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設定
人物出身
在名著《西遊記》中二郎神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靈顯王,是玉帝的妹妹下凡與一名姓楊的凡人結合所生的獨生子。
在《二郎寶卷》中二郎神的父親楊天佑是上天“左金童臨凡”,為確州城內書生。母親雲花女戀舊情下凡與楊天佑私配成婚,生下獨生子二郎真君。
古典神話《封神演義》中,楊戩是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的徒弟,闡教第三代,修成八九玄中妙,任爾縱橫在世間,封清源妙道真君。
外形特徵
三隻眼
楊戩的形象為額頭上有三隻眼(天眼),手使三尖兩刃刀, 身邊跟隨一隻哮天犬,三隻眼是這位神祗較為明顯的外觀特徵之一。神州各地的二郎廟裡,神像都有天眼是最顯著標誌之一。關於第三隻眼,來源於古蜀王蠶叢。它是古蜀文化孕育的結果。第三隻眼形成的條件是古蜀“崇目”的信仰。
《灌江備考》:“二郎為蠶叢之後,故額上有一縱目。”
車王府曲本《封神榜》:立生一目三隻眼,額下風飄三綹髯。
《說唐三傳》:二郎神聽了老祖之言,當中神目睜起。
少年相
楊戩是一個面白無須的英俊少年,《西遊記》中原文:“你是何方小將”“....你這郎君小輩....”都表明少年相。此外,二郎神在宋時稱郎君神,被稱“郎君”說明.年紀不大的,
在民間廣泛流傳的 “劈山救母” 故事中 , 二郎也是少年。 土族廣泛流傳的《二郎楊戩》的故事,說楊戩是個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卻神通廣大,“一落地就懂語言,通人事,聰明過人。他劍眉桃眼,長得胖虎虎的。”
作為戲神的二郎神—清源 , “ 清源是玉帝的癲外孫 , 他將太陽、太陰都摘下來 , 放在荷包內 , 天下不分晝夜 。 玉帝也不知道凡間遭了什麼大難 , 問知是清源玩的把戲 , 就叫他把日月拿出來 , 清源在地下滾 , 死賴不肯拿出 。 玉帝哄他說 , 日月放在身上 , 能催人老 。 清源怕老 , 就 急得哭 。 玉帝說 :“你拿出來 , 我許你年年十八歲 , 每年過兩個生日 。” 撒潑哭鬧 、年年十八歲 , 明明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頑童。這正與吳承恩《 二郎搜山圖歌 》 :“ 少年都美清源公 ” 相合 。
封號淵源
《封神演義》中楊戩封號清源妙道真君沿用宋朝二郎神的官方封號,宋吳自牧《夢梁錄》記載:“二郎神,即清源真君”; 元秦子晉《新編連相搜神廣記》“清源妙道真君”條中載:宋真宗封“清源妙道真君”的記錄:宋真宗朝..奏請於朝,追尊聖號曰“清源妙道真君”。
《西遊記》中的“敕封昭惠靈顯王”的稱號沿用的是宋徽宗冊封的昭惠靈顯王。《宋會要·禮二○·郎君神祠》記載:徽宗崇寧二年加封昭惠靈顯王,《元史》記載,元文宗圖帖睦爾,至順元年"加封其子二郎神為英烈昭惠靈顯仁佑王。"
神兵法寶
●天眼——其第三隻眼是具有很強殺傷力的一種降魔武器。以天眼射出一道金光,射擊距離極遠,能造成致命傷害,可以看透一切,妖怪在天眼之下也是無法藏身的!
●三尖兩刃刀——刀中的另類,主要功能為挑和刺,攻擊範圍大,戰鬥時非常有用,是長柄安上像劍一樣的雙刃尖刀的長兵器,雙刃刀的前端呈三叉狀。
①只見閃閃灼灼,一口三尖兩刃刀,(《封神演義》)②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西遊記》)
●金弓銀彈(彈弓)——弓形彈弓,不僅用於戰爭,還用在日常的打獵中。
《封神演義》中:“彈弓在手,隨手發出金丸”。《西遊記》中:“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斧劈桃山曾救母,彈打鋋羅雙鳳凰”。清代說唱 《二郎劈山救母》 :“ 手使金弓銀彈子 , 梧桐樹上打鳳凰 。
●太阿劍(泰阿)——鋒利無比,能斬萬物。
《元楊景賢西遊記雜劇》:“不周山破戮天吳,曾把共工試太阿。”
●開山斧——威力巨大的神器,一斧下去,地動山搖,有劈山之能。
《二郎寶卷》:“開山斧,兩刃刀,銀彈金弓;升天帽,蹬雲履,騰雲駕霧;縛妖索,斬魔劍,八寶俱全。”
●縛妖索——看似一條簡單的繩索,但卻法力無邊,可以自動捆縛妖魔,捆上就跑不了。
《二郎寶卷》:“縛妖索,斬魔劍,八寶俱全。”
●斬魔劍——斬妖除魔的寶劍。(《二郎寶卷》)
●趕山鞭——具有無邊法力,一揮間天崩地裂,山搖地動,可以操縱土地和山巒,驅趕群山,讓山脈順著鞭勢移動。
出處:道教正一元皇派,左右金槍太子,右有紅毛童子,玉帝敕賜竹鞭印信,名之為【“趕山鞭”】,開府治事,賜額“九州陰陽兵馬司”。
●山河社稷圖——承女媧補天造人之功德所化。女媧娘娘拿出此物,助楊戩抓了袁洪。
《封神演義》:女媧曰:“你雖是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門徒.....吾將此寶授你,可以收伏此惡怪也。”
●照妖鏡——照出妖物的原形。
《二郎寶卷》:照妖鏡,照魔王,六賊歸順。
●青鋒劍——斬蛟屠龍的寶劍。
元雜劇《二郎斬蛟》:二郎唱道:“……青鋒(劍)一下斬狂虺 ”,“灌口把威施,天涯將姓顯”。
●錕鋙劍——透如水晶寶劍,利劍。劍身寒光閃爍,鋒芒畢露。
《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三尖刀緊劈銅脖項,錕鋙劍光彩似冰霜....”
