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褐腐病

桃樹褐腐病

褐腐病又叫菌核病,是桃樹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國北方、南方、沿海及西北地區均有發生,尤以華東沿海及濱湖地帶受害重。在多雨年,遇蛀果類害蟲嚴重發生時,可造成毀滅性損失。該病是能侵染為害桃、李、杏、櫻桃等核果類果樹。

症狀特徵及原因

桃樹褐腐病 桃樹褐腐病

褐腐病主要為害桃樹的花、葉、枝幹和果實,以果實最重。花受害引起花腐,表面著生灰色霉層,枯死後不脫落。嫩葉受害從葉緣開始變褐,很快擴展全葉,枯萎,不脫落。枝幹受害是由病花、病葉柄蔓延而至,形成橢圓或梭形褐色凹陷病斑,邊緣明顯,常易流膠並有灰色霉層形成,當病斑環切時,上部枝梢枯死。果實從幼果至成熟期均可受害,但越成熟受害越重,初期病果出現褐色圓斑,迅速擴大使全果變褐軟腐,表面產生輪紋狀排列的灰褐色絨狀霉層,腐爛病果易脫落,或乾縮變成深褐或黑色僵果,掛在樹上至翌年也不落。

防治依據及方法

⒈病菌主要在僵果(落地或掛在樹上)或枝梢的潰瘍斑上越冬,翌春產生大量分生孢子成為初侵染菌源,為此,要結合冬季修剪,徹底消除樹上的病梢,枯枝,樹上樹下的僵果,集中燒毀以減少越冬菌源。同時在生長期間也還要注意及時剪掉陸續出現的新的病組織,以防止病害的擴大再侵染。

⒉在果實易感病的4月下旬至5月進行藥劑保護,是防治該病的關鍵措施。①是要及時防蟲,減少蟲害造成的傷口,減少侵染機會。②落花後至5月下旬每隔8天噴一次藥重點保護幼果,在花腐發生嚴重地區的第一次藥要在初花期使用以保護花器。

⒊加強果園管理,增強樹勢,降低園內濕度,增施磷鉀肥等都有利於提高樹體抗病能力減輕病害。

植保要領

1、發病期,及時清除病株殘體,病果、病葉、病枝等。

2、拉秧後徹底清除病殘落葉及殘體。

3、對保護地、田間做好通風降濕,保護地減少或避免葉面結露。

4、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培育壯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適量灌水,陰雨天或下午不宜澆水,預防凍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