。1996年,張玉珍因膽結石住院。當時正值種樹的關鍵季節,楊善洲請林場的駕駛員送妻子去醫院,他選擇留下種樹,沒有人知道他心裡的焦急,一邊種著樹一邊胡思亂想妻子會不會是得什麼重病。當林場的駕駛員回來後,他趕緊去問情況,知道是膽結石後,心裡鬆了一口氣,大幹3天活。在妻子住院的第3天,他風塵僕僕地趕到醫院,看著妻子憔悴的面容,楊善洲喉頭有些發哽,他帶著心疼和內疚,一直照顧妻子到出院。 2005年張玉珍因肺氣腫住院13天,楊善洲在妻子身邊守足了13天。他每天一早都會買好早點帶給妻子,並端到病床前。他會在妻子睡著後,給她掖掖被角,也會在妻子起身時,在她身後墊個枕頭。這13天他總是一守就是一天,女兒們勸他也沒用,每次都是到很晚才回去,“多休息休息,很快就能出院了,要什麼跟我講。”這是13天裡他對妻子說得最多的話。 這兩次生病,張玉珍吃了苦,受了罪,然而她卻很快樂,她習慣給別人講丈夫照顧她的事情,她有過幸福的29天。那個一向心裡裝著公家的丈夫在她痛苦時,一直守在她身邊,給她最溫柔的照顧。

親屬成員

妻子:張玉珍

大女兒:楊惠菊

二女兒:楊惠蘭

三女兒:楊慧琴

後世紀念

紀念圖書

出版時間名稱作者出版社
2011年5月為政 幹事 做人——向楊善洲學什麼本書編寫組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2011年4月楊善洲的故事中央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黨建讀物出版社

善洲林場

紀念楊善洲的圖書 紀念楊善洲的圖書

經雲南省保山市委、市政府批准同意,施甸縣大亮山林場正式更名為“善洲林場”。

為更好地弘揚楊善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緬懷楊善洲的感人事跡,2010年11月施甸縣將大亮山林場更名為“善洲林場”,並舉行大亮山林場更名暨楊善洲紀念碑、塑像奠基儀式。

媒體報導

1973年2月18日《人民日報》第2版,刊登楊善洲個人署名文章《學習革命理論 破除經驗主義》。

1980年10月29日,一篇《他帶頭不搞特殊化——記保山地委書記》被刊登在《人民日報》的頭版上。

1981年,人民日報頭報導過他,標題是《他帶頭不搞特殊化》。1989、1997、1999、2003年,人民日報都報導過他的事跡。

1982年11月8日,人民日報刊登《公僕的正氣——記中共雲南省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

媒體報導楊善洲的事跡 媒體報導楊善洲的事跡

楊善洲退休後的1989年,2月9日的人民日報第4版報導《退休之後不進城,志在深山辦林場 楊善洲事跡在滇西南傳為佳話》, 1997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刊登《楊善洲——滿目青山夕照明》。文章講述了楊善洲離休之後,回到仍很貧困的家鄉,帶領一幫年輕人,在荒無人煙的大亮山上植樹造林2.5萬多畝。

1999年6月1日,人民日報第10版刊登《讀一讀這位老人平凡動人的故事,你會明白什麼才是美麗而高尚的人生——一位老人與一片森林》。

2003年8月15日,人民日報再次報導記者錢江的文章《楊善洲:獻給家鄉滿山綠》。

事跡報告會

2011年2月2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三層小禮堂,700多名在京老幹部和100多名北京市區縣幹部代表一起聆聽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

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由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和雲南省委聯合舉辦,巡迴報告團分別在北京、上海、江蘇、山東、河南作巡迴報告。

電影

《楊善洲》是一部歌頌優秀共產黨員、弘揚時代精神、謳歌當代基層幹部楷模的主旋律電影,該片講述了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一心為民的感人事跡。開山墾荒的日子是艱苦的,艱苦環境下的快樂更加珍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