●長槍——兵器,實名不詳。出自《封神演義》。
法力神通
七十二變:能夠變化出七十二種物體。
九轉元功:道藏中有《西蜀玉鼎真人九轉大還丹》一文,當是此功出處。《封神演義》中言及楊戩“由九轉煉就元功”同是得名。乃是師傅玉鼎親授於楊戩的神妙道法,修習此功法者大成者,有刀槍不入,萬法不侵之能。清代戲劇《綴白裘》第十一集第二卷《梆子腔》“ 斬妖” :九轉功成法力高,威靈赫奕鎭重霄。神光照處邪魔滅,倒海移山神鬼號。
八九玄功:八九玄功是道術名稱,為《封神演義》中闡教之鎮教護法神功。
縱地金光:《封神演義》中縱地金光法,化身為一道耀眼金光,便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去任何地方。縱地金光法是元始天尊傳下。可日行數千里。功效:施展神通法術,瞬間去想去的地方。
指地成鋼:將鬆軟泥土化為磐石之固,無法施展遁地幻化之法。
三昧真火:常見高階道術。《封神演義》楊戩借胸中三昧真火,將糧草燒著,照徹天地。有詩為證烈焰沖霄勢更凶,金蛇萬道繞空中。煙飛卷盪三千里,燒毀行糧天助功。
撒豆成兵:《封神演義》楊戩連忙把土與草抓了兩把,望空中一撒,喝聲:“疾!”西岐城上儘是彪軀大漢,往來耀武。鄭倫抬頭看時,見城上人馬反比前不相同,故此不敢攻城。有詩為證,詩曰:楊戩神機妙術奇,呂岳空自費心機。武王洪福包天地,應合姜公遇難時。
法天象地:《西遊記》中那真君抖擻神威,搖身一變,變得身高萬丈,兩隻手,舉著三尖兩刃神鋒,好便似華山頂上之峰,青臉獠牙,朱紅頭髮。
五雷訣:《封神演義》,楊戩發手,用五雷訣,一聲響,霹靂交加,那精靈抽身就走。
土遁:五行遁術。
形象溯源
《西遊記》中的二郎神,“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氣”。“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那梅山六兄弟——乃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這“郭申直健”,是隱含著“郭牙值”之名的。二郎神與孫悟空鬥戰時,“抖撒神威,搖身一變,變得身高萬丈兩隻手,舉著三尖兩刃神鋒,好便似華山頂上之峰”,又放出“細犬”,照孫悟空腿肚子上咬了一口,又扯了一跌,乘機擒住了孫悟空。後來在取經路上,二郎神幫助取經西去的孫悟空降服九頭蟲:“即取金弓,安上銀彈,扯滿弓,往上就打”,又有細犬跑出,“躥上去,汪的一口,把(九頭蟲的)頭血淋淋咬將下來。那怪物負痛逃生而去”(第63回)。這小說中的二郎神雖然姓楊,但形貌、彈弓、三尖兩刃刀、鷹犬乃至結義弟兄(梅山七聖),都仿佛是活躍在元雜劇中的二郎神趙昱的。這就明白地顯示出小說《西遊記》與元明戲曲中二郎神傳說之間的密切關係。
二郎一出現,應該是架鷹縱犬的形象,這在《西遊記》中就有提及。而同時從詩中看,他還精通彈弓,"腰挎彈弓新月樣",這個彈弓在《封神演義》中也出現過,第八十一回 子牙潼關遇痘神,楊戩見余德渾身一團邪氣裹住,知是左道之術,把馬跳出圈子去,取彈弓在手,發出金丸,正中余德。余德大叫一聲,借土遁走了。
在《西遊記》中,二郎神是玉帝“令甥”、“楊君之子”。究其來歷還有另一條可供追尋的線索,那就是明代嘉靖年間的《二郎寶卷》和《消釋真空寶卷》。前者,劉蔭柏有《<西遊記>與元明清寶卷》一文 論之甚詳;後者,有胡適《跋消釋真空卷》 一文介述頗細。
《二郎寶卷》分上、下兩卷,每卷結尾處都署:“大明嘉靖歲次壬戌三十四年九月朔旦日敬造”。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早於今存《西遊記》最早刊行時間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若依吳承恩晚年家居時(公元1568年離長興丞職位以後)作《西遊記》的通常說法,《二郎寶卷》則寫成於《西遊記》成書之前。即使按照吳承恩青壯年時(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正在撰寫《西遊記》或者已經完成初稿”的說法(見蘇興《吳承恩年譜》),《二郎寶卷》的作者也不大可能在十來年後就能看到《西遊記》的初稿並據以改寫成《二郎寶卷》。因此,《二郎寶卷》或者其據以進行創作的二郎神中國民間傳說對《西遊記》中二郎神的描繪產生過影響,是極有可能的。
《二郎寶卷》中描繪的二郎神形象與《西遊記》中的二郎神形象極為相似,其中的“各牙治”即“郭壓直”的別寫,則與元明以來二郎神雜劇相同,而“白犬神嗷”又與《封神演義》中“細犬”的“本相”“形如白象”似同出一源。二郎喜愛白色在南宋就有文字記載,《夷堅志》江氏白鶉:江遐舉邈宣和中.為虹縣令.長子自嚴州奉其母往官下.有白鶉白雀各一.皆瑩潔可觀.共一籠置諸舟背.入汴數十里.過靈惠二郎祠.舟人入白曰.神素愛此等物.願收秘之.即攜入臥處.一婢從庖所來至籠畔.無故失足.觸籠墜.視之鶉死矣.鳴玉說.
人物作品
《封神演義》
楊戩於封神演義四十回斗魔家四將時出場,扇雲冠,水合服,腰束絲絛,腳登麻鞋,一副道士打扮,拜見一番便請姜子牙把免戰牌摘了,“若不見戰,焉能隨機應變?”說得極度自信卻不顯半分驕狂,實是千年不遇的一個人物。待得他用智除了花貂,哪吒大吃一驚,他也未有半點吹噓,“你我道門徒弟,各有玄妙不同!”給同僚留足了面子。
楊戩不單是個謙卑之人,還是個良善之人,楊戩戰周信的時候,心內擔憂的是城中百姓恐遭屠戮,便速戰速決,用哮天犬解決了周信。楊戩去火雲洞求藥時,伏羲曰:“此疾名為痘疹,乃是傳染之病;若少救遲,俱是死症。”楊戩又啟曰:“倘此疾日後傳染人間,將何藥能治?乞賜指示。”神農曰:“你隨我出洞至紫雲崖來。”楊戩隨了神農來至崖前,尋了一遍,神農拔一草遞與楊戩:“你往人間,傳與後世,此藥能救痘疹之患也。”楊戩心繫百姓,懷著大仁大義。
楊戩對待師門朋友是春風般溫暖,對待敵人時是秋風掃落葉,比如哪吒、雷震子等人都被化血神刀所傷,楊戩為救人不惜以自身試毒刀,此行非大義大勇之輩豈能為之?其後再變化成余化的模樣去他老師余元處騙得解藥,而對待敵人楊戩則是心狠手辣,殺伐決斷,張奎澠池一戰,殺張奎之母以亂其心,效果甚佳。
硬挨蛟龍雙鞭和鄧嬋玉的石頭,表現出物理免疫的能力,像翻天印這樣的大法寶,打楊戩時,也是迎風變化,打不下馬來。能通過借物代形,免疫束縛系法寶。病毒系法術免疫。變化術還可以根據敵人弱點隨意變化輕鬆制勝(收服梅山七怪對付妖精時屢試不爽。)
楊戩作為中國神話中出場最多的武將之一,在封神演義中敗過的次數極度有限,唯.一折過的一陣是被三霄娘娘用混元金斗捉入天河陣,要知道文殊、普賢、慈航等十二真人都被拿住,最後是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出面才擺平。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楊戩是頭運督糧官,也基本上是一個力挽狂瀾的人,屢屢在危難之中獨撐大局,瘟神呂岳把西岐全城人都放倒的時候,楊戩鎮靜異常用撒豆成兵之術嚇退了鄭倫。在第四十八回楊戩見其風來得異怪,想必是搶了箭書來;楊戩下馬,連忙將土抓一把,望空中一灑,喝一聲:「疾!」坐在一邊,正是先天秘術,道妙無窮,保真命之主,而隨時回響。這場誆書變化給了趙公明最後的致命一擊,因此楊戩獲得姜子牙的最高獎諭:“智勇雙全,奇功萬古”。隨機應變、料敵於先是為智,勇猛無雙、武藝絕倫是為勇。楊戩確實當得此譽。
戰場表現還只是楊戩技能的一小部分,楊戩還兼任了西岐部隊首席外交特使。楊戩的外交對象是隱居的高人、神靈,出使目的則都是求援。這方面,楊戩更是才華卓著,每次都勝利完成任務不說,還常常得到許多意外收穫。女媧娘娘都親自見過他,助他降妖。
《西遊記》
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
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
斧劈桃山曾救母,彈打鋋羅雙鳳凰。力誅八怪聲名遠,義結梅山七聖行。
