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年之內兩度上書國家領導人,質疑我國電力工業體制改革的成敗,反對建設全國性特高壓交流電網,引起國內外輿論對於我國電力行業深陷壟斷的頻頻關注。 早在1985年,楊名舟撰寫萬餘字論文呼籲制訂《電力法》,該論文在行業內受到關注,並在全國獲獎。那時候,楊名舟剛從中南政法學院經濟法專業畢業不久,是某縣電力局的 一名普通職員。緣於該文受到賞識,楊名舟於1990年上調當時的華中電管局任職。
重回武漢的楊名舟,有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其間,他提出了在武漢建立全國第四大發電動力設備製造基地的建議,並被寫成新華社內參清樣——當時,我國的電力設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電力十分有限,在楊名舟看來,這個構想關係華中乃至全國的產業結構變化,當然也關係 中部崛起的戰略。
楊名舟第一次上書國家領導人也是在華中電管局任職期間。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有關部門籌劃將葛洲壩 股票海外上市,以籌集修建三峽資金,其時香港《大公報》等國內外媒體將此事報導得沸沸揚揚。楊名舟卻反其道行之,以葛洲壩工程和三峽工程關涉海運、防洪、國家安全乃至全國老百姓利益為由反對相關股票海外上市,上書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李鵬,得到李鵬親自批示,葛洲壩股票海外上市一事即被擱置。
十餘年來,楊名舟先後給國家領導人上書六次。其中兩次上書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為國家電力工業體制改革提出自己的構想和建議,受到極大的關注——正因為曾經在上書中提出了八項建議和主張,楊名舟有了“楊八條”的外號。
每每楊名舟以傳統士大夫“諫言”的方式引起國家領導人對於問題的重視,又用驚人的論調引起媒體和輿論的關注。被本刊記者問及何以如此方式干涉國事,他回答說“只能如此”,否則如何“挽狂瀾於既倒”?
對於楊名舟的“上書”路線,本刊不置可否。但如他所說,位卑言微,無論如何,他已在可能的情形下將自己的能量發揮到最大限度,而他行為的立足點又是“為蒼生計”,遠甚於“為稻粱謀”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