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柑桔全爪蟎

一種害蟲,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可以為害桑樹、苧麻、薔薇、柑橘胡頹子、桂花等植物。

基本信息

名稱:桑樹柑桔全爪蟎
學名:PanonychuscitriMeGregor
類屬:蜱蟎目葉蟎科

分布與危害

分布與危害
全國各地均有發生,可以為害桑樹、苧麻、薔薇、柑橘胡頹子、桂花等植物。
為害特點成、若蟎以口器刺破寄主葉片表皮吸食汁液,被害葉面呈現無數灰白色小斑點,嚴重時全葉失綠變成灰白色,導致大量落葉。

形態特徵

形態特徵
雄成蟎體長0.33mm,後端略尖,呈楔形。卵直徑0.13mm,扁球形,初產時鮮紅色後漸退色。卵上有一垂直小柄,柄端有10-12條細絲,向四周散射伸出,附著於產卵處。幼蟎體長0.2mm,初孵時淡紅色,足3對。若蟎形狀色澤均同成蟎相似,但個體略小,足4對。幼蟎脫皮則為前若蟎,再脫皮為後若蟎。後若蟎脫皮則為成蟎。

發生規律

發生規律
年生15-18代,主要以卵和成蟎在潛葉蛾為害的僵葉內及葉背越冬,部分在枝條裂縫內越冬。有的地區沒有明顯的越冬現象。世代重疊。一般一年12-20代。發育和繁殖的適宜溫度20-28℃當溫度超過30℃,蟎的死亡率增加;趨過40℃則不利其生存。3-5月,一般在樹木萌芽開花前後大量發生,出現第一次蟎口高峰;9-11月秋梢抽發好的樹木,還會發生第二次高峰。一般來說,春季的高峰比秋季的高峰嚴重,秋梢受害嚴重時,冬季會出現大量落葉。
橘全爪蟎行兩性生殖,有時也可孤雌生殖,沒有受精的卵孵化為雄蟎,受精卵則孵化發育為雌蟎。但後代多為雄蟎。雌蟎產卵葉片上為多,且正反兩面均有,但以葉背主脈兩側居多。橘全爪蟎喜光趨嫩,在樹冠外圍中上部,山地、丘陵地果園的陽坡,光線充足的部位;發生多,常從老葉上轉移至嫩綠的枝葉、果上為害,產卵量比老葉上取食的多。因此,幼樹幼苗亡蟲口數量一般較成年樹大,受害重。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科學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減少為害;修剪枯枝老枝,剷除桑園及周邊雜草,清除桑園殘枝敗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蟲源。
(2)保護與利用天敵。
注意控制殺蟲劑施用次數和藥量,有條件的可釋放捕食蟎、草蛉等天敵,注意選擇抗藥性天敵,對壓低葉蟎前期蟲口基數、控制葉蟎為害高峰具重要作用。
(3)藥劑防治。
桑園出現受害株時,有2%-5%葉片出現葉蟎,每片葉上有2-3頭時,應進行挑治,把葉蟎控制在點片發生階段,是防治蟎害主要措施。
當葉蟎在田間普遍發生、天敵不能有效控制時,應選用對天敵殺傷力小的選擇性殺蟎劑進行普治。如20%掃蟎淨(噠蟎靈、速蟎酮)可濕性粉劑,每667m2用藥15g,對水75kg噴霧,藥後7-8天即可採桑。此外也可選用73%克蟎特乳油或20%掃蟎淨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或30%蟎蚜威乳油1500倍液、10%除盡乳油2000倍液、1.8%愛比菌素乳油4000倍液、隔10天左右再防1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