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碑前分四層台階,拾級而登,碑後有墓道直達烈士墓。墓碑呈正方形,碑座分兩層,底層寬9.04米、高1.34米,上層寬4.09米、高1.73米,碑寬0.7米、高11米。碑的正面為鄭少康題“植地莊抗日戰役烈士紀念碑”;左面為林鏘雲題“與當地人民結合起來的保衛禺南英勇戰鬥的抗日烈士們永垂不朽”;右面為郭信民題“革命精神永世長存”;背面為黎春華題“為國為民而英勇鬥爭的烈士永垂不朽”。
墓總長62米、前階寬10米、平台寬16.5米,占地面積685平方米。由台階、平台、紀念碑、墓碑、圍欄組成。由南入口的石階兩側開始至墓台左、右、後三邊,圍建連柱石圍欄,東西兩邊圍欄各置3隻石獅,圍欄外植有高大蒼翠的龍柏樹。墓前建有二段石階,之間為平台。拾級而上先到紀念碑平台,在紀念碑平台後面,再築高五級,則為墓葬平台,平台稍後正中建“椅”形墓碑一座,碑石上刻“植地莊抗日戰鬥烈士墓”。下款刻“公元一九九二年十二月重立”。
植地莊抗日戰役紀念碑建於1956年10月31日,1992年12月重立。坐西北向東南,用花崗岩砌築平台,平台占地面積為160平方米,碑體分三級,頂部正中用紅色花崗岩砌築四層“梯”形碑座,上面矗立一座8米高的紀念碑,碑身分成四節,逐節收窄,下兩節為方柱體、上兩節為圓柱體,碑頂部雕飾“寶珠”。在第二節正面中間,豎刻燙金大字“植地莊抗日戰鬥烈士紀念碑”,下款刻“鄭少康”。該紀念碑紀念在植地莊抗日戰鬥犧牲的英烈們,弘揚他們英勇抗日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1993年8月,植地莊抗日戰鬥烈士墓併入植地莊抗日戰役紀念碑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碑文
在抗日戰爭時期,植地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市區游擊隊第二支隊的重要活動地區之一。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晨,日本侵略軍五百餘人,遠道奔襲植地莊,妄圖消滅我游擊隊主力,廣游二支隊禺南大隊全體指戰員英勇抗擊,軍民配合,浴血奮戰,斃傷敵軍七十餘人。我中隊長何達生等八位勇士,在群寡懸殊情況下,履危彌勇,堅守陣地,擊退敵軍多次進攻,拒敵於村外,掩護了主力部隊轉移,保衛了民眾利益。此戰為國捐軀者有大隊長衛國堯同志等四十八位烈士。為緬懷先烈,承前啟後謹立此碑。
背景
1938年10月21日廣州被日軍侵占,次日,吳勤在廣州南郊組織成立抗日義勇隊。廣州市政府撤出廣州後,由市長兼廣東省西江八屬抗日總指揮曾養甫組織成立廣州游擊司令部,建立7個廣州市區游擊支隊。吳勤為使抗日義勇隊取得合法地位和補充槍械,11月改編為廣州市區游擊第二支隊(簡稱廣游二支隊),吳勤任司令。嗣後,中共廣東省委派劉向東等共產黨人幫助吳勤,將廣游二支隊改造為共產黨領導的一支抗日武裝。
植地莊戰鬥發生在1944年7月25日,廣州地區游擊隊第二支隊新編第二大隊在南村植地莊集結隱蔽,由於漢奸告密,駐廣州石榴崗日軍指揮官吉田率日軍400人、偽軍800人於是日深夜前來偷襲。當二支隊哨兵發現敵情時,日偽軍已形成包圍。在這危急關頭,26日晨,大隊決定由中隊長何達生等8人堅守村莊阻擊敵人,一部分隊伍占領高地,掩護部隊分頭突圍。突圍隊伍一路由教導員李海帶領,繞道安全抵達大江南村名;另一路由大隊長衛國堯和政委鄭少康率領,遭到日軍機槍、步槍和擲彈筒的密集射擊,衛國堯等20多人中彈犧牲。指導員黃平帶領一支隊伍向長崗山頭衝去,衝到半山才知山頭已被日軍搶占,黃平等用手榴彈投向敵人,繼續衝鋒時遭到敵人的密集射擊,梁鐵受重傷昏迷,其餘全部犧牲。中隊長何達生等8人堅守植地莊,利用圍牆作掩體,避過敵人機槍的火力,打退了敵人8次進攻。下午,戰士們又打退了突入村莊小巷的日軍,撲滅了被炮彈擊中民房而引起的大火。日軍無計可施,只好全部撤走。
此戰,游擊隊共斃傷日偽軍70多人,游擊隊大隊長衛國堯、指導員黃平等48人犧牲,梁鐵等22人負傷。
烈士英名錄
衛國堯梁綺卿(女) 黃平黃杰黎乾之鄭葵黃紀合(女) 伍湛彬 呂成 陳就 植流 衛富 衛雪卿陳漢仔 張四 蔡權 蔡仲沛 蔡細珠 江鹹 江九 蔡錫垣 黃強 李趾祥 李希 陳灼 李錫洪 梁二九 陳步明衛泰恂 陳細佬 簡九 馮瑞雪 張瑩 胡妹 趙裕賢郭妹 陳釗 蔡富強 李沛光 彭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