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靈聖,顯化無邊號二郎。
西遊記二郎神為玉帝外甥,昭惠靈顯王,又號二郎顯聖,居住灌江口,受下界香火,為萬民排憂解難,帳前有梅山六友相伴,合稱梅山七聖。麾下有一千二百草頭神。
二郎神出身高貴,但是因自己心高氣傲不願依靠玉帝的名聲,所以他平時不與天庭往來,就像富二代不願依靠家族力量,想自己打拚一樣,有一種勵志的精神。於是他對於玉帝,只是“聽調不聽宣”,意思服從政務和軍務上的安排,不願私下交往過密。
藝高人膽大,眾多天兵都無法征服孫悟空,可見這項任務十分艱巨,然而,在接到旨意後,二郎非但沒有絲毫畏懼或是不情願,反而大喜,可見他對自己的本領是有十足信心的,並說“吾當就去拔刀相助也”,派遣二郎神前去歸順孫悟空,本是上層統治者下達的命令,二郎神用的“相助”一詞作為回應。二郎神還重兄弟情義,大勝之後還想著要將賞賜與兄弟一起分享,對待梅山兄弟情同手足,還有二郎神的“孝”——“斧劈桃山救母”,可見其赤子之情。
《二郎寶卷》
主要演述二郎真君的出身歷史:二郎神的父親楊天佑是上天“左金童臨凡”,為確州城內書生。母親雲花女戀舊情下凡與楊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二郎真君,因違犯天條,被壓於太山之下。後來,二郎神得到天上鬥牛宮西王母的指點,“擔山趕太陽”,劈山救出母親雲花仙女。
《二郎寶卷》是這樣描繪二郎神劈山救母的:“開山斧,兩刃刀,銀彈金弓;升天帽,蹬雲履,騰雲駕霧;縛妖鎖,斬魔劍,八寶俱全。照妖鏡,照魔王,六賊歸順;三山帽,生殺氣,頂上三光;八寶裝,四條帶,腰中緊系;黃袍上,八爪龍,紫霧騰騰。”(見《二郎寶卷,求籤桂造品第十》)
“二郎變化有神通,八裝聖寶緊隨跟,出門先收各牙洽,黃毛童子護吾身。後收七聖為護法,白馬白犬有前因……梅山七位尊神聖,歸依爺上拜兄弟。帥將跟隨常擁護,天地同春成神聖。白馬爺乘神坐驥,白犬神嗷緊跟巡。貫會降妖捉鬼怪,邪崇精靈影無蹤。”(見《二郎寶卷。心猿不動品第十一》
《封神榜》
車王府曲本《封神榜》
清朝“升級版《封神演義》,此版本設定楊戩為三隻眼。這是楊戩的出場——但見他,
頭戴臥龍冠一頂,水合道袍身上穿。
黃絨絲絛腰中縛,足登雲履顏色鮮。
背後斜橫雄龍劍,人品相貌正又端。
面刀敷粉牙似玉,鼻樑高正似膽懸。
立生一目三隻眼,額下風飄三綹髯。
凜凜身材有一丈,仙風道骨不非凡。
來到廳下打稽首,口尊師叔請聽言。
我本在玉泉山上金霞洞,跟隨著玉鼎真人道法傳。
弟子楊戩奉師命,到此效力在軍前。家師不久臨凡界,
來應劫數登循還。
《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席方平》中講述席方平的父親被陰間貪贓枉法的閻王所害,席方平上天界向二郎神伸冤,公正廉明的二郎神審明案情,依法判決,將閻王、郡司、城隍關入囚車,沒收羊某全部土地交給席方平,以償其孝心。席氏父子冤情得以昭雪,還陽增壽。表現出二郎神的正義。 “世傳灌口二郎為帝勛戚,其神聰明正直。”
人物詩詞
宋代
二郎神(清源生辰)
楊無咎
炎光欲謝,更幾日、薰風吹雨。共說是天公,亦嘉神貺,特作澄清海宇。灌口擒龍,離堆平水,休問功超前古。當中興、護我邊陲,重使四方安堵。
新府。祠庭占得,山川佳處。看曉汲雙泉,晚除百病,奔走千門萬戶。歲歲生朝,勤勤稱頌,可但民無災苦。□願得、地久天長,佐紹興□□□。
明代
吳承恩《二郎搜山圖歌》
李在唯聞畫山水,不謂兼能貌神鬼。
筆端變幻真駭人,意態如生狀奇詭。
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揮部從揚靈風。
星飛電掣各奉命,搜羅要使山林空。
名鷹搏拏犬騰齧,大劍長刀瑩霜雪。
猴老難延欲斷魂,狐娘空灑嬌啼血。
江翻海攪走六丁,紛紛水怪無留縱。
青鋒一下斷狂虺,金鏁交纏擒毒龍。
神兵獵妖猶獵獸,探穴搗巢無逸寇。
平生氣焰安在哉,牙爪雖存敢馳驟。
我聞古聖開鴻蒙,命官絕地天之通。
軒轅鑄鏡禹鑄鼎,四方民物俱昭融。
後來羣魔出孔竅,白晝搏人繁聚嘯。
終南進士老鍾馗,空向宮闈啖虛耗。
民災翻出衣冠中,不為猿鶴為沙蟲。
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凶。
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三嘆息。
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
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
誰能為我致麟鳳,長令萬年保合清寧功。
清代
《壺中天 灌口二郎神廟》
清人金天羽賦
蒼崖壁立,放盤渦、激作蹴天驚浪。
十丈靈旗天半舞,秦守聲威猶壯。
萬馬嘶空,三犀蹲谷,風簸繩橋盪。
龍門劈破,禹功嶄絕能仿。
我欲照見重泉,崢嶸水府,桎梏支祈狀。
西蜀古來神秘國,颯爽英姿在望。
玉壘雲封,青城月照,法駕長來往。
荒祠奪席,封神幻出台榜。
神話傳說
擔山趕日
[元]楊景賢《西遊記》雜劇第十六出:悶來時擔山趕日,閒來時接草量天。第四本第十六折細犬禽豬:(灌口二郎同行者上,雲)不周山破戮天吳,曾把共工試太阿。誰數有窮能射日?某高擔五嶽逐金烏。小聖灌口二郎神是也......
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喜來折草量天地,怒後擔山趕太陽。
河南省舞鋼市二郎山景區位於素有“北國小江南”之譽的舞鋼市,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因“二郎擔山趕太陽”而得名。
劈山救母
關於劈山救母的傳說, 現存有明嘉靖三十四年無名氏《二郎寶卷》。二郎的父親楊天佑是上天“金童臨凡”,為確州城內書生。母親雲華仙女戀舊情下凡與楊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二郎神,因違犯天條,被玉帝派人,壓於太山之下。後來,二郎神得到天上鬥牛宮西王母的指點,“擔山趕太陽”,劈山救出母親雲花女。 在 《西遊記》中記載,他是玉帝妹妹與楊姓凡人所生之子,後斧劈桃山救其母。有詩曰:斧劈桃山曾救母,彈打鋋羅雙鳳凰。
斬蛟治水
在很久以前,一條蛟龍駐紮在灌河口,他經常興風作浪、作惡多端,致使灌河兩岸蒿草叢生,水災連年發生,農民辛辛苦苦忙了一年,結果是顆粒無收,人們只能過著食不果腹、逃荒要飯的生活,為了幫助這裡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玉皇大帝派遣二郎神管轄灌河口,二郎神來到這裡之後,首先想到的是平治水災,農曆五月初一那天,二郎神經過一番準備後,跳入河中,化身為牛,在河中與蛟龍激戰了三天三夜,最終被二郎神生擒活捉。二郎神怕它以後再興風作浪,就把它用一根大鐵鏈拴住,鎖在二郎神後來帶領人們築的防水堆下面。
擂鼓傳說
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擂鼓鎮:擂鼓鎮這個名字來自當地的神話傳說,當年孽龍出世禍害百姓,二郎神楊戩下界降服孽龍。二郎神勇猛追殺,孽龍由北向南猖煌逃串,孽龍逃到曲山時,本想直達蘇寶河經安昌河進入涪江,但忽見前方十餘里處喊聲大著鼓聲如雷,原來是百姓們擂起戰鼓為二郎神助威。孽龍大驚,猛一回頭,來了個三百多度的大轉彎再向東逃串,說時遲那時快,二郎神正好追到,奮力一劍斬掉了孽龍尾巴。由於二郎神用力過猛,他的雙腳陷在泥沙中,當他拔出雙腳時已累得精疲力竭,只好坐在景家山上休息。緩過氣來才發覺丟了一隻靴子,於是只好脫下另一隻靴子倒掉內中的泥沙。因此,當年百姓擂鼓助威之處便取名“擂鼓”;孽龍回頭轉彎處便形成了湔江河在曲山的大回水灣;被斬下的龍尾便是龍尾山;龍尾公園處地形象靴子,那便是當年二郎神丟下的;曲山新城原址名為“亂石窖”,那便是當年二郎神靴子內倒出的沙石...
