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同名詩歌
從不知名的遠方海島,
漂來椰子一個。
你啊,離開故鄉的海岸,
相伴波濤數月。
生長你的樹可仍茂盛?
長長的枝葉可仍成蔭?
我啊,也是大海為家,
孤身一人,浪跡在天涯。
拾起椰子,放在胸前,
離情別緒,新愁又添。
默默看,海上的日落,
滾滾流下,異鄉的淚。
波濤啊,無盡的波濤,
故鄉啊,何日可得歸。
詩歌鑑賞
100多年來,這首詩一直是日本人特別喜歡吟詠的。椰子本身是一種熱帶食物,但是詩中所吟詠的椰子,已經漸漸演變成漂泊人寄託鄉愁的一種文化符號。1961年,熱愛島崎藤村的人們在愛知縣渥美半島伊良湖畔的日出石門附近立了一塊詩碑,上面刻著《椰子》一詩的全文。
據說島崎這首詩的靈感來自日本三著名民俗學家柳田國男。1898年8月到9月,柳田國男為了考察民俗,在伊良湖畔住了1個月,他3次發現了從海中漂流到這裡的椰子。日本諸島不產椰子,這些椰子,是從未可知的遙遠的小島,經過無數驚濤駭浪才漂流到日本的,這引起了他對日本的“漂流文化”、“流木文化”的極大興趣,他還想起“江戶叢書”的《嘉陵紀行行》中有這樣的記載:有一個名叫村尾嘉陵的小吏,旅行途中在一家茶館兼豆腐房的小店中休息,這家小店的老太太總是看到村尾隨身攜帶的椰子殼做成的酒具,感到很驚奇,並問椰殼酒具的名稱。過了一會兒,她出去買來了一壺酒,盛情款待村尾嘉陵,並請求他在“酒足飯飽”之後,能把這個椰殼酒具送給她。柳田國男的經歷激發了作者對椰子的懷念與眷戀之情。
全詩分為七節,語言優美,感情濃厚。作者由離開故鄉海岸漂流而來的一個椰子聯想到自己也是“孤身一人,浪跡天涯”,不禁自比為椰子。生長椰子的樹也象徵著詩人日夜思念的故土或祖國。“默默看,海上的日落/滾滾流下,異鄉的淚”等詩句形象地表達了詩人離開故土以後孤獨惆悵的心情和對漂泊的厭倦,並深切期盼早日回到故鄉的那一天快些來到。“生長你的樹可仍茂盛”兩個問句體現出作者對祖國無時無刻的關心和惦念。詩人在大幹世界之中,精練地提取了幾個單純的意象:椰子、大海、落日、波濤。這些意象和“漂”、“看”等簡單的詞融合在一起,將彼此隔離的人、物、時間和空間緊緊聯繫在一起,若有若無的距離和聯繫,讓那些整日在相思、別離和相聚問奔波的人們產生一種強烈的共鳴,給人們一種難以言表的哀愁和歡欣。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都交匯在一起。詩歌以時間的次序為經,以兩地的距離為緯,在平鋪直敘中自有一種動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們無限的哀愁。詩中表達的惆悵心情也跟他的人生經歷有關。在他的老師北村透谷因絕望自殺後,島崎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過去,決心要從現實中尋找生路。當時,島崎年僅22歲,先後遭受離鄉、失戀、父母之死、失業等痛苦,但他並不因此悲觀絕望,不想重蹈北村透谷的道路。“縱令困苦幹層,也要死裡求生”,可見他是一個意志頗為堅強的人。
普普通通的椰子在島崎藤村的筆下別有深意,在文化話語中沉澱成一種“漂流”和“思鄉”的符號,“椰子”因而變成了美麗的隱喻,也成了文學和民俗學的—個璀璨的連線點。這首詩歌讓日本人有強烈的認同感,因為日本是個島國,漂流文化曾給日本帶來財富和驚奇,神秘與繁榮;而近代史上這個國家曾有過的、超出自身能力的擴張,也使他們承受了椰子一般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