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山縣

桃山縣 ,西漢置,因境內有桃山,故名。屬泰山郡,故治在今山東寧陽縣石碣集。東漢初省。

地理環境

桃山縣位於泰安市南部,大汶河南岸。東鄰新泰市,南與泗水縣、曲阜市、兗州市接壤,西與汶上縣毗連,北隔大汶河與肥城市、泰安市岱嶽區相望。面積1125平方公里。人口80萬。轄寧陽、東疏、伏山、堽城、磁窯、南驛、華豐、葛石、泗店、白馬、茅莊、蔣集、 石集13鎮,西疏、鶴山、王卞、鄉飲、靈山、東莊、崔解7鄉。縣人民政府駐寧陽鎮。

歷史沿革

商為 邑。西周、春秋為 國地。戰國入齊。西漢置寧陽縣(治今古城),因在寧山之南而得名;又置桃山縣(治今石碣集)、剛縣(治今 城裡村)等縣,同屬泰山郡。東漢廢桃山縣、寧陽縣、剛縣屬東平國。西晉廢寧陽縣。北齊廢剛縣,移僑平原縣於寧陽縣古城北(即今治)。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因此縣與德州平原縣同名,以縣東南二十里有龔丘城,遂改為龔丘縣,屬兗州(後稱魯郡)。唐屬兗州。北宋大觀四年(1110年)改稱龔縣,屬襲慶府。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以避諱復名寧陽縣,屬兗州。元至元二年(1256年)省入嵫陽縣,大德元年(1297年)復置,屬濟寧路兗州。明屬兗州府。清因之。 1913年屬岱南道(1914年更名濟寧道)。1925年屬兗濟道。1928年廢道制直屬於省。1936年8月屬國民黨山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1939年9月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屬泰西行政委員會管轄。1940年署魯西行政區泰西專區。1941年7月屬晉冀魯豫邊區第十六(泰西)專區。1942年2月於泰安、寧陽邊區建立泰寧縣,1943年8月於泰安、泗水、寧陽邊區建立泰泗寧縣, 均屬泰南區行政聯合辦事處,1944年初屬泰南專區。1942年1 2月晉冀魯豫邊區第十六(泰西)和第十九(運東)兩專區合併為晉冀魯豫第十六(泰運)專區, 寧陽仍屬之; 1944年屬冀魯豫和冀南兩行政區合併後成立的冀魯豫行政區第一(泰運)專區。1946年泰運專區析為泰西、運東兩個專區,泰西排序為冀魯豫第一專區,寧陽縣屬之。1948年7月屬魯中南行政區第七專區(1949年7月改稱泰西專區)。1950年5月屬泰安專區。1967年泰安專區改為泰安地區。1985年改為泰安市,隸屬不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