川主寶誥
志心皈命禮
蜀川之主,八府之尊。降寋龍於灌口之中,塞海灘而大施妙用。
摘草量天之術,擔山趕日之功。輔佐皇朝,護持邦國。
拯濟普天下萬民之苦難,提攜億萬代後學之有緣。
顯七十二化,現青面獠牙之寶相。揮三尖大刀,劈桃山救母之孝模。
督曹溪仙犬。收七姓歸從。功能蓋世。功高無比。德彌聖化。德重難量。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萬天川主左丞相,崇應惠民大帝。文宣武烈王,義勇清源妙道天尊。
人物關係
父親
《二郎寶卷》中記載:二郎神的父親楊天佑是上天“左金童臨凡”,為確州城內書生。
《西遊記》中說:“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但此處只說出了他姓楊,沒有點出名字。
母親
楊戩母親的名字和身份的不同版本非常多。
明代嘉靖年間《二郎寶卷》稱楊母為“鬥牛宮的仙女雲花侍長”、“雲花”、“雲花女”。該女有三姐妹(三花),五兄弟(五氣),文中多次出現“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之語。
《西遊記》稱楊母是玉帝的妹子,未提及名字。
《中國古典文化文庫》一書(該書應收錄的是民間傳說)中楊母是驪山姥姆。
《淮海鑼鼓詞》中稱楊母為張三姐,是玉帝的三妹子。
明清戲劇《桃山洞》中楊母則是百花仙子。
河洛大鼓《二郎劈山救母》中楊母是玉帝的女兒張三姐。
《新出二郎劈山》稱楊母為“白蓮公主”,排行第三,共有姐妹九個。
《破桃山》中稱楊母名為“張雲台”。
一些民間鼓詞稱楊母為“張四姐”。
1.明代嘉靖年間《二郎寶卷》稱楊母為“鬥牛宮的仙女雲花侍長”、“雲花”、“雲花女”。該女有三姐妹(三花),五兄弟(五氣),文中多次出現“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之語。
2.《西遊記》稱楊母是玉帝的妹子,未提及名字。
3.《中國古典文化文庫》一書(該書應收錄的是民間傳說)中楊母是驪山姥姆。
4.《淮海鑼鼓詞》中稱楊母為張三姐,是玉帝的三妹子。
5.明清戲劇《桃山洞》中楊母則是百花仙子。
6.河洛大鼓《二郎劈山救母》中楊母是玉帝的女兒張三姐。
7.《新出二郎劈山》稱楊母為“白蓮公主”,排行第三,共有姐妹九個。
8.《破桃山》中稱楊母名為“張雲台”。
9.一些民間鼓詞稱楊母為“張四姐”。
將瑤姬說成是玉帝之妹、二郎之母出自當代網路小說,後經電視劇《寶蓮燈前傳》影響而誤傳更廣。
出處考證
來歷考究
以灌口的二郎廟為例,種種異說所造成的矛盾在此就有集中反映:按《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此廟應為道觀,所奉二郎神是宋真宗敕封聖號曰“清源妙道真君”的趙昱趙二郎;可是當年此廟中的二郎神塑像,卻是位頂盔戴甲、粉面無須的青年郎君,最引人注目的是其額上多一隻眼睛,手執一把三尖兩刃刀,皂靴前還有一條神犬,使人一看便知這就是《西遊記》、《封神演義》中描繪的那位楊戩楊二郎。又讓人驚奇的是,歷代文人墨客在廟中殿閣廊廡所題匾額楹聯及壁嵌碑文石刻,都毫無例外地把二郎神當作先秦蜀郡守李冰之子李二郎來讚頌。倘若有愛尋根究底的香客為此請教廟祝,他們也只好含糊其辭:反正你拜瞻的乃“二郎神”就是了。
到底誰是二郎神的真身,或者換句話講,由四川而蔓延及全國的民間二郎神信仰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歷史上有種種異說,近現代的學人也有許多考證和推論。
•李二郎說
李冰是秦蜀郡守,在任期間,領導民眾建成了功德綿延千年的都江堰。在這個浩大的工程中,他的次子“二郎”有協助父親鑿離堆、開二江的大功,因而被民眾作為神靈奉祀。此類傳說見於文字記載的時間,似始於北宋。《宋會要》記宋仁宗嘉祐八年封永康軍廣濟王廟郎君神為惠靈侯,並言“神即李冰次子”,表明“二郎”即次子之意。南宋范成大曾任四川制置使,大概曾去瞻仰過這位“郎君神”,其《吳船錄》稱:“崇德廟在(永康)軍(今灌口鎮)城西門外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廟食處也。”《通俗編》引《朱子語錄》進一步點明:“蜀中灌口二郎廟,當時是李冰因開離堆有功立廟。今來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其後,這位李二郎曾被元朝封為“英烈昭惠顯聖仁佑王”,被清朝封為“承績廣惠顯英王”。當四川巡撫上疏清雍正帝給二郎加封號時,禮部認為封兒子而不封父親,似不妥當,所以雍正同時給李冰加封“敷澤興濟通佑王”。 這就是灌口二郎廟由原名崇德祠改為現名二王廟的由來。由於皇帝敕封,方誌見載,李二郎享祀灌口的說法長期流布全國,尤其受到講究引經據典的士大夫文人的支持。
•趙二郎說
據《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三九引《龍城錄》載,隋朝時有個趙昱,隱居青城山學道,因隋煬帝迫其入仕,出任四川嘉州太守。時有老蛟興風作浪,成一方禍害。趙昱乃持刀投江,沒入水中,與老蛟大戰,頃刻間江水盡赤,石岸半崩,吼聲如雷。最終趙昱左手持蛟首,右手持刀,奮波而出。於是州人頂戴,奉為神明。其後趙昱棄官隱去,不知所終,但又在嘉陵江水漲溢為患時,幾度“顯神”。唐太宗從地方官的奏摺中獲知後,即封他為神勇大將軍,在灌江口為之立廟。後來唐玄宗避安史之亂逃到四川時,又加封赤城王。據學人考證,《龍城錄》乃宋人王銍託名唐柳宗元而撰,有關趙昱人江斬蛟的事跡,應在五代時已經流傳,王銍只是作了總結並加以記載。而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稱,在唐太宗封神以前,當地民眾已為趙昱立廟於灌江口,俗曰灌口二郎。北宋真宗時,益州大亂,張乖崖奉旨入蜀治之,曾詣祠下求助於神,事後請皇帝追尊聖號,曰“清源妙道真君”。從此,這位“二郎神”聲望日隆,宋元時代小說戲曲及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二郎神,基本上就是這位趙二郎的形象和“神跡”,並對其後《西遊記》、《封神演義》等神魔小說中二郎神形象的塑造產生了重要影響。
•楊二郎說
憑藉小說的力量,楊二郎成為明清以來人們最熟悉的“二郎神”。《西遊記》第六回稱他是“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又借孫悟空之口點出其來歷:“當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不過只稱其二郎,《封神演義》以二郎神為原型的人物名為楊戩,是玉鼎真人的徒弟。其實遠在北宋初年,“楊二郎”之說就已在中國民間流傳,如《太平廣記》卷三百四十引《通幽錄》即有盧頊之舅在塔上“與楊二郎(打)雙陸”等語,因知俗信以二郎神姓楊並非沒有由來。
