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縣梨木颱風景區

薊縣梨木颱風景區

梨木台景區的地層岩石古老,分布著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變質岩和沉積岩,經過長期的地質演化,構造變化和風化剝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梨木台景區雕塑成類型多樣,形態奇異,既有觀賞價值又具科學價值的地質遺蹟博物館,現已是薊縣國家地質公園。景區內主要山峰80多座,其中500米以上的山峰65座,主峰梨木台山海拔997米,山勢險峻,峭壁林立,自然形成“一線天、五指山、萬卷天書、峰林岩畫嶺”等地質奇觀。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薊縣梨木颱風景區 薊縣梨木颱風景區

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是我國北方典型的原始 森林生態系統,生長

薊縣梨木颱風景區著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帶等區域的高等維管束植物100多科600多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如核桃楸、梳蘇、野葡萄,貓眼草等幾十種。這裡還有華北地區罕見的野生杜鵑花1000多畝,春季形成千畝野杜鵑映紅梨木台的勝地。這裡被專家學者稱之為天然氧倉,世外桃源!

梨木台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在十里長的深山峽谷黃砬棚北面,四面高山聳立,唯有一塊隱蔽的平台,周圍生長著許多野梨樹,過去老鄉們打獵砍柴歸來,總是來平台上小憩,野梨熟透之時,用它來解渴充飢,這些野梨樹的果實不僅可以防病保健,同時也解救了砍柴人的饑渴,後人為記住這些梨樹的恩情,故命名此處為“梨木台”,延用至今。

景點介紹

薊縣梨木颱風景區 薊縣梨木颱風景區

一線天:“登天縫”,地質學家又稱一線天裂隙陡崖。這道裂縫 直上直下,似乎與地面垂直。如果沿著縫隙向上攀爬,仰望天空一線,沿壁似牆,直插雲霄,猶如登天,故稱登天縫。它的形成是由於平緩壘疊陡立的石英砂岩被垂直地層走向的大裂隙切割,使巨大岩塊裂開,但兩側岩石尚未錯位,這種一線天險景,是地殼張性動力顯示出的絕大威力。

薊縣梨木颱風景區五指山:聽著涓涓流水聲,觀賞看山體倒映的美麗迷人景色,回望著山脈,“五指山”便呈現眼前了。陡峭的山崖上聳立著五座山峰,高低錯落有秩,挺拔雄偉,酷似“如來佛祖”五指擎天,故稱景點為“五指山”。五指山的來歷:據相傳孫悟空未成正果時被如來佛祖用五指所困時而在人間留下的歷史證據。

薊縣梨木颱風景區萬卷天書:梨木台景區山體中成千上萬的朝一個方向傾斜的中上元古界石英砂岩地層,像一部厚重的書本記錄了18億年以來地殼運動變化的歷史。實際上,薊縣中上元古界厚9197米,包括12個組,從常州溝組直到府君山的景峪組,坦露在薊縣大地上,地質學家形容它是一本“石頭記”,為萬卷天書。此處是“萬卷天書”的首篇——常州溝組18億年的記載。

薊縣梨木颱風景區峰林岩畫嶺:山外有山,峰上有縫,千峰競秀,萬木崢嶸,盡顯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形成是由距今18億年前古海沉積的中上元古界長城系常州溝組石英岩,經燕山造山運動褶皺、隆起、斷裂、風化、剝蝕等地質作用所形成的,峻秀的山峰,深邃的峽谷,栩栩如生的象形石,象形山,便構成了迷人的風景,亮麗的風采。

薊縣梨木颱風景區杜鵑坡:杜鵑花又名映山紅,是世界著名花卉,也是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唐朝詩人白居易曾用“閒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是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的詩句讚美杜鵑花。杜鵑花也因而被譽為“花中西施”。它是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常綠灌木,其花冠為漏斗狀,有單葉、複葉;花呈粉紅色,花期在4月~5月份。耐寒、耐旱、耐瘠薄,喜生於岩石裸露的陡壁、山脊、山坡等條件艱苦的地方,尤其喜生強酸性土壤,是野生保護區的原來生物種,它適宜的最佳溫度是19oC--23oC,花色艷麗,花形優美。杜鵑花又為蜜源植物和藥用植物,其花有鎮靜利眠之功效。其葉入藥可治療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症。因其喜生土質貧瘠岩石裸露之地,又是植被保護和恢復的先鋒物種而具保護價值。每年4月中旬,映紅杜鵑花凌寒怒放,開滿長個山谷與山坡,紅的似火,粉的如霞,爭奇鬥豔,香氣襲人,景色迷人。

