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

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

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的前身為重工業部地質局礦物原料檢驗所,1955年創建於北京。1970年搬遷至桂林,1983由冶金部劃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領導,按照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要求,從1999年7月起轉制為科技型企業,並於2000年5月在廣西區工商局登記註冊為企業法人,現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監管。

簡介

我院1955年創建於北京,1970年遷至桂林,1999年轉制為科技型企業。2000年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管理,是廣西目前所屬唯一的中央轉制院所,也是目前所屬最大的科研院所。主要從事地質科學研究、新材料研發和環境保護與治理研究,主要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省部級重點項目、技術服務與技術開發等任務。
我院現有員工600人,其中科技人員380人,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6人,高級工程師92人,工程師145人;博士11人,碩士53人,柔性引進高級技術人才12人。
五十多年來,我院完成科研成果205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0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50多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各一項。我院同時是國家特種礦物材料工程技術中心的依託單位和中南大學的董事單位。擁有(中國)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桂林地質調查所、有色金屬桂林礦產地質測試中心、廣西環境保護技術開發中心。下設礦產地質研究所、資源環境研究所、成礦機理與礦物材料開發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和桂林特邦新材料有限公司、桂林創源金剛石有限公司、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工程勘察院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

特色

廣西區最大的研究院
擁有廣西區目前唯一的國家級工程中心-國家特種礦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綜合實力和運行績效在全國地勘行業100多家科研院所中名列前茅
是國際標準化組織電子探針分析技術委員會(ISO/TC202/SC2)主席單位
地質測試中心是有色地質行業的一級實驗室
曾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40多項
連續14年和8年保持桂林市和自治區“文明單位”稱號

公司地址

廣西桂林市七星區輔星路9號 郵編:541004

院況規模

研究院位於桂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占地150餘畝,擁有總資產1.46億元和一批先進的實驗室及各類大型儀器,年綜合收入7000多萬元。全院現有在冊職工416人,其中工程師120人,高級工程師(含教授級17人)106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優秀專家21人(廣西區優秀專家5人),廣西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學科帶頭人4人,第三層次學科帶頭人4人。博士18人,碩士32人,本科生119人。我國“863”新材料現任首席專家、中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黃伯雲教授和我國礦床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毓川教授為該院的高級顧問。

特色優勢

一 在地質找礦研究方面,具有地質、物探、化探等專業配套、技術方法手段齊全的綜合優勢,出色地完成了國家及有關部委下達的“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和重點項目,其中一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九五”兩個國家科技攻關(地質)項目獲國務院表彰獎,研究院均為課題負責單位之一。研究院的綜合實力和運行績效在全國地勘行業100多家科研院所中名列前茅(第2—第7名),與中科院地質所和中國地質科學院處於三足鼎立的地位,在全國地勘行業具有較高知名度。
二 在新材料—尤其是在超硬材料、人工晶體及天然礦物材料的研發與成果的工程化、產業化方面,具有許多創新性的成果和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及優良的設備條件。具有廣西區唯一的國家級工程中心——國家特種礦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國家超硬材料的牽頭單位和技術發源地之一,其綜合實力居國內領先水平,對國家超硬材料行業的發展作出過創造性的重大貢獻,並因此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水熱法生長高檔寶石晶體材料方面,其成果水平和設備性能均居國際先進水平,目前正在向功能晶體材料方向拓展。
三 在環境保護與治理方面,八十年代以前,以礦山廢棄物綜合利用研究為主,為國內許多大型礦山解決了伴生元素和稀有分散元素的綜合利用難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九十年代初,以研究院技術為基礎引進外資興辦了桂林利凱特環保實業有限公司,產業已初具規模,在國內環保領域具有較高知名度,已於2001年改造成為股份有限公司。九十年代中期以來,集中力量開展污水治理技術和設備研發,環保礦物材料開發,對地質災害治理、石山地區生態重建、礦山固體廢棄物、“貧、細、雜”呆礦綜合利用等研究,取得了較好效果。2003年經廣西區經貿委批准,正在組建廣西環境保護技術開發中心。
四 分析測試方面,研究院是國際標準化組織電子探針分析技術委員會(ISO/TC202/SC2)主席單位,並承擔SC2秘書處工作,有色金屬桂林礦產地質測試中心是經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的,我國有色地質行業的一級實驗室,是廣西區科技廳授權的省級科技成果檢測鑑定法定機構。
國家特種礦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成礦機理與礦物材料開發重點實驗室分獲廣西區科技創新金源單位。

權屬單位

擁有(中國)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桂林地質調查所、有色金屬桂林礦產地質測試中心、廣西環境保護技術開發中心。
下設礦產地質研究所、資源環境研究所、成礦機理與礦物材料開發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和桂林特邦新材料有限公司、桂林創源金剛石有限公司、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工程勘察院等高新技術企業。

總部機構

院長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包括組織、宣傳、紀檢、監察、工會、團委、計生、離退辦;科技與規劃發展處:包括學術委員會;人力資源處(部):包括外事、教育培訓;投資與經營管理處;行政處:包括保衛科。

重大獲獎情況

1、1978年,“人造金剛石鑽探技術”、“我國的矽卡岩型鐵銅礦床成礦規律及找礦經驗總結”等,全國科學大會獎。
2、1985年,“金剛石地質岩心鑽探配套技術的推廣套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3、1987年,“長江中下游銅硫金銀資源重大發現與箇舊-大廠錫成礦條件、找礦方法及遠景”,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4、2007年,“建築行業用高檔金剛石工具的開發及套用”,廣西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