那么這個“楊二郎”又是誰呢?李思純認為其原型是南北朝時氐族的英雄人物楊難當,他是氐王楊盛的第二子,繼承長兄楊玄之位,故在傳說中稱為二郎。歷史上楊難當的統治中心在甘肅武都的仇池,曾據有宕昌之地,即今鄰近灌口的松潘,還曾派兵深入川境。四川本是羌氐族舊地,容易懾服於他的兵威。於是由傳說而信仰而立廟崇祀,便成為唐宋以來所謂灌口神的起源。 趙逵夫也同意二郎乃氐族之神的看法,並且以豐富的史料證明,氐族先民最早生活在中國西北部,一直保持有“剠(黥)額為天”的習俗,即用刀在額上刻上痕跡,然後在傷口塗上墨,使長入肉中,形成永久的痕跡,看上去像一個豎起來的眼睛,即所謂“天眼”——這就是二郎神有三隻眼的來歷。東漢以還,氐人由今隴南擴散到川北、西康,這一帶不僅二郎神的廟很多,以“二郎”名山者也很多,最著名的便是西康的二郎山。《邛崍縣誌》卷三記“蜀中古廟多藍面神像……頭上額中有縱目”,反映了氐人宗教的遺存。唐以後,氐人逐漸融合於漢族和藏族,氐族的三目祖先神即二郎神也隨之成了大一統中華民族神仙世界中的成員。甘藏地區的青衣神,也是三隻眼,恐怕很多與氐藏融合有關,並不是如有的學者所說的來自印度。 蜀人常常以“血食”祭祀神靈,二郎神的祭祀品為羊。之後二郎神又有了“戩”這個名字,戩其實是以戈得福之義,混合起來就是殺羊血食求福的意思。也有說法“戩”可能由“獨健”之“健”訛化而來,換言之,“楊戩”這個名字極有可能是用兩種二郎神傳說拼合而成的。
另外,也有人提出“楊二郎”可能是“羊二郎”之諧音。如黃芝岡認為灌口二郎的原型是古羌民祖先神大禹,殺羊祭神是羌人的習俗。再證以《博物志》“川西楊姓為羊化子孫”的傳說、無義可釋的川地羊名(羊蒙山、羊渠縣、羊飛山)以及范石湖《離堆詩序》所稱“民祭賽(李冰)者率以羊,殺羊四五萬計”的一種祀神習俗,更可推知川中楊姓大都是移人農耕地域的禹裔牧羊民族羌人所改,且能證明無論什麼形象或姓氏的灌口二郎神都是羌氐人始祖大禹的變體。 李思純亦有相似的見解,但他推測灌口二郎最初應是羌氐族的牧神兼獵神。射獵必須攜帶弓矢與獵犬,故唐末五代的灌口神是披甲冑持弓矢的,明代小說中二郎神駕鷹牽犬的造型,或由此嬗變。
何以知道唐末五代的灌口神是披甲冑持弓矢的呢?這個問題甚至引出了二郎是外國神祗的創見。
•“外來神祗”二郎說
《十國春秋》記,五代時,前蜀王衍“被金甲,冠珠帽,持弓矢而行。百姓望之,謂如灌口襖神”。唐末五代時灌口便有被甲持弓的神像,就是由這條史料獲知的。《說文新附》釋“祆”,稱:“祆,胡神也。從示,夭聲。火千切。”有人考證此“襖神”即波斯的拜火教神祗,而西南一些少數民族確有火崇拜,故推測二郎神之原型應是隋唐時從西域傳進中國的波斯神靈,其後才逐漸本土化。黎國韜認為二郎神原型為祆教風神維施帕卡,元明清以來小說、戲曲中二郎神之形象:三眼,手持三尖兩刃槍,牽一哮天犬,可以變化成三頭六臂,此形象與祆教維施帕卡神(Veshparkar神)形象正相一致——維施帕卡為祆教大神已經姜伯勤先生考定,其象三頭六臂,身披甲裝,手執山型叉,臂上畫有尖齒犬頭。與文學描寫中二郎神形象極為相似,這是祆神與灌口二郎神有關之一證。維施帕卡神尚有另一形態變化,見於和田出土之木板畫中,學者亦比定為維施帕卡神。該神象身披甲裝,冠帽騎馬,執弓挾矢,與《蜀檮杌》中蜀王巡行之象極類似。二郎神與祆神有關還有另一證據:祠二郎之俗與祠祆神之俗也頗為相似。《獨醒雜誌》卷五云:“有方外士為言,蜀道永康軍城外崇德廟乃祠李冰父子也。(中略)每歲用羊至四萬餘,凡買羊以祭,偶產羔者亦不敢留。永康籍羊稅以充郡計。江鄉人今亦祠之,號曰灌口二郎。每祭但烹一膻,不設他物,蓋自是也。”祭必用羊,且用大量之羊,與祠祆神之用羊亦相近。
張政烺則認為它是從印度進口的:印度神祗中有個毗沙門天王,也稱北方天王。天王的第二子名獨健,常領天兵護其國界。佛經中有傳說,唐天寶元年(742),大石、康居等五國圍攻安西(今新疆庫車縣),安西向朝廷告急。安西路遠,救兵難到,唐玄宗派高僧不空請毗沙門天王發神兵救援,帶兵出征者即天王二子獨健,他用體碩如蝟的金毛鼠將五國聯軍的弩弦器械全部咬壞,迫使五國退兵。其後玄宗便命天下州府都設壇供養天王及其部從形象,獨健二郎神的廣泛傳播當在此時。外國神傳人中國,常要經過改造,以二郎為趙昱或楊戩,便是土洋結合式的改造結果,但從元明雜劇中所演二郎神之事跡看,並未消除其原是毗沙門天王之子的痕跡。
但是關於獨健的說法,應該是不可能的,正如張政烺教授所說毗沙門天王信仰最早也不可能超過天寶年間,但是在開元初的時候唐朝的崔令欽的《教坊記》就有二郎神的記載 ,這其中可是整整相差了幾十年,時間上就不成立,其實獨健的說法,有點像“八十年代的東西穿越到三十年代”。
更何況獨健是作為戰神傳入中國,而二郎神最早就是個治水神。
綜上二郎神跟獨健之間毫無任何關聯,二郎神的原型不可能是獨健,二郎神是中國的本土神。
•石二郎說
楊繼忠指出,據崔令欽《教坊記》,唐初宮廷音樂家曾根據民間詠唱二郎神的曲調製成《二郎神》詞牌,因知二郎神之名在初唐以前就存在,至於李冰次子、趙昱、楊戩等有名有姓的“二郎”,都是宋代及以後人的附會。那么初唐以前就被民間尊奉為神的這位無名無姓的二郎到底是誰呢?1974年3月,灌口都江堰河底出土了一座圓雕——李冰神石人。石人高2.9米,胸前刻有三行銘文:
尹龍長陳壹造三神石人水萬世焉建寧是東漢靈帝的年號“鎮水”。這個石人是李冰被當作鎮水之神的最早物證。銘文上說石人有三個,另外兩個又在哪裡呢?1975年1月,距李冰神石人出土處僅37米的同一河底,又出土了一個圓雕石人,高約2.2米,比李冰神石人矮小。其石質、造型風格、侵蝕程度均與李冰神石人一致,可斷定是三神石人之一。至於這個無名神石人的身分,可認為是李凍的侍從之一,另一個尚待出土。李冰是蜀郡太守,按照古制例帶侍從。東漢圓雕很講究對稱美,故侍從必定是兩個。當時這種侍從叫做“郎”,職責是護衛、陪從、助理。人們對李冰神石人可以明確稱呼,但對這兩個無名神石人只好用他們的身分——“郎”來稱呼了。因“郎”有兩個,故簡稱“二郎”,又因它們都是石人,所以又叫“石二郎”。這種稱呼隨著李冰治水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二郎的故事也多起來了,且合而為一,成了一尊新造出來的神。這個造神過程大約歷時四百年左右,在初唐以前完成。唐初詞牌《二郎神》,又名《十二郎》,“十二郎”其實是“石二郎”一音之轉,正可為還原“二郎神”原來是兩個石人之歷史真相提供一點佐證。 按:北宋趙抃《古今集記》有“李冰使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鎮湔江”等語,可知東漢陳壹造三石人鎮水的史實,在後世傳說中已經被訛傳為“李二郎”奉父親之命造三石人鎮水了。這條記載,似可為三石人與二郎神的不解之緣再提供一例旁證。
•蠶從說
