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巷
寓意桃花,桃色者也。桃花巷原是哈爾濱的土窯以及二級妓院的聚集地。
位置桃花巷坐落在哈爾濱市道外區,純化街與南一道街之間,包括了染坊胡同。很多影視劇都是在桃花巷、一道街、二道街、三道街及附近拍攝。
巷內建築為簡易中華巴洛克式風格。
中華巴洛克式建築為哈爾濱市民原創風格,外冊以巴洛克式風格為主,或者參雜借鑑折中主義風格。表面鋪以石雕或者石膏浮雕為主,院內為清代傳統閣樓。中西結合,風格獨特,體現出哈爾濱市明在曾經一度富強華麗的東方小巴黎世界裡,特有的人文建築風情。
關於桃花巷的報導來源: 黑龍江新聞網-黑龍江日報作者:唐李 編輯: 楊慧 08-09-18
尋訪桃花巷近聞哈爾濱市有關部門正在打造和開發老道外的胡同游,這無疑是對越來越快被蠶食的老街老宅的一個福音;但另一方面也說明,原滋原味的老道外,其領地已縮到了成為耀眼的“活化石”的臨界地步。
最具老道外特色且原貌基本依舊的地帶,當屬靖宇街兩側的“北二”“北三”及“南二”“南三”四條橫街及貫穿其中的羊腸似的胡同。“南二”“南三”目前正在整體裝修,居民都已動遷,看來要成為“像模像樣”的旅遊街景,由此能夠生動地呈現老道外的那種“煙火氣”的熱鬧老街,只餘下“北二”“北三”一側。那裡的街區多年失修,尤其是圈樓裡面的天井樓道,髒污殘破,木結構衰朽,於遊覽者來說古舊的時光就沉積在眼前。並且街頭居民的習性似也無太大的變化,晚上坐在家門口納涼,粗布寬衣。人流雜沓一天的街頭,小攤都收了回去,遺下若隱若現的酸腐氣味。一些風味小吃還在,店面狹窄簡陋,並未與時俱進。
走在這樣的老街上會不自覺地問一句:“桃花巷在哪裡?”坐在街邊煽扇子的老人會指給你:“前面的街口就是,現在叫南勛街。”
桃花巷也許是哈爾濱唯一一條名子不在,面目全非,但依然紮根在市民的記憶里揮之不去的一條街。這條街解放前以煙花柳巷聞名,加之密集巷口的商鋪,構成歷史上道外最繁華的地帶。裡面交織著一座新興城市的興衰,以及無數花一般生命的浮沉。
去年,一位有心記者在南勛街一段屬於桃花巷的老建築的房門上,發現了過去桃花巷的老門牌號:“記者在南勛街附近的樓房上,首先發現了‘桃花巷1’號的門牌,門牌為藍地白字,比目前使用的南勛街門牌小,且沒有白邊和郵政編碼。記者繼續沿附近街道仔細尋找。其後,記者又分別在南勛街427號、437號、447號、449號發現了桃花巷47號、55號、61號、63號4塊門牌。據附近的居民講,這些門牌一直掛在那裡,桃花巷改名為南勛街後,掛上了新的門牌,舊門牌一直沒人拆,也沒人注意,所以就保留了下來。”日前筆者重尋這些老門牌號,卻都不見了蹤影。也是在去年,哈爾濱在名為改造修建中華巴洛克城規劃之初,曾有恢復桃花巷街名的規劃,將其列為了歷史保護街區,但後來這一規劃不知因何被取消。
據當地的老人講,道外最早的街道要數延爽街和平原巷了,均修建於1870年,一街一巷相互平行。大約10年後,緊挨著延爽街北邊形成一條與之平行的街,起名桃花巷。桃花巷約百米,其西巷口是景陽街、承德街、中馬路三街交會處,東巷口與南頭道街、南勛街、太古街、延爽街、天一街五街會合。桃花巷目前併入了南勛街。如今,桃花巷西巷口,兩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與對面“黑天鵝”商場等現代建築呼應,構成道外車輛最密集的交通樞紐——承德廣場。由西巷口進入,左側還殘存著一棟連在一起的二層老樓,右側則完全成了無任何間隙,造型臃腫巨大的連體樓群,像一個堆下來的水泥“砣體”。筆者環繞著這數百米周長的三角形樓群“砣體”,試圖找到進入樓群中間的通道,看看是否也留有一方天井,居然沒找到入口。寸土寸金,也許真的裡面全是實心的。很難想像當年這一側的包含數條胡同的三角地帶,圈樓交錯,燈紅酒綠。現在的承德廣場、黑天鵝一帶也在它的輻射圈內,構成解放前道外最繁華的地帶。桃花巷雖然眼下還存有局部的“一陰一陽”的面目(一面還有老樓健在),但右側三角地的圈樓群已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