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06.7畝(其中:田84畝,地122.7畝),人均耕地1.0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832.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92.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5畝,主要種植核桃、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0畝;荒山荒地155畝,其他面積56畝。
基礎設施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9.9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45萬元,占總收入的 33 %;畜牧業收入14萬元,占總收入的 22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3頭,肉牛23頭,肉羊17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 0 %;林業收入9.5萬元,占總收入的 15 %;第二、三產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 18 %;工資性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 8 %。農民人均純收入1665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人(占勞動力的 11 %),在省內務工10人,到省外務工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8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擁有企業0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個;專業合作組織0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0人 。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6戶,共鄉村人口195人,其中男性102人,女性93人。其中農業人口195人,勞動力98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59人,彝族26人,其他民族 10 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5人,參合率 95 %;享受低保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建有0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占農戶總數的 0 %。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河西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蒼山西鎮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5公里,距離中學1.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6人,其中小學生16人,中學生1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06.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5萬元,有固定資產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賬務、事務、政務。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1人,黨員中男黨員5 人,女黨員6人。該村設有團支部0個,團員9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缺乏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民眾科技意識不足,農業、經濟發展緩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2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300頭、牛100頭、羊5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5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665元增加到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