出土的距都江堰僅數十里的三星堆古蜀國遺址的大型祭祀坑中,那位法力無邊的集神、巫、王於一身的宗教領袖——青銅縱目人。二郎神的相貌,和三星堆祭祀坑的青銅人像、青銅人面具,極其相同!文化大革命前,二郎廟大殿的二郎神像,尤其是二郎神那用於二郎神生日時蜀人抬著舉行迎神報賽大會的“行身像”,無論從正面側面看,都與青銅人像如同一個模子倒出來的。眼睛鼻子眉毛嘴巴臉型……都一樣。而《西遊記》、《封神演義》、《劈山救母》、《二郎搜山》……中所描繪的二郎神形象,都與灌口二郎廟中所塑二郎神像相吻合:即額上有一縱目。另外兩眼,則如三星堆祭壇上青銅大立人一樣,外眼角斜挑向上,刀眉斜挑向上,頰直口方,輪廓分明,高鼻樑微帶鷹鉤鼻。
道書《灌江備考》說:“二郎為蠶叢之後,故額上有一縱目。”《蜀王本紀》說:“蜀之先王名蠶叢,其目縱。”具有狂熱而悠久的祖宗崇拜傳統的蜀人,終於將對祖宗蠶叢的崇拜,凝聚轉移到了對二郎的狂熱崇拜之上。秦滅蜀國之後,這種信仰與崇拜並未被泯滅,而是代代相傳,不斷強化升級。二郎神,正是古蜀王、神、巫三位一體的化身和影子。
•其它說法
學人中尚有“二郎神”之原型是白族傳說中“二楞神”、羌族傳說中“羅和二王”、彝族傳說中“支格阿龍”等多種講法,其共同點是都認定此神信仰發端於西南地區,文長不贅。有趣的是,任何一家之見,均能把二郎神信仰的嬗變軌跡講得頭頭是道。如堅持二郎神本是羌族英雄神者,謂李冰本是羌族,他曾領導羌人治水,這就成為日後羌神助人斬蛟治水傳奇的起因,並演繹出“李二郎”故事;其後道教自四川發源,又把這尊少數民族崇拜的神靈吸收到自己的眾神體系中,變成了“趙二郎”。而堅持李冰治水史跡和石人鎮水實為“二郎神”信仰之基礎的學者,則以出土文物和歷史文獻的相互印證,認定其他種種“二郎”都是釋道所造、文人學士的附會……
綜合典型
二郎神:是道教俗神,傳說司水,宋朝以後各地多建二郎神廟。 其來歷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第二子:助父斬蛟鎖龍,築堰平患,蜀人奉為灌口二郎神,祠祀不絕。亦稱為灌口二郎。
●隋代嘉州太守趙昱:斬蛟定患,後又顯靈平定水災,民感其德,立廟灌口,奉為二郎神。亦稱為灌口二郎。
●《西遊記》中記玉皇大帝外甥楊二郎:神通廣大,曾誅八怪、劈桃山,號為灌口二郎。
●《封神演義》中的楊戩:玉鼎真人的弟子,伐紂的力將,被稱作“清源妙道真君”。
●晉朝襄陽太守鄧遐:斬沔水蛟除患,鄉人立廟祠祀,因嘗為二郎將,後尊為二郎神。
●相傳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次子獨健:曾率天兵救唐明皇於危難之中,是佛教護法神之一。張政烺引述不空《毗沙門儀軌》所載獨健率天兵救援安西事,他還特別談到了獨健手中的金鼠與二郎神的細腰犬之間的聯繫。
二郎神是中國本土神,是在中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在中國被廣泛信仰和崇拜,以四川灌縣為誕生地,以古蜀文化為成長的環境,經過歷代官方話語的認同而擁有神格身份,同時逐漸被民間加工並成型。
信仰文化
中國民間俗神信仰中,二郎神是影響相當廣泛的一例。自古以來,俗信多以四川灌口為二郎崇祀為正宗,且有迄今屹立在都江堰岷江東岸的二郎廟(又稱二王廟)為證。與此對應,四川民間對二郎神崇拜也最稱興盛,凡驅儺逐疫、降妖鎮宅、整治水患、節令賽會等各種民俗行為,莫不搬請二郎;有關二郎的大量傳說,被編入多種戲劇,甚至影響至地名、山名。
官方封號
政府官方歷代封號大全
後蜀:孟昶封護國靈應王(顯靈王)(約934~950)
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靈惠侯
哲宗元佑二年七月(1087)封靈惠應感公
徽宗崇寧二年(1103)加封昭惠靈顯王
大觀二年(1109)封靈應公
政和八年八月(1118)改封昭惠靈顯真人
高宗紹興元年十二月(1131)依舊封昭惠靈顯王,改普德觀為廟
紹興六年四月(1135)加封[威濟],既昭惠靈顯威濟王
紹興二十七年九月(1158) 加封英烈昭惠靈顯威濟王
孝宗乾道四年五月(1168)加封昭應靈×公(遺失一字)
元:至順元年(1330),封為英烈昭惠靈顯仁佑王
至正十四年(1354),朝廷聞其神跡,加封“靈惠威正博濟真君” (地方史八閩通志)
清:雍正五年(1727),承績廣惠顯英王
道教封號
(主正一教)
唐太宗賜神勇大將軍
唐玄宗入蜀(756)加封赤城王,顯應侯。
宋真宗鹹平三年(1000)加封清源妙道真君
明代為川主(出自明代地理著作,曹曹學佺撰《蜀中廣記》“世傳川主即二郎神, 衣黃彈射,擁獵犬。”)
清代:為川主(出自《蜀都碎事》·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清朝陳祥裔撰《蜀都碎事》載:“蜀人奉二郎甚虔,謂之川主,其像俊雅衣黃,旁立從擎鷹牽犬。” )
後期萬天川主惠民大天尊(出自太上說川主靈應真經·民國四年抄本)偏佛
川主惠民大帝偏道
至.今道教正一教(封號加職能):萬天川主左丞相,崇應惠民大帝,赤城文宣武烈,承積廣惠,義勇顯英王,清源妙道真君。乃北帝御前左丞相,統領三元九州兵馬,節制城隍土地,實為赤縣神州都城隍,九千世界總土地,都轄龍神地脈。(正一教清微風雷院·玄皇政正教經)
各地廟宇
四川
都江堰二王廟
二郎神主廟,都江堰市是五代十國的灌江口, 灌州,傳說二郎神的主祠,在古代是千年官祭廟,都江堰是世界級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文化保護單位。
都江堰二郎神像官方簡介:千古奇功都江堰,由秦時李冰率眾修建,二郎神助其共同完成千秋偉業。 據《搜神記》、《列仙傳》中所載:“二郎神楊戩繫上界天神具三眼,身佩三尖兩刃刀,哮天神犬追隨其身。神通廣大,變化莫測。巡視下界,驅邪扶正,掌管天曹巡察之職。”
夾江二郞廟
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甘江鎮九盤山,二郎廟內供俸有李二郎(李冰父子)、楊二郎(楊戩)、趙二郎(趙昱)的塑像。“三位二郎功高威赫長享人間煙火,一篇亭銘文採風流妙筆傳神百代”。
江蘇
二郎神文化遺蹟公園
以江蘇灌南地區二郎廟遺蹟為物質依託,以二郎神相關的民間傳說故事為文化內涵的一個現代民間傳說主題公園。位於灌南縣城以北約五公里的五龍口處的小魚島上。用地面積201,049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7,217.6 方米。採用江南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公園的定位主要從灌南地區流傳關於二郎神民間傳說、二郎神與西遊記的關係,灌南二郎神文化內涵三方面入手,灌南地區廣為流傳經久不衰有關二郎神的民間傳說故事有劈山救母、擔山趕日、二郎斬健蛟等。
