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重慶市北碚區梅花山]

梅花山[重慶市北碚區梅花山]

位於北碚梅花山,渝武高速路北碚出口處。系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上將墓。1940年5月16日,張將軍在抗日前線殉國後,忠骸運抵北碚,權厝於雨台山麓,占地3267平米。墓塋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墓以條石鑲邊,青石砌拱封頂,形成全封閉的半圓弧形。墓高2.64米,周長21米。

簡介

位於北碚梅花山,渝武高速路北碚出口處。系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上將墓。1940年5月16日,張將軍在抗日前線殉國後,忠骸運抵北碚,權厝於雨台山麓,占地3267平米。墓塋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墓以條石鑲邊,青石砌拱封頂,形成全封閉的半圓弧形。墓高2.64米,周長21米。馮玉祥親題隸書"張上將自忠之墓"墓碑,立於墓前。

蔣介石題寫的"英烈千秋"四字,刻碑立於墓前青北公路旁,此碑於解放後搗毀。同時,馮玉祥借用史可法揚州梅花嶺殉國並葬衣冠墓於嶺之義,將雨台山改名為梅花山,親書"梅花山"三個大字,刻於墓前石欄。解放後人民政府對張將軍墓園,多次進行維修、擴建,先生兩次擴地4.25畝,建築"張自忠烈士事跡陳列館"和"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各一幢。

館內陳列著大量的實物和圖片,全面系統地介紹張自忠將軍的英雄業跡。張自忠,字藎忱,山東臨清人,1891年生。青年時代參加同盟會,1914年投筆成戒,在馮玉祥部,由士兵逐級升任到師長。"九一八"事變後,西北軍改編為第二十九軍,張被任命為第三十八師師長。

1933年,日軍進逼長城,二十九軍迎戰喜峰口,張自忠擔任前線總指揮,親率所部打擊來犯之敵,"大刀向敵人頭上砍去",血戰喜峰口中,殲敵兩個聯隊,斃傷敵寇4000餘人,威震中外。隨即兼任察哈爾省主席、天津市市長,"七七"抗戰爆發,又臨危受命,代理冀察政備委員會委員長、北平綏靖主任兼北平市市長,忍辱負重,與日周旋。8月初化裝逃離北平,輾轉到達南京,12月回部隊繼和行第五十九軍軍長。一戰淝水,再戰臨沂,三戰徐州,四戰隨棗,英勇抗擊日寇,屢立戰功。

1938年10月晉升為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指揮,授上將銜。奉命守衛鄂西北,連續多次粉碎敵人的強大進攻,與敵相持年余。1940年5月,日軍集中10餘萬兵力,在大量的坦克、飛機配合下,兵分三路,再攻棗陽。張將軍奉命攔腰截敵,戰前親自寫信給集團軍各將領:"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它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的國家及我5000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於亡於區區三島倭寇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亡決心,海不枯、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願與諸弟共勉之。"5月6日晚,張自忠將軍率領身邊僅有的特務營和七十四師兩個團的兵力,東渡襄河,截擊敵人。在十里長山與敵決戰,鏖戰九晝夜,於5月16日下午,在南瓜店身負七傷,壯烈犧牲,為二戰期間亞洲戰場前線陣亡的最高將領第一人。張將軍殉國,舉國哀悼,中共延安各界舉行了追吊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分别致挽"盡忠報國"、"為國損軀"、"取義成仁"。

張將軍靈柩遠到北碚後,前來吊念人絡繹不絕,蔣介石和馮玉祥親自扶靈下葬。

自從張將軍長眠梅花山後,每年5月16日將軍忌日,各界人士均要前往祭奠,半個世紀,年年如此。將軍墓園被四川省列為省級文物單位,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革命烈士陵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