薊縣梨木颱風景區太古長壽石:這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距今大約26—35億年的太古界岩石,屬於太古界變質岩類,是名副其實的長壽石,它分布在景區的北端,是景區一絕,踏在長壽石的山上,飽攬原始森林景象,撫摩這象徵延年益壽的長壽山長壽石,真是天地之和自然造化。

古長城:梨木台景區內的長城始建於公元550年北齊無寶年間,

薊縣梨木颱風景區距今一千四百餘年,全長為5600米,有敵樓5座,城牆全為毛石壘砌而成,城牆平均高5米左右,整個牆體全部修築在了海拔500—900米的石英岩峰脊上,有詩曾贊到:“南北屈池報國情,江花三月笑屏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歌馬上行”。古老的長城蜿蜒綿長,巍然屹立於高聳山脈之顛,雖然歷經數千年的滄桑略顯殘缺,但更能顯現出獨特的氣勢與恢弘,它是中華民族聰明與智慧的結晶,體現了人文歷史的輝煌,展現了地域文化特色。

薊縣梨木颱風景區黃砬硼瀑布:梨木台景區黃砬硼瀑布十分壯觀,由於景區山高坡緩,水自上而下,慢慢垂落則大有:“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意,它揚揚灑灑,如綢緞飄舞,如仙袂飄舉,如淑女浣沙,不禁讓人想起了“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紅霞似錦,何需梭織天生成”的絕妙詩句,它形象而生動的概括了瀑布的壯麗景色。

薊縣梨木颱風景區石海:說起石海,我們便可解開了“清東陵寶藏被盜”的迷底。據傳當年東陵大盜孫殿英指使手下官兵盜竊清東陵寶物之後,為掩人耳目,把一部分竊取的慈嬉太后寶藏埋於石海中,這些裸露的鵝卵石是否真是埋藏保物的掩飾品,無人知曉,至今還是個迷,但鵝卵石卻實存在。中間裸露的鵝卵石,大、小不同,若說是水沖刷而成的,那為什麼上源沒有同樣的石塊,這還有待我們大家去解開這神秘的迷底。

鄰近景點

黃崖關長城: 黃崖關長城,在天津薊縣北部的廣袤山區中,東達河北省遵化縣的馬蘭關,西接北京平谷的將軍關,全長42公里,是中國古長城的一部分,有樓台66座,即敵樓52座,烽火台14座,是京東軍事險要之地。據史載,黃崖關長城始建於北齊的天寶七年,也就是公元五五七年,到現在算起來已經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秦漢以來,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著名的雄關險隘。整個長城原來是毛石壘砌的,到了明代的隆慶二年,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看到整個長城不太穩固,便上書朝廷在外面包了一層磚,所以叫包磚大修。現在看到的長城,都是明朝包磚形式的長城。黃崖關長城整個長城段全長四十一公里的長度,整個黃崖關長城是一個非常雄厚的防禦體系。在關城最遠處,兩華里的山上有一個圓形的哨樓名字叫鳳凰樓,它是全國長城沿線上最高大的圓形哨樓,也是黃崖關長城的第一道防線,當時可以作為瞭望也可以獨立作戰。黃崖關長城的第二道防線是長城的主體城牆,它城高牆厚,易守難攻。第三道防線為關城內一個非常玄奧的八卦城。通過這三道防線黃崖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天津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距薊縣城東北30公里,地處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四市之腹心,東鄰金碧輝煌的清東陵,西接巍峨壯觀的黃崖關長城,南瀕碧波蕩漾的翡翠湖,北依雄奇險秀的霧靈山,這裡是天津市地勢最高,群峰匯集的地方,9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主峰“聚仙峰”海拔1052米,其總面積達53.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八仙山原名“八仙桌子”,相傳鐵拐李等八位散仙遨遊東海經過此地,被這裡雲霧遮罩的奇峰、峽谷、幽林、秀水所吸引,便降下祥雲,在一塊二米見方的巨石旁野餐小憩,後來人們把這塊巨石稱為“八仙桌子”這萬畝山林因此得名“八仙山”。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峰巒迭翠,林海蒼茫,谷壑幽深,溪流潺潺,是座動植物種類繁多的寶庫,被譽為“綠色王國”。這裡喬木偉岸,灌木叢生,芳草萋萋。多年來,由於交通不便,加之這一帶為清東陵風水禁地,封閉達280年之久,人跡罕至,故“藏在深閨人未識”。近些年,經過專家考察論證,確認它是華北地區乃至地球同緯度罕見的保留有原始森林特性的天然次生闊葉林區,具有相當典型的森林生態系統。1995年11月經國務院國函(1995)108號檔案批准建立“天津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