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介紹
該科類群為稀有的種類。全世界僅十餘種。格彩臂金龜是雲南發現的,僅有的1種。分布在滇東南馬關縣亞熱帶林區。
該種屬大型甲蟲,體色墨綠,有美麗的金屬光澤,鞘翅近黑色,前胸背板寬而隆起。雄蟲前足之長度超過體部之總長,是臂金龜的主要特徵和名稱的由來。幼蟲、蛹棲息於土內,成蟲活動於林區櫟樹林中。
格彩臂金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外形特徵
體長橢圓形,前胸背板古銅色泛綠紫光澤,鞘翅黑褐,有許多不規則黃褐色斑點,有些斑點中有黑褐小點,其餘體表為金紫色。唇基深凹,前緣兩側端呈小齒突。觸角10節。鰓片部3節。前胸背板甚隆拱,有前狹後寬深的中縱溝,側緣顯著鋸齒形。鞘翅端緣近橫址,縱溝模糊。前足十分延長,股節前緣中段角齒形擴出,由齒頂向齒端呈鋸齒形;前足脛節勻稱彎曲,背面中段有短壯齒突1枚,末端內側延長為細長指狀突,外緣有小刺5-6枚。
彩臂金龜體色多樣彩臂金龜體形碩大,體色多樣,包括金綠色、墨綠色、金藍色、黃褐色、栗褐色等多種。體呈長橢圓形,背面隆拱。以其前足,尤其是雄蟲的前足特長為特徵。頭部較小,口為唇基遮蓋,背面不可見。觸角為10節,前胸背板寬闊,兩側向外擴展,側緣較深呈鋸齒形。體長63毫米,體寬35毫米。體較短闊,體色墨綠,有金屬光澤,鞘翅色近黑,布有許多淡黃褐色不規則斑點,斑點中常有黑色小點。唇基深深凹陷,前緣微弧彎。
前胸背板寬而隆,有深顯中縱溝,中縱溝後方擴大為圓凹,前側方有淺圓坑各一。
雄前足股節前緣三角形片狀擴出,由三角形片之前端至股節,末端呈鋸齒形,勝節勻稱彎曲,末端延伸為一長刺。
棲息環境
格彩臂金龜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森林中。
生活習性
彩臂金龜--習性是一種大型甲蟲,體長約63毫米,體寬約35毫米,身體比較短闊,體色墨綠閃金屬光輝。鞘翅近黑色,雜有許多淡黃褐色的不規則斑點,斑點中又有黑色小點。前胸背板寬闊而隆起。幼蟲以腐朽木材為食,成蟲情況不詳。這種昆蟲分布於中國雲南、廣西等地,對它的研究甚少,是一種珍稀動物。成蟲一般夜晚捕食,白天潛藏於枯枝落葉、鬆土或雜草叢中。成蟲將卵產在2~3厘米深的土壤中,每次產卵6-10粒。卵經9天孵化為幼蟲,幼蟲大部分時間潛藏於淺土層中,一般在夜晚捕食蝸牛、蛞蝓等軟體動物。老熟幼蟲在3~4厘米深的土中做圓形土室化蛹,化蛹8天后羽化為成蟲。彩臂金龜常棲息於磚石、落葉下或澆淺土層,晝伏夜出,多捕食鱗翅目、雙翅目昆蟲及蝸牛、蛞蝓等小型軟體動物。叉犀金龜屬完全變態類昆蟲,一生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生活史比較長,在北方一般1年1代或1年2代,以成蟲或幼蟲在土層中過冬。卵多產於土中,幼蟲一般2齡,以老熟幼蟲在土室中化蛹。它們最喜歡的食物,是肥嫩的娥類、蠅類幼蟲和蚯蚓、蛞蝓、蝸牛之類體表柔軟的小動物。為了吃到蝸牛殼中。從名字上不難看出,這是一類非常善走的。它們無論成蟲還是幼蟲,皆活動敏捷,尤其是成蟲,可謂昆蟲的競走健將。它們是一類兇猛的肉食肉性昆蟲,被譽為“昆蟲中的獵豹”,對於在地上活動的昆蟲,以及軟體動物,它們是比螳螂更可怕的獵手,白天步甲一般躲藏在石塊下,枯葉腐木中,一到黃昏就四處狩獵。成蟲不善飛翔,地棲性,多在地表活動,行動敏捷,或在土中挖掘隧道,喜潮濕土壤或靠近水源的地方。白天一般隱藏於木下、落葉層、樹皮下、苔蘚下或洞穴中;有趨光性和假死現象。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於植株上活動的種類較多。成蟲、幼蟲多以蚯蚓、釘螺、蜘蛛等小昆蟲以及軟體動物為食,有些種類只取食動物的排泄物和腐殖質。生活史比較長,一般1~2 年完成1代,以成蟲或幼蟲過冬。卵一般單產在土中。幼蟲有3齡,老熟幼蟲在土室中化蛹。
繁殖方式
老熟幼蟲會在朽木內形成蛹室,並在裡面化蛹,羽化後,會在朽木中過一個月左右的蟄伏期,之後便開始取食交配,發生期為每年七八月份。
分布範圍
這種昆蟲分布於中國雲南、廣西等地。
中國: 雲南省,廣西省。
世界: 印度東北部,越南南部,緬甸,泰國,寮國。
保護級別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CITES附錄:暫無
。