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莊村[陝西省鹹陽市秦都區釣台鎮下轄村]

梁家莊位於東張村以南1.5公里,耕地面積689畝,現有130戶,人口570人,土地789畝,兩委會班子5人,村民代表6人,黨員15人,村民以大棚蔬菜為主為家庭主要收入,不少年輕人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12000元。

歷史改革

以梁姓人居住多而得名。清代沿襲明代鄉里之外,又設5衛7票,梁家莊屬南鄉七票,民國二十年國民政府對全縣行政區劃作了大整編,梁家莊屬第二區南張鄉。1962年區劃調整時,劃歸灃西公社,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稱革命大隊,1972年恢復梁家莊舊稱,延續至2001年11月為灃西鎮的一個行政村,遂根據秦都區合鄉並鎮相關精神併入釣台鎮。梁家莊原以梁姓為主,朱姓次之,由於歷史變革,到民國時梁姓已無,遂以張居多。據歷史記載,清乾隆十六年後農戶16戶,民國20年,農戶34戶,人口226人,1949年解放後,農戶40戶,人口248人。1956年建立生產隊,同東張村合一生產大隊,梁家莊為十三隊,1961年冬實行隊為基礎核算,遂與東張分開另設生產大隊,為一、二生產隊,農戶62戶,人口346人。1987年撤銷生產隊。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人文民俗

村南原建有一座土地廟,解放前夕改為學校,村民喜歡看秦腔,吟秦腔。村民住宅多為土木結構的一邊倒和兩邊倒,穿人工粗布大襟衣服,大襠褲子,喜吃麵食,油波辣子。改革開放後,逐步建起磚混結構的兩層樓房,電視機、手機、電腦、電冰櫃、空調、太陽能逐漸普及。2010年喪葬村俗,以土葬逐步過渡為火葬。年輕人多喜歡流

產業特點

生產隊時期,種植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穀子等。經濟作物有棉花、辣椒、蔬菜等。改革開放後,種植逐步轉向以蔬菜為主。發展塑膠大棚、日光大棚、日光溫室、種植西紅柿、黃瓜等。到2010年,全村幾乎家家有日光大棚。糧食種植成為次要作物。隨著經濟的發展,不少年輕人外出打工。

經濟發展

解放前,村民大多缺少吃穿。有部分家庭依靠打工維持生計。解放後,村民生活逐步提高。1958年全村吃大食堂。1969-1976年自然災害,生產生活上遇到了困難。社員勞動日價值只有3毛錢左右。1978年後,經濟逐步好轉。1981年生產隊解放,實行承包責任制,農民有了生產經營自主權,調動了大家的勞動積極性,逐步發展蔬菜日光大棚。至今,經濟收入逐年提高,賣菜由腳踏車、架子車、人力三輪車逐步發展為汽油、機油三輪車。經營方式由走村串戶、市場零賣逐步發展到陳陽寨蔬菜批發市場,人均年收入由200元到50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