山西
平遙二郎廟
平遙二郎廟位於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平遙的北大街。整座廟宇坐西朝東。共三進院落,由正殿等十餘座殿堂組成,占地面積三千多平方米,氣勢宏偉,結構嚴謹,在我國祠廟建築中堪稱珍品。
高平市寺莊鎮王報村二郎廟
二郎廟,位於高平市區西北8.5公里寺莊鎮王報村北的土崗上,是一處保存較完整的道教建築群,廟內共保存明清建築若干座,金代建築一座。2006年5月25日,二郎廟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高平市旅遊文化局文物科工作人員李斌那裡得到了求證,二郎真身就是三隻眼的楊戩。在“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時塑像就被搗毀了。
垣曲二郎廟北殿
位於垣曲縣蒲掌鄉北陽村東側,二郎廟北殿坐北朝南,東西長9米,南北寬6.2米,占地面積55.8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為元代建築,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結構。2006年,二郎廟北殿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南
麗江二郎廟
二郞廟位於三川鎮興文村委會關丫口,麗永公路旁,無論是其規模,還是建築面積,都是三川鎮最大的宗教場地,二郞廟歷史悠久,但在“文革”時被拆除,1991年由興文村委會發動民眾籌集資金恢復重建,2007年1月10日二郎廟被列為重點宗教場所。
陝西
丹鳳二郎廟
位於城西15公里的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賈塬村東街, 建於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是陝西省現存的唯—金代建築。1992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載入《全國名勝詞典》。二郎廟原供奉的是“二郎神”李二郎因治水有功而傳頌後世,到明、清時,受《封神演義》、《西遊記》等文藝作品影響,改李二郎為楊二郎楊戩。
神木二郎山二郎廟
神木城西有條窟野河,神木縣城則順著河勢,建在河邊。與神木縣城隔河相望的,便是二郎山。以二郎廟享名日久,“二郎山”之名便由此而來。在神木當地,流傳著很多關於二郎神的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便是二郎神捉妖寧水,保得一方平安的美麗神話。百姓為感謝二郎神建廟宇供奉二郎神。
遼寧
鐵瓦觀坐落於遼寧省遼陽東南寒嶺鎮邱家,屬於省級道教文化活動場所,2005年復建二郎神廟,廟得名相傳二郎神挑擔路過。
岫巖二郎神廟
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哈達碑鎮雙塊石
河北
山海關首山二郎廟
在山海關城西北6里許有一座小山,志書記載叫做首山, 脈自居庸而來,首在這裡是第一的意思,過去有人也把這座山叫二郎山,因為首山頂上有座古廟叫二郎廟。二郎廟建於何年何代已無憑查考,據傳說最晚在明代已經有了二郎廟這個建築。二郎廟供的是天神二郎楊戩,相傳楊二郎能鎮水患。首山下臨石河,號稱渝水,每到夏天洪水沖毀田地房屋,使百姓流離失所,所以人們籌資的山頂上修了這座廟以鎮水患,發水時鄉民便拿上三牲供品到二郎廟祀拜二郎神,求二郎神保佑風調雨順。
清東陵二郎廟
二郎神廟是唐山市清東陵陵區內僅有的廟宇。封建時代皇家陵寢是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被視作絕對的禁區,一旦被皇家相中,陵區內的民宅、寺廟等建築物統統被拆走、清除。清東陵陵區內唯.一的一座廟,這座景陵東南一公里的小山包原名稱作“猴山”,風水先生說,猴子喜歡打鬧,會攪擾了地下皇帝的春秋大夢。為保陵區安寧,就在這猴山頂上建一座二郎神廟,鎮住“猴”。
三河二郎廟
座落在段甲嶺鎮後山村村西山頂上,此廟兩毀兩建,1995年5月重建,廟院座北朝南,正殿供奉的是二郎神,即楊戩。於2003年7月重塑金身。
二郎崗永清觀
明嘉靖十三年(1533年)李政捐資興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李義又加以修繕。1992年9月18日破土動工,投資350萬元,新建二郎崗位於鐵佛寺西北部。
台灣
廻天宮
廻天宮宮主神為二郎眞君並稱謂二郎神,俗名三眼楊戩。系商朝時代人。據說,剛出生時,額上便多了一隻金精眼,能夠看天地陰陽之百態。當時在場者均覺恐慌,突然有一位老人蒞臨,即是玉鼎眞人求其父母割愛,其母答應後,眞人隨即將他抱回仙山育養,並加以排脫凡胎,授予眞道,騰雲駕霧,變化無窮,五遁並臻,顯成肉身成聖,構成萬年不休之人神。到了商紂無道,王位該休之際,楊公奉命下山順應天命,扶周伐紂,功勳彪炳,神人共欽。事聞上蒼,玉皇降旨敕命值日功曹即二郎神,職司統轄天庭五營將兵大元帥,鎭守凌霄金城寶殿。至於凡人恭請則謂:二郎神楊戩公是也。
山東
大明湖南岸二郎廟
重修的二郎廟在原來的皮家胡同4號位置。二郎神像為坐像,高2.3米,右手執弓,左手執三尖兩刃刀,三目圓睜,旁邊蹲臥著哮天犬。
其他
安多藏區二郎神信仰
二郎神是漢族地區歷史上所信仰的主要神靈之一,然而在安多藏區也比較廣泛地存在著對二郎神的信仰,並且在長期的民族互動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信仰體系。“六月會”是為了慶祝二郎神誕辰而舉行的祭祀活動。
誤傳釋疑
闢謠一:
正統神話傳說中二郎神楊戩是獨生子,任何文獻典籍都是獨生子,二郎神沒有妹妹,無兄弟姐妹一說,正宗宗教典籍《二郎寶卷》中記載為獨生子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中也依舊是獨生子,原文記載"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 ."在清朝的太平詞鼓中更是明確標明二郎神為獨生子的身份,“灌州府代管楊家莊,有一個獨生子(他那)名叫楊二郎。”在少數民族的二郎神傳說中是獨生子,甚至為了獨生子的身份還給他編了是狼養大的說法。"二郎爺爺本姓楊,說起出身根由深。一時三刻天門開,三隻花鴿子飛下來……生下二郎後狼養人。天上一日不算長,人間卻是一年長。埋下的仙衣已腐爛,三姐無奈難上天....為什麼叫了二郎神?遇狼安了“二狼”名......玉皇封他為二郎神,能管天下十三省。
