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03.64畝(其中:田304.1畝,地299.54畝),人均耕地1.06畝,主要種植馬鈴薯、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4491.4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6.5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3畝,主要種植板粟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5.3畝,其中養殖面積7畝;荒山荒地165.93畝,其他面積5358.65畝。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有131戶通自來水。有13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1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90.0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9戶(分別占總數的60.31%和60.31%)。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04.1畝,有效灌溉率為50.3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4.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3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5.0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7.02萬元,占總收入的55.23%;畜牧業收入28.17萬元,占總收入的27.2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01頭,肉牛77頭,肉羊253頭);漁業收入0.38萬元,占總收入的0.37%;第二、三產業收入7.98萬元,占總收入的7.73%;工資性收入8.17萬元,占總收入的7.91%。農民人均純收入94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1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1人(占勞動力的3.68%),在省內務工21人,到省外務工0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4.53%。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馬鈴薯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勞務輸出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31戶,共鄉村人口570人,其中男性296人,女性274人。其中農業人口570人,勞動力327人。該村570人均為漢族。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人,占人口總數的0.18%;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50人,參合率78.95%;享受低保1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3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92戶,占農戶總數的70.23%。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格模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金所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5公里,距離中學3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2人,其中小學生36人,中學生38人。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4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81.1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本年度未發生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年末集體無收入,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財務。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2個,黨員總數10人,黨員中男黨員10人。該村團支部是設在村委會,團員10人。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體系未建立,農業結構調整幅度不大;
2、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休閒、娛樂系公共設施缺乏,人居環境還有待改善;
3、 生產渠道單一,經濟來源於農業,農民增收渠道單一。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提高農業產業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明素質;
3、培育勞務經濟,增加非農產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