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湖村[湖南省寧鄉縣]

梅湖村[湖南省寧鄉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梅湖村地處寧鄉縣的最南端,是靳水支流的發源地,脈承南嶽,山連韶峰,距毛澤東、劉少奇兩位偉人故居韶山、花明樓都只有10來公里,是大屯營西南部的大門。

梅湖村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革命的老區,以著名的地下黨組織“梅湖支部”和日本帝國主義大屠殺之地而遠近聞名。2004年我村退休黨員張恢發著《梅湖歲月》一書中有詳細記載。改革開放以來,梅湖村能立足於發展方向,2005年由原梅湖村和聯湖村合併為現在的梅湖村,總面積8.2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積3839畝,菸葉種植面積1000畝,花卉苗木種植早已形成規模,已達1110多畝,現總人口3285人,人均收入12480元。

村莊介紹

梅湖村位於橫河鎮西南,距鎮政府駐地3.5公里,西與童岙、秦堰兩村相鄰,北與伍梅村接壤,東臨龍南村,南依梅湖水庫,東環湖路接丈亭鎮俞家岙村交界。面積3.5平方公里。全村轄5個自然村:湖東(原任家紙坊)、老鷹山、新祝家、航渡、三站。全村現有耕地1426畝,山林面積達5000餘畝,村內戶數921戶,戶籍人數2508人。2007年度全村完成經濟總產值8800餘萬元,人均收入8437元。

梅湖村於2001年3月由原湖東、航渡、祝家、梅湖4個村合併而成。都臨梅湖水庫下游,均因建梅湖水庫而搬遷、墾植等淵源關係,故稱梅湖村。境內橫童公路以南北向穿村,直通省道公路滸溪線。東西向的過境公路有沿山公路,龍南村至梅湖水庫公路,各自然村均有機耕路相連。河流主要是梅湖江,自1959年水庫大壩築成後燭溪湖墾廢,橫河區動員人工開挖而形成(全長達3.5公里,寬16米)。梅湖江既為兩岸帶來灌溉之利,又滿足了水庫溢洪排水之需。近年兩岸砌坎,東為圩丘長3公里,高1.5米,並建有7座節制閘與翻水站。支流有湖東江、三站江、祝家江,均匯入梅湖江出東橫河。河上有橋樑7座,其中航渡橋為古梅澳湖涇流入燭溪湖之要口,“明永樂間建,為洞五,寬三尺有咫,長五丈余。”南部山林連片,最高為高樓山,海拔310.9米,其它還有官山、旋網山、陽帽山、老鷹山、航渡山、新壁山、梅梁山、獅子山、童嚴家山、陸家山等。任家紙坊和祝家於1957年10月為建梅湖水庫有137戶567人拆遷房屋346間,搬遷至東湖灘、油車嶺,兩村人民為建水庫作出了貢獻。

村境內,梅湖大壩東偏北約200米旋網山北麓有晚唐古窯遺址。文物普查中發現獅子山窯址,大部在梅湖水庫內,位於大壩以西一里許獅子山南麓。南宋理宗年間(1225~1264)梅梁山有積慶寺,現存“壽”字石刻,列為慈谿市文物遺蹟保護處。梅梁山積慶寺曾經是1941~1949年間中共黨組織及地方武裝活動據點,當時的姚山區抗日民眾自衛大隊及姚山區委常住於寺內,為革命事業作出貢獻。

全村姓氏繁多,以任、祝、俞3個姓氏居多,其他有孫、胡、黃、王、戚、勵、徐、張、林、康、陸、倪、鍾、毛、鄭、周、李、高、房、何等姓。

附: 游燭溪湖 (清)施烺

仙子何年秉燭游,至今佳話問溪頭。

四山風雨啼黃鳥,兩鏡煙波泛白鷗。

樵歌歇時吹牧笛,柳蔭深處泊漁舟。

燭湖我作西湖看,濃抹淡妝春復秋。

變化

根據我村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對村產業結構進行了合理調整,梅湖河壩和聯湖河壩貫穿全村,確保全村糧田旱澇無憂。物產豐富,是聞名全鄉的農業、菸葉、牲豬、茶葉、杉木大村,重點開發可利用的資源有石灰石、海泡石和鎂質泥,已建成投產的有寧鄉縣星光花炮廠、荷葉磚廠,梅湖電桿廠。種養殖業發展勢頭強勁入駐我村,花卉苗圃引進長瀏園林公司,該公司計畫投資1.6億元打造一個集生產、接待、觀光旅遊於一體面積約1500畝的示範性花卉苗木基地。能直接就地解決約600個勞動就業崗位,最佳化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計畫示範性帶動農戶進行花卉苗木生產約8000畝,能間接拉動近10億元產業規模效應。烤菸1000畝、牲豬養殖4000餘頭、雞、鴨、黑山羊養殖4500餘。我村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建設發展為根本,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工業化、科學化,著重解決交通、水利設施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文化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