二郎所謂郎,是對神的尊稱,《墨莊漫錄》中的一段記載,唐宋時代的神的名號,是百姓依據神的狀貌而命名:“陸龜蒙所謂有雄而毅、黝而黑者則曰將軍,有溫而願、皙而少者則曰某郎,有媼而尊嚴者則曰姥,有婦而容艷者則曰姑。”由此可見,“郎”是年少白皙的神的尊稱,而非兄弟姐妹間的順序排列。
闢謠二:
任何古籍版本均未叫過楊母“瑤姬”。電視劇《寶蓮燈前傳》把楊母的名字說成瑤姬,實則把雲花和名曰瑤姬的雲華夫人這兩位仙女混淆。
另一仙女瑤姬的眾多道教封號中雖有一個是“雲華上宮夫人”,卻是西王母之二十三女。瑤姬本為天帝(赤帝)之女,未嫁而死。後來道教為了擴大影響廣泛吸納上古神祇入教,最著名的是西王母的道教化。在唐末五代時期,瑤姬也被收編入道教體系 ,成為王母之二十三女,並被封為“雲華夫人”。該版本傳說是助禹治水,並宣揚道教教義,不涉及戀愛。
瑤姬是西王母(王母娘娘)之女的版本中,是西王母之二十三女,只有封號“妙用真人”、“雲華上宮夫人”。 可能被電視編劇混淆。
中國地域遼闊,神話體系眾多,神仙中用字重複非常常見,更何況是“雲華”這樣簡單的詞語,如道經中還出現過“雲華玉女”、“雲華真君”等人物,說明“雲華”一詞在神話文學中經常重複。
眾多關於楊母文獻中,《二郎寶卷》是涉及“雲華”的,而從寶卷內容來看,楊母雲花與雲華夫人並非一人,作者並沒有想要把楊母弄成雲華夫人的意圖。
瑤姬是炎帝女兒的版本中,是上古傳說。與道教“玉帝”、“楊戩”等無關。
翻開任何一本正規的神話故事書,瑤姬神話都不會出現“玉帝之妹、楊戩之母”這種說法。在電視劇《寶蓮燈前傳》出來之前,即使是不正規的神話故事書,也不會出現這種說法。
在09年電視劇《寶蓮燈前傳》播出以來。網上流傳,十日曬化瑤姬。該說法是現代人編造的,不是神話 。古神話中的瑤姬與楊戩、楊天佑等無關,與曬化無關。
儘管版本各異,但最終都是以二郎劈山、救出楊母為結局,而且最後不是母子夫妻全家團聚,就是兩夫妻重回天庭、楊戩受封誥……總歸這一家子之前雖然歷盡艱辛,結果卻是皆大歡喜。
天帝沒有做出派十日將瑤姬活活曬化的惡行。網路上這說法的出處,可以回來翻翻古籍《山海經》,這裡或許有答案。
“女丑之屍,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這段文字見於《山海經》的“海外西經”。前面我們已經提到,所謂的“屍”,是當時部落的執行祭典的巫女,那么“女丑之屍”,就是一個名叫“醜”的巫女,而非一個叫女丑的死人,否則之後這句“生而十日炙殺之”就怎樣也解釋不通。
關於這個叫“女丑”的巫女,《山海經》中有多處提及:“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屍”, “海內有兩人,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 ,而且此大蟹在海中一個叫姑射國的島上,“西南山環之”。 由此可以看出,這個女丑要么是一位海神,要么就是一位專門負責祀雨祭典的巫女。《左傳》和《論衡》都有提及女丑是能通鬼神的巫師,以舞接神,天旱求雨。
而所謂那個“全身長滿白毛”的傢伙,卻不是女丑,而是旱魃——旱魃有三種,某一種是黃帝之女的名字,是位穿青衣的旱神。而某一種“乃殭屍所變,皆能為旱,止風雨”。清代志怪小說《子不語》就有“旱魃”這一條,其形為“一女殭屍,貌如生,遍體生白毛”。今已有學者考證,古人天旱求雨,有“暴巫聚尪之法”,“乃以女巫飾為旱魃而暴之焚之以禳災也,暴巫即暴魃也”。 而《山海經》中所載的女丑圖像,都是“暴巫之像”,“以右手鄣其面”、“以袂蔽面”,表現出一付因被太陽暴曬而不勝其楚毒的模樣。
由此可以明白,那個被傳說中十日曬化的,乃是裝扮成長滿白毛、執行祭雨儀式的巫師女丑,而非瑤姬。由於《山海經》中瑤姬有“女屍”的代稱,也許有人將其誤解為“女丑之屍”的縮寫,加上民間又有“二郎擔山趕太陽”的傳說,正易混淆《山海經》中堯帝見十日曬死了女丑仍不肯回歸正常、只好派神射手羿去射日的典故,由此現代電視劇編劇生造出玉帝派十日曬化瑤姬的罪行來,所以說神話里並沒有十日曬死楊母之說,只是電視劇編劇的編造。
人物評價
朱熹:“梓潼與灌口二郎兩個神,幾乎割據了兩川。”
湯顯祖:“予聞清源,西川灌口神也。為人美好,以遊戲而得道,流此教於人間。 ”
李漁:“ 凡有一教,就有一教的宗祖,二郎神是我做戲的祖宗。就像儒家的孔夫子,佛教的如來佛,道教的李老君。”
楊懋建:"灌口二郎神為天帝貴戚,元人作((西遊記》.盛稱二郎靈異,非伶人所祀也;"
齊如山:“ 戲界對於二郎神亦極,泛泛亦呼之為二郎爺,亦日妙道實君。之本故,大致果戲外凡逢降妖伏魔等戲,皆借沉此公,故泛泛亦認為其能降伏魔鬼,出格卑崇之。”
影視形象
電視形象
年代 | 片名 | 飾演者 |
1986 | 《西遊記》(央視版) | 林志謙 |
1990 | 《封神榜》 | 李建華 |
1996 | 《西遊記》(TVB) | 馬德鐘 |
1998 | 《天地爭霸美猴王》 | 馬德鐘 |
1998 | 《封神榜之愛子情深》 | 錢嘉樂 |
2002 | 《齊天大聖孫悟空》 | 呂頌賢 |
2005 | 《寶蓮燈》(央視版) | 焦恩俊 |
2006 | 《封神榜之鳳鳴岐山》 | 韓棟 |
2009 | 《寶蓮燈前傳》(央視版) | 焦恩俊 |
2009 |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 | 韓棟 |
2010 | 《西遊記》(浙江版) | 印小天 |
2010 | 《遠古的傳說》 | 段秋旭 |
2011 | 《西遊記》(張紀中版) | 馮紹峰 |
2014 | 《封神英雄榜》 | 李進榮 |
2015 | 《石敢當之雄峙天東》 | 錢雁秋 |
2015 | 《封神英雄》 | 李進榮 |
2016 | 《封神》 | 羅晉 |
2018 | 《大潑猴》 | 赤西仁 |
電影形象
年代 | 片名 | 演繹者 |
1927 | 《封神榜-楊戩梅山收七怪》 | 陳秋風 |
1963 | 《二郎神楊戩》香港電影 | 任劍輝 |
1970 | 《二郎神楊戩》台灣電影 | 唐威 |
2010 | 《孫悟空大戰二郎神》 | 提線木偶電影 |
2014 | 《大鬧天宮》 | 何潤東 |
2015 | 《封神傳奇》 | 黃曉明 |
2017 | 《悟空傳》 | 余文樂 |
動漫形象
年代 | 備註 |
1996 | 藤崎龍漫畫版《封神演義》 |
1999 | 央視卡通片《西遊記》 |
1999 | 央視卡通片《封神榜》 |
2001 | 日本動漫《仙界傳封神演義》 |
2010 | 新篇國際元素大型中國動漫《西遊記》 |
2011 | 9月颯漫畫上連載《三眼哮天錄》 |
2013 | 卡通片《建木傳奇》 |
2015 | 電動畫第一部漫畫作品《當神不讓》 |
2016 | 一汪空氣漫